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2018-01-2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7期
关键词:宣肺病毒感染气道

王 晶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两种类型。此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咳嗽、鼻塞、咽痛、流鼻涕、头痛等[1],咳嗽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常规的治疗方法为应用西药进行对症干预,降低气道异常高反应性[2]。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是总体疗效欠佳。我国中医治疗咳嗽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治疗效果显著[3]。我院为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选取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疗法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8.77±6.73)岁;咳嗽病程3~8周,平均(5.43±1.60)周;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9.28±6.58)岁;咳嗽病程3~9周,平均(5.51±1.48)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咳嗽症状出现前一周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心、肺、肝、肾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①针对咳嗽症状,给予患者惠菲宁(美敏伪麻溶液)(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51),口服,10 ml/次,3~4次/d。②合并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者,根据痰涂片、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①中药煎剂口服(宣肺止咳方),药方组成:紫菀10 g,百部8 g,桔梗10 g,杏仁10 g,荆芥10g,蝉蜕12 g,桑白皮12 g,矮地茶14 g,橘红6 g,甘草3 g。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②拔罐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脱下衣物暴露背部,选择合适的玻璃火罐作为拔罐工具,操作者一手持罐,另一手拿着酒精棉球止血钳,将酒精棉球点燃,绕火罐1~2周,之后迅速退火,将火罐吸附在定喘、肺俞、命门三个穴位。留罐12 min,1次/d。

1.4 疗效判定标准[4]

治愈:咳嗽完全消失,治疗结束3天后未见复发。显效:咳嗽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咳嗽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咳嗽没有改善,或者病情加重。

1.5 中医症状积分

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单项分值为0~3分,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

1.6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并进行对比。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情况 [n(%)]

2.2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情况(±s)

表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情况(±s)

组别 咳嗽气粗 痰多黄稠 舌质红 苔黄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6±0.25 1.39±0.52 2.15±0.22 2.10±0.47 2.10±0.55 1.64±0.57 2.42±0.16 1.27±0.37对照组 2.63±0.31 2.98±0.57 2.20±0.27 3.20±0.84 2.15±0.60 2.50±0.74 2.39±0.21 2.40±0.64 t值 0.548 15.003 1.045 8.320 0.447 6.703 0.827 11.12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CD3+为(63.27±5.69)%,CD4+为(39.30±4.88)%,CD8+为(25.03±3.85)%。对照组:CD3+为(58.34±6.11)%,CD4+为(34.78±4.32)%,CD8+为(28.98±4.8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病情迁延难愈,病程可逾4周[5]。目前,医学界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后引起气道黏膜上皮屏障损伤、神经纤维末梢暴露、气道反应性升高、咳嗽感受器被激活有关。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内服治疗和拔罐治疗。其中,中药内服治疗采用的是自拟宣肺止咳方,方中紫菀、百部为君,温而不热,润而不寒,止咳化痰,新久咳嗽均能使用;桔梗开宣肺气,杏仁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荆芥、蝉蜕疏风解表利咽,以除在表之余邪。橘红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合桔梗、荆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为佐使之用。桑白皮清泄肺热,矮地茶镇咳化痰。综观全方,共奏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拔罐疗法则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时,其作用机制为:对定喘、肺俞、命门三个穴位施加热力刺激,诱发穴位处的毛细血管破裂,使组胺释放到机体各个器官,调节机体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结果表明,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相比,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中医症状评分明显更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改善也更为显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感染后气道炎症反应,可能是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重要机制之一。

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少皆可患咳,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1] 武旭东.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1):6452-6453.

[2] 严丽萍.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43-44.

猜你喜欢

宣肺病毒感染气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