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生宪法接受路径

2018-01-22吕思思王同辉

法制博览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宪法初中生校园

吕思思 王同辉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如果一个规则体系要用暴力强加于什么人,那就必须有足够的成员自愿接受它;没有他们的自愿合作,这种创制的权威、法律和政府的强制权力就不能建立起来”。主动接受才会产生更大的效果。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初中阶段是接受宪法教育的关键期,要想使他们愉快地接受宪法,接受路径尤为重要。

一、由宪法知识学习转变到宪法思维和宪法实践的新常态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这对于宪法思维和宪法实践就确定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

首先,从过去简单地灌输枯燥无味的宪法知识到宪法思维的建立,离不开对宪法内涵的宣传,对宪法精神的弘扬,对宪法信仰的树立。因为“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传播似乎可以把某些东西注入人的头脑,就像电流使电灯发出光亮一样直截了当”。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的宣传必须要专业化,学校成立专门的宪法宣传教室,定期向学生们开放,宪法思维的树立并非靠占用过多学习时间来衡量,一周两课时学习宪法较为合理,每次使初中生的情感受触动就达到了宣传的效果。在宪法宣传室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播放宪法发展史影像,设立宪法知识交流角、建立宪法图册专柜等等。观放宪法类电影,图文并茂的影像资料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文字和语言,接受度大大提高。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墙报、校园网等平台,定期对师生进行宪法知识宣传。

其次,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让学生在校园内外感受宪法的存在。比如举办“身边的权利与义务”活动;创建“宪法精神”演讲比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中国的传统书法相结合,开展“宪法就在身边”的书法征文比赛;要走进家庭、走进校园,协作创建“家校合作普及宪法接力棒”等一系列的活动;北京四中的初中生会不定期的到现场观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中外记者问,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不用言语说教便可达到情感升华。所以,可让初中生到法庭观看宣判大会,专门挑选初中生现阶段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典型案件,深化对青少年犯罪后果的深刻思考,同时道法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和疏导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不可对宪法产生消极态度。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就是要亲身经历,把法官请进课堂,在班级里可以模拟庭审现场,感受运用法律的意义和权威。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模拟调停”,因为模拟调停才可让学生把生活的“情”与宪法的“理”有机结合,怎样在不违背宪法的基础上处理人际关系,哪些可以退步、哪些可以谦让、哪些权利是必须争取、哪些立场是必须坚守,会让初中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初中生可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犯人和家属,通过和他们交流,才会感受到宪法的权威和触犯法律的后果,对法律会肃然起敬。

二、由课堂机械性灌输授课方式转变到情景式、参与式研讨型活动的新常态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法治教育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情景教学法在20世界7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1990年李吉林老师首次在语文领域提出,之后在各科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首先,我们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入情景、用多媒体再现情景、用活动拓展情景。我们创设教育情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接受,比如引导学生采取情境模拟方式,演绎检察员公诉、律师辩论、法官审判的庭审场景,让学生在诉中“知”法、辩中“明”法、判中“执”法,得到法治熏陶;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比如提醒学生在坐公交车会路过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地方,它们都会悬挂国徽,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是谁在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呢?等等问题;情境创设要善于运用动态场景,以激活学生的接受思维,比如创建“宪法教育长廊”和“宪法广场”等。

参与式研讨型活动可以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和案件评议会,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讨论进行头脑风暴,适当的选择“道德两难”的典型案例让初中生判断,深化对违法行为的动因的认识,强化自身行为,树立在宪法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真理越辩越明”初中生谈论的越是激烈越能深刻理解宪法的意义。初中生想要在学中取乐,游戏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将游戏和宪法知识结合,活动中在宪法宣传栏上精心编排谜面,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组织“校园宪法猜谜语大赛”。赛制要独特新颖,单独自己参加活动答对获得“自立奖”,奖品为“宪法水印杯子”;如果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活动答对可获得“集体奖”,奖品为带有“国徽”的书包,团队人数为四到五人。此目的是为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进步。如果没有答对的同学可以到宪法宣传栏寻找答案,仍可获得“积极奖”,奖品为“带有宪法包装纸的橡皮、圆珠笔”。这样的形式可增强初中生对宪法知识的兴趣,大大提高参与宪法活动的积极性。喜闻乐见的小品、脍炙人口的三句半、通俗易懂的快板书、抽签问答、宪法知识竞赛、初中生学法园地、学法钢笔字帖等也不失是新颖的宪法活动。

三、由单纯课堂教学转变到立体化和全方位宪法教育的新常态

2018年5月20日起,由撒贝宁作中国法律援助形象大使的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正式更新上线,您有任何的法律问题,请找中国法律服务网。它让法律变的触手可及,中国法律服务网是祝福,更是“助”与“扶”。12348是国家很据社会的需求建立的法律服务网,同时国家可以此为契机推出根据年级差异的校园宪法套餐(网络)。中国移动、联通以及电信会根据客户的消费情况和需求来推荐符合要求的套餐活动,达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效果。宪法套餐可以根据初中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接受程度来制定不同层次的宪法套餐。每所学校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即可。那么此项目应由专业的法律人才、青少年心理的专家来共同制定。可分为“初级校园宪法普及套餐”、“中级宪法普及套餐”和“高级宪法普及套餐”,这三个等级的套餐里面都分别为初一、初二、初三和普通学校、重点学校、乡村学校两个维度。对每一个层次都需要有具体的说明,学校也需要引进专业的法律知识的人才来有效实施,方能到达效果。

校园是普法的关键领域和最需要法律帮助的地方,社区宪法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学校组织“一月一咨询”活动,扩大初中生接触宪法的影响面,宪法的普及需要常态化。社区的宪法志愿者,由普法办牵头,协调法律权威部门人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同时,社区宪法志愿者服务队给初中生发放一些《乐乐的成长经历》《宪法宣传教育读本》《法律快餐》等宪法宣传资料。社会建立初中生宪法教育基地,为学校“宪法教育”注入生机。

单纯的课堂教学仅仅是宪法教育非常小的一部分,现如今强有力的媒介就是新媒体,其拓宽宪法接受渠道,并深化学生对宪法的认识,领悟宪法精神。新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渗透到初中生的方方面面,“第二课堂”发挥极大的作用。道法课教师可以组建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家长和学生遇到任何的法律问题可以在群里提出,大家共同来讨论和解决,更加有助于提升家长和学生实际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第三方平台建立“掌上宪法校园”微信公众号,扫一扫即可轻松关注。“掌上宪法校园”免费开放和24小时客服,基本的宪法知识由智能机器人解答,具体性、专业性的和个体性的问题由专业法律人员来解答,平台中分为校园法律常识、校园案例、家长学校等很多的栏目,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击阅览。但是目前,全国的初中生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校里还是不允许带手机,所以在校园设置“法律终端机”,学生可以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在走廊、食堂、宿舍门口等等,随时可以阅读法治新闻、法治故事、法治案列、宪法内容、宪法小故事等,这样一来可行性会大大提高。但是接踵而至会有另外的一个问题,部分的偏远地区没有相应的设施条件来安装法律终端机,但可以在学校的网络教室里的电脑中安装宪法教育的APP,学生在上微机课时,可以充分利用此软件。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初中生从内心真正接受“宪法”,认同之后才会对什么可以做、什么该做、什么禁止做,真正知道为什么可以做、应该做、禁止做等一系列问题,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猜你喜欢

宪法初中生校园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