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2018-01-22刘友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支原体体温医护人员

刘友梅

(辽源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儿科,吉林 辽源 136201)

支原体肺炎作为小儿多发病症,是一种源于肺炎支原体引发的病症,常有临床发病慢、咳嗽、发热等典型症状,且在儿童中呈现较高发病率趋势[1]。患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会给儿童的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威胁到患儿的健康成长[2]。经临床治疗后,大多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本文为了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特作出以下分析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5.18±1.51)岁;病程5~60 d,平均病程(34.71±3.85)d。观察组35例,男性15例,女性20 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5.23±1.23)岁;病程5~62 d,平均病程(35.23±4.15)d。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具有知情权。运用统计学原理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和检验,差异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产生影响(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生命体征观察、病情监测和病房巡视等工作内容。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①评估护理:根据患儿病情的各项检查结果,确立具体治疗和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由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年龄大多较小,缺乏对病症的了解,致使患儿产生心理恐惧感,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患儿予以心理护理,通过与患儿交流沟通等方式,为患儿简单讲述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和过程[3]。同时做好家属工作,邀请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治护过程当中来,使患儿保持轻松积极的治疗心态[4];③药物护理: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大环内酯型药物予以治疗,红霉素作为药物治疗的最佳选择,在服用后患儿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医护人员需在对患儿喂药前,给予患儿适量食物或维生素,同时在静脉滴注时减慢滴注速度,避免出现静脉炎;④退热护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会伴有体温异常情况出现,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患儿的呼吸和体温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测,做到每隔2 h对患儿实施1次体温检测。若患儿体温低于38.5 ℃,则无需予以退热护理,若患儿体温高于38.5 ℃,则需采取酒精擦拭、冰敷等方式对患儿予以降温护理。若患儿体温仍然居高不下,则需采用口服布洛芬液等药物对患儿予以降温,由于患儿退热过程中通常伴有发热和出汗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患儿衣物更换及保温工作;⑤饮食护理:采用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流食对患者体力予以补充,确保患儿饮食均衡[5];⑥保暖与感染预防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为患儿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患儿受凉出现高热。同时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感染预防工作,通过督促患儿清洁口腔、及时更换被褥和病服、定时消毒等方式,减少疾病感染发生,以此促进患儿恢复。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 d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且哮喘音和咳嗽症状消失视为显效;治疗7 d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哮喘音和咳嗽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视为有效;治疗14 d内,患儿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甚至存在加重趋势视为无效。②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对两组患儿皮疹、静脉刺激、呕吐、胃肠反应等情况的总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显效例数为3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儿的显效例数为25例,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对两组患儿经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共2例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有9例患儿出现皮疹、呕吐、静脉刺激、胃肠反应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因此,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作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具备季节性发病、易反复、发病周期长等特点。经研究发现,患儿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期间会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致使患儿出现肺组织充血、水肿等现象,同时侵害机体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儿的人身安全[6]。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予以患儿个性化护理,以此提升临床疗效。

个性化护理强调根据患儿的实际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护方案。在个性化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为患儿适当讲解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常识和治疗方法等方式,使患者清晰掌握治疗过程。同时争取患者家属配合,为患者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并对患者的发热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药物护理、退热护理、饮食护理、保暖与感染预防护理等方式,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1.43%,优于对照组的71.4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71%,组间差异明显(P<0.05)。因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对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发病情况,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良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支原体体温医护人员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