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隆县阿谢同地区铜矿找矿远景分析

2018-01-22赵增才齐永亮宋宏波张桂林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白垩纪闪长岩热液

赵增才,齐永亮,宋宏波,张桂林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

洛隆县阿谢同地区位于那曲—沙丁中生代弧后盆地与嘉玉桥微陆块接触带附近,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建造多样化,岩浆岩发育,构造—岩浆—成矿活动为热液型铜矿的形成提供有利地质条件。但因地形、地理位置等原因,地质工作程度低,找矿工作进展缓慢。2015年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对洛隆县阿谢同地区开展了航磁异常查证工作,大致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铜矿化特征。本文对该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该区热液型铜矿成矿远景。

1 测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有侏罗纪桑卡拉佣组,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合,主要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与上覆拉贡塘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拉贡塘组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岩性粉砂质板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523.61~3560m;白垩纪多尼组为一套泥岩、绢云母千枚板岩细碎屑岩,与下伏拉贡塘组及上覆边坝组呈整合接触;边坝组主要岩性为粉砂质钙质泥岩、石英砂岩,厚度1233.86m;宗给组不整合于多尼组之上,岩性为安山岩、粗碎屑岩及页岩(如图1所示)。

1.2 构造

区内主要构造类型为断裂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有5组(如图1所示),断裂展布方向均为北西西向,具体断裂构造特征见表1。对矿化体有控制作用的断裂为F1断裂及其次生断裂。

F1断裂分布在洛隆县南侧1km左右,为白垩纪边坝组与宗给组分界。断裂南倾,倾角78°~85°,北西西向展布,长约14km,宽约10~50m,断裂带内常见岩石类型有:碎裂岩、碎裂状安山岩等。断层接触面附近岩石破碎蚀变强烈,节理发育,擦痕明显,铁质浸染、硅化,局部岩石表面呈现锖色,普遍发育细小揉皱。

哑龙松多—硕般多断裂分布在区域北部,北侧为主断裂,南侧为断裂分支,断裂发育于燕山早期,早期为逆断层,晚期右行平移,为侏罗纪拉贡塘组与白垩纪多尼组分界。

雄中—中亦松多断裂分布在区域中南部,在岩牙北西5km处发育近E向分支,断裂发育于燕山期,为侏罗纪桑卡拉佣组、拉贡塘组与白垩纪多尼组分界,断裂附近岩石破碎蚀变强烈,薄膜状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局部岩石TFe含量达到53.56×10-2。

哄多—额拉断裂分布在区域南部热昌—旺多一带,旺多以东隐伏,为第四系覆盖。断裂发育于燕山期,为侏罗纪桑卡拉佣组与白垩纪多尼组分界。

共野—霞公拉断裂分布在区域西南部,为燕山期逆断层,在旺多地区与哄多—额拉断裂交汇,为侏罗纪桑卡拉佣组与白垩纪多尼组分界。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阿谢同附近,空间上受F1断裂控制,属燕山期侵入岩。岩性为石英闪长岩,露头较好,呈条带状产出,岩体宽150~250m不等,走向115°~130°,延伸长度约3km,两侧围岩为白垩纪宗给组和边坝组沉积地层,岩石裂隙发育,沿裂隙面可见大量硅质条带及孔雀石化,局部磁铁矿化。

1.4 矿化特征

矿化体产出于石英闪长岩岩体中,为孔雀石化蚀变带,蚀变带宽约13m,孔雀石化顺闪长玢岩裂隙发育,呈条带状产出,走向104°,沿走向方向延伸100m左右,经捡块化验分析(见表2),Cu元素含量最高可达(1.75~6.47)×10-2,均高于工业品位,矿化类型为热液型。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磁异常特征

