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刀杀狄青

2018-01-22

创造 2018年10期
关键词:狄青忠臣仁宗

有宋一朝,优秀的文臣一抓一把,但是拿得出手的武将却少得可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这样的时代中,武将们应该更有底气。但事实恰恰相反,对武将们来说,这是最憋屈的岁月。狄青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狄青靠着一身武艺升至国防部长,但最终却被吓死了。

狄青投军后为国效力,在西夏元昊叛乱中,他脱颖而出。每次作战时,狄青都要披头散发,用铜面具遮住脸,出入敌阵,所向披靡。西夏人被这个“未来战士”吓坏了,认为他不是地球上的生物。越南的侬智高叛变时,狄青作为主将更是一战成名,被任命为枢密使。

狄青勤勤恳恳谨慎从事,但还是堵不住那些文化人的嘴——坊间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传闻相继冒了出来。

有人说:“狄青家里的狗很厉害,头上生出了犄角。”

有人说:“狄青家里半夜有怪光冲天而亮。”

而且,当时朝廷里的文人,几乎没有人替狄青说话,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反对的态度。

首先是文坛领袖欧阳修。此公一向喜欢发言,在给仁宗上书劝立皇储时,他捎带说了这样一段话:“枢密使狄青出身行伍,执掌枢密,任职三四年间确实也没有什么过失,但是武人掌握国家机密又熟悉军情,岂是国家的福气?所以,希望陛下能够放狄青任外职,到某个州里去任职。这既是为了保全他,也是为国家消除尚未萌芽的祸患。”

文人说话就是这样含蓄,明明是降职还说是为人家好。

除欧阳修外,文彦博也曾建议狄青离开京城,担任两镇节度使。

仁宗也有点不服气,告诉文彦博:“狄青是个忠臣!”

文彦博神秘一笑,反问道:“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忠臣么?”言下之意,忠臣最喜欢抢夺胜利果实了。这一招简直太好使了,仁宗当即默然不语。

没过几天,狄、文两人又谈起这件事,狄青说,我没犯错误,为什么要从国防部长变成地方干部?

文彦博怒了,他双目炯炯地盯着狄青,说:“没什么理由,只不过朝廷怀疑你而已!”这是一颗重磅炸弹,一下把狄青打得“却行数步”。

就在这段时间,京师连降暴雨,闹了水灾,狄青一家在大相国寺避水。他站在大殿上指挥手下搬运行李,就因为穿了一件浅黄色的袄子,顷刻之间消息传遍全城:“狄枢密使穿黄衣、登大殿指挥士卒了!”

作为大宋官场最大的一个异类,狄青如芒在背,只好主动上表,恳请到地方任职。

即便退到了陈州,朝廷还是每月两次派遣中使前来“探望”狄青。狄青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心理压力很大,终于“疽发髭”,没过多久,黯然逝去。

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的软刀子下。

那么,欧阳修、文彦博为什么要排挤狄青呢?

一个最现实的原因是:当时仁宗身体已经不好,出现了糊涂的症状,身边放着这样一个虎视眈眈的武人,满朝的读书人当然不放心了。

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是:赵匡胤以肘腋之变取得了天下后,赵宋王朝就对武将有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提防。赵匡胤说过,100个贪污的文臣,也不如1个武将危害大。

从这个本质原因中可以衍生出一种“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狄青没读过书,没中过进士,哪有资格进入政坛?”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终究会死在自己不正确的价值观上。

(摘自《百家讲坛》)

猜你喜欢

狄青忠臣仁宗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宋仁宗好色
狄青: 打个胜仗行不行
石奢自刎
狄青智取昆仑关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好马也忠诚
为一个错别字较真的宋仁宗
狄青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