APP下载

“东方迪斯科”

2018-01-22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1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泉州舞者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地区的传统舞蹈,广泛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县区以及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区。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部门单位的集会庆典,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的身影。拍胸舞成为泉州、闽南地区最普遍、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拍胸舞为男性舞蹈,舞者头戴草圈,赤足,裸上身,基本动作以蹲裆步为主,双手依次击掌、胸、肋、腿,配合怡然自得的颠头,并随着舞蹈环境和情绪的变化,动作节奏、幅度相应产生不同的变化,自如不拘地颤头、投足、拍胸、扭腰,时而跳跃、时而跪蹲、时而抬腿、时而踢腿,边歌边舞,情绪热烈。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双手使劲将胸、胁、全身拍得通红,豪迈矫健。拍胸舞者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一条红布条与稻草混合编织成一长条,围成一个草圈,并于草圈接头前留出一段10~20厘米长的向上翘起的如同蛇头一样的顶端,且又必使所杂入的红布条恰好就在蛇头顶端露出,有如蛇之吐信。蛇是古闽越族的图腾崇拜物,得以保留在拍胸舞中,高高盘绕在拍胸舞者头上,历千年不变,使我们至今得以领略古闽越图腾祭祀舞蹈古朴、庄重、整齐划一、如醉如痴的动人情景和舞蹈遗存。

拍胸舞基本动作为“打七响”:双手首先于胸前合击一掌,接着从右手开始,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随后双臂内侧依次击打右、左肋部,双手再依次向外拍打右、左腿部,共得“七响”;同时配合双脚于蹲裆步位置有节奏的跳动,身体随之左右晃动,并配以怡然自得的颤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横晃动律,使舞蹈洒脱自然,显露出机灵与轻巧、诙谐与爽朗的个性,如此循环往复,动作不变。

拍胸舞演出时常用的曲牌有《三千两金》《九连环》等,伴奏的乐器有唢呐、笛、弦、琵琶、三弦、锣鼓、小锣响盏、双碰铃等。有的拍胸舞伴奏只用大嗩呐与大堂鼓,动作与情绪和缓时,鼓点声小或轻敲鼓沿来打节奏;动作情绪热烈时,鼓点轰击,加入大唢呐明快激昂的旋律,表现出人在天地之间生存、搏斗的原始意识和感慨情绪,别具一格。

1959年,泉州地区舞蹈工作者首次以拍胸舞为素材,创作舞蹈《田间乐》,参加全省、全国文艺会演;1985年福建省梨园戏剧团携带《郑元和·拍胸舞》赴日本参加“亚洲民族音乐舞蹈节”交流;1992年泉州鲤城区王宫、陈店村农民拍胸舞队参加“天津广场舞比赛”和“沈阳国际秧歌节”比赛获奖;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拍胸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是闽越族舞蹈的历史遗迹,被誉为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闽南地区汉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由于拍胸舞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以及传承民俗文化等作用,它已从一种单纯的民俗活动,扩展为一项具有健身价值且易于推广的群众性特色健身活动项目。在泉州,有的中学开展了拍胸舞校园活动,编写了拍胸舞教材,拍胸舞已成为能够容纳更多人参与的广场舞形式之一,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供稿单位:中国农民体育协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泉州舞者
舞者
舞者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舞者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美丽舞者再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