区内航磁异常表现为叠加于平稳背景场上的低缓磁异常,异常平面上呈椭圆形(如图2所示),长轴走向北西西,长4.5km,宽3.5km,异常极大值28.0nT,正磁异常的北侧伴有明显的负磁异常,异常极小值-18.0nT。根据磁异常强度、形态、走向及地质特征、物性参数推测该异常由石英闪长岩磁铁矿引起。

2.2 重力异常特征

阿谢同地区处在布格重力异常的梯级带上,北侧为明显的布格重力高,呈椭圆形展布,走向北西西,峰值为-480×10-5m/s2,南侧为布格重力高梯级带,呈北西西展布,且与该区断裂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表1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一览表

表2 捡块样基本分析结果一览表

图2 西藏阿谢同地区航磁异常图

3 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上测区位于洛隆—察隅Pb、Zn、Au、Ag、W、Sn、Bi异常带中,该带元素组合复杂,Pb、Zn、Ag、Cu、W、Sn、Mo、Bi、Sb等元素异常呈带状展布,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与区域上岩浆活动及构造息息相关。

通过1∶1万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石英闪长岩中Cu、Ag、Zn元素含量明显升高,局部为背景值8~13倍,两侧白垩纪沉积地层元素含量多在背景值附近。

4 矿体成因

该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闪长岩中,矿石呈块状,主要金属矿物为孔雀石、磁铁矿等,围岩为白垩纪宗给组和边坝组沉积地层,局部褐铁矿化。

矿体成因类型为热液型。其成矿机制为含矿热液源于石英闪长岩岩浆,岩浆侵入白垩纪宗给组和边坝组沉积地层,在深部压力作用下,沿F1断裂及其次生断裂提供通道上升,矿液经结晶分异作用,析出集中有利部位,最终冷却沉淀形成热液型矿体。

5 找矿标志

(1)岩性标志:区内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如石英闪长岩为热液型铜矿提供了矿质和热源,为成矿基底岩石。

(2)断裂标志:区内北西西向断裂带附近是寻找热液型铜矿的有利部位,断裂是热液活动的通道和赋存场所。

(3)蚀变标志:区内热液型铜矿体主要以氧化矿物形式存在,故孔雀石化是寻找热液型矿床的直接标志。

(4)地球物理标志:区内石英闪长岩具有磁性,可在隐伏石英闪长岩岩体上方形成低缓磁异常,是寻找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热液型铜矿的间接找矿标志。

(5)地球化学标志:热液型铜矿体Cu、Ag、Zn元素套合较好,含量较周边沉积地层明显升高,Cu含量发生突变,分带较为明显。

6 成矿远景分析

(1)控制该区热液型铜矿的断裂为燕山期F1断裂,性质为正断层,倾角较陡,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断裂规模较大,区域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2)区内有燕山期岩浆活动,为热液型铜矿提供了矿质和热源。

(3)铜矿化体分布区域物化探异常反映明显,Cu含量均达到工业品位。因前期工作时间紧张,除了已发现的Cu矿化体外,在其走向及倾向上矿体远景仍然较大,特别是F1断层东侧,通过物探异常推测下伏石英闪长岩岩体,与已发现铜矿化体具有相同地质背景。

综上所述,阿谢同地区无论从广度或深度而言,都存在较大的找矿前景。

[1] 向树元,泽仁扎西,等.1∶25万边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二分,2005.

[2] 孟庆旺,赵增才,等.西藏藏东地区航磁异常查证报告[R].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2016.

[3] 田同亮,邵丽娟,等.内蒙古四子王旗忽力太多金属矿化区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14,26(10):150-152.

[4] 马兆同,郝光前,等.邹平火山岩盆地铜矿找矿远景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10):27-31.

[5] 张朋朋,张燕挥,等.山东邹平吉祥金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11):9-12.

猜你喜欢

白垩纪闪长岩热液
白垩纪大逃杀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吉林中部早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七千万年前的一天有多长?听听白垩纪海底贝壳怎么说
南太行綦村岩体中辉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广元市英萃镇一带米仓山构造岩浆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
白垩纪历险记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