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2018-01-22王丽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创造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多次加以阐释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大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奋斗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党的十九大上得到了全党的一致认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深入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使命缘起的历史逻辑——两大危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缘起于近代中国社会陷入的两大危机:农耕文明的危机和民族存亡的危机。

(一)农耕文明的危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农耕文明的翘楚,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曾领先世界水平;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国经历过许多盛世,即便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还出现了“康乾盛世”。

然而,“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农耕文明落日的辉煌。当中国还在沿着农耕文明的古道前行时,西方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西方社会先后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文明时代。面对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封建统治者坐井观天、妄自尊大、固步自封,这无异于自绝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最终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整整一个时代了,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二)民族存亡的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工业文明巨大的生产力刺激着西方国家向外扩张的胃口,而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同时又积贫积弱的国家,其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原料、广阔的销售市场,正是各国列强争夺的“唐僧肉”。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隆隆枪炮声的响起,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存亡危机之中。

两大危机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也证明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另辟蹊径。当人类步入近代历史以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无疑是各民族、各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是,这条路如何走,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的特殊性决定没有唯一正确的途径,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选择中承担起历史使命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个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最终是由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来完成的,也是由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承担起来的。

(一)从师夷到师俄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承担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的志士精英们试图通过师夷制夷的路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洋务运动意欲通过器技层面学习西方来实现富国强兵;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局部制度层面模仿英日模式来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辛亥革命则以美国模式为样本,在全面制度层面上实行“旧邦新造”的革命。然而,这些尝试最终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二)从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到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具体途径

在如何搞革命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一开始照搬俄国共产党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在遭受挫折后,毛泽东等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以农村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政党组织和工农政权,把一盘散沙的民众动员组织和发动起来,紧紧围绕在红色政权周围;第二,实行土地革命。通过土地革命解决了农民命根子问题,我们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拥有了革命的主力军;第三,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的条件下,我们党通过暴力革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三)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戒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进行初步而艰辛的探索

建国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没有别的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模仿苏联的经验。在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种种原因,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甚至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是,不可否认,毛泽东时代仍然推进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四)从走老路到走新路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并不断拓展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全面实现复兴之梦的第二大任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创新,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开始了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新目标与责任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历史方位的新研判,是当前和今后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历史使命新目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新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飞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了实现这一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新两步走”。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新时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为了承担起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伟大”的战略思想,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先,伟大梦想是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在“四个伟大”中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其次,进行伟大斗争是对新时代、新矛盾、新征程的集中体现和直接回应,是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抓手和途径,涵盖于“四个伟大”的整个过程和全部范围。再次,推进伟大事业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体内容,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支点。最后,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保证,是“四个伟大”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只有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才能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
“只留清气满乾坤”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四个伟大”是一个顶层设计
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