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抑郁治疗对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2018-01-22金立慧郑力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抗抑郁进展

金立慧,谷 光,郑力强,吕 哲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山东聊城 252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可发展为糖尿病足、坏疽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患者在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后,会加剧患者的抑郁症状,而抑郁状态又会影响血糖控制,加快下肢血管病变进展,形成恶性循环。该文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7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针对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7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20分;③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性1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5.94±8.89)岁;对照组 36 例,男性 14例,女性 22 例,平均年龄(55.78±8.84)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线治疗,包括药物降糖或胰岛素治疗,适当饮食调节及运动锻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抗抑郁治疗,具体包括:①药物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H20080175,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片)持续治疗 6~12 个月,2 片/d;②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采取谈话治疗法,干预患者的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心理动力等;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消除忧虑,改善情绪;通过认知训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非理性思维,并强化理性思维,抑制抑郁状况;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或放松训练,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加强对患者的社会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加入糖尿病俱乐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组织集体活动,外出旅游、健康讲座等,缓解患者抑郁情绪。

1.3 评价标准

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超声检查,根据硬化程度(正常、轻度、中重度)、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轻度、重度)、狭窄(正常、轻度、中重度、闭塞)、斑块(正常、单发、多发)等指标,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总分0分为正常,<10分轻度,10~20分为中度,>20分为重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同时,检测患者的FBG、2 hPBG、HbA1c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糖代谢能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抗抑郁治疗,下肢血管病变进展4例(11.11%),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进展 11例(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糖代谢能力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糖代谢能力对比s)

?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控制,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且糖尿病会导致机体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增加机体内的毒性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了抑郁发病风险。有调查显示[2],正常人群出现抑郁症状发生率在15.1%~22.5%之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则高达32.4%,且合并重度抑郁发病率达到8.5%~27.3%。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更大。研究认为[3],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对血糖水平有重要影响,抑郁症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非抑郁糖尿病患者。HbA1c是反应患者血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HbA1c<8%,被认为血糖控制情况良好。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更大(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感染、溃疡等,严重可发展为坏疽[4]。患者在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后,会加剧抑郁症状,治疗依从性下降;而抑郁状态会刺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5],加剧代谢紊乱,影响患者血糖控制,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抗抑郁治疗,控制下肢血管病变进展。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抗抑郁治疗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率(11.11%)低于对照组(30.56%)(P<0.05);表明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目前,临床上抗抑郁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尤其是心理治疗,安全性较高,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糖尿病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糖尿病小组治疗等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增强控制疾病的信心,纠正错误认知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病情进展。另一方面,心理治疗见效较慢,治疗周期较长,且部分患者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抑郁症状严重,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药物治疗。该次研究主要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抗抑郁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谨慎给药,控制药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综上所述,对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抗抑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1]卢伟.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证候学研究及益肾解郁方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价[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许金秀,王光亚,付冬霞,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7):1133-1134.

[3]李美玲.疏郁安神、益气养阴法治疗57例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何劲松,吴让兵,杜晓梅.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疗效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6,38(4):517-519.

[5]周勤梅.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疗效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6):592-594.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抗抑郁进展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