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建设的思考

2018-01-22郝以宏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传播学话语权话语

郝以宏

(611130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1 思政课话语权的内涵及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05方案实施后,高校思政课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但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信息把关人的功能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构成严峻挑战。如何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经验,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1.1 思政课话语权的内涵

从字面上理解,话语权就是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利。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法国哲学家福柯强调,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因此,话语权有两重涵义——话语“权利”和“权力”。前者指表达个人见解、意愿的权利,属于法律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后者则是指人们表达的见解、思想对别人的影响力。概而言之,“话语权”就是话语主体运用话语工具表达意愿、传播思想进而影响他人、满足特定诉求的权利和权力。从这个角度理解,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权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国家统编教材为话语内容,借助高校思政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权利和权力,重点指思政课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力。

1.2 思政课话语权的重要性

1.2.1 思政课话语权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的统治除了依靠国家暴力机器维持外,在相当程度上是靠他们在市民社会中广为宣传从而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的[1]。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并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来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突破对象。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牢牢把握话语权,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能否巩固,事关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大局。

1.2.2 思政课话语权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最先进的意识形态,但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先进性并不代表其传播的有效性。在当前多元思潮激荡之时,思政课必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教学策略,只有思政课有了现实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融入学生内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当学生从内心里认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抵抗各种社会思潮的侵扰,坚定对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1.2.3 思政课话语权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在大学生中赢得了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能为大学生所理解、认同、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中国梦,也必然会在这一代青年大学生手中成为现实。

2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建设存在问题

大众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中国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把西方的传播学理论与中国的传播实践结合,逐步实现了大众传播学的中国化[2]。因此,我国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系统地运用大众传播学还处在探索阶段。

2.1 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权威性有待重塑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变得更加便捷,年轻人由于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在接受新科技、新观念方面远远胜过长辈,因此在很多方面赶超了他们的前辈,长辈反而要向晚辈学习。玛格丽特·米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后喻文化时代。

在大众传播环境中,同样的信息,由不同的传播主体发送,人们的接受度就出现差异,接受度与传播主体的权威成正相关。在教师知识权威消解的背景下,青少年因价值观方面缺少正确引领而出现某种程度的混乱。因此,在思政课话语权建设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重塑教师的权威是一项重要任务。

2.2 对传播对象的研究有待加强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自身的属性也对传播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即使同一传播主体通过同一渠道发送的同一信息,不同接受者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指出,从信息组成到信息被阅读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意义流通的过程中,理解与误差取决于编码者和解码者所处社会位置和环境、文化背景、利益背景等”[3]霍尔将受众立场分为赞成式、协商式和对抗式,受众接触某特定信息时的既有立场对传播效果影响很大。另外,受众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甚至性别、年龄,也影响信息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较大的教学、科研和知识更新压力。在大学扩招的态势下,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缺编严重,采取了合班上课的应对策略,一个教师每学期需要承担几百名学生的授课任务。且不说少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情研究的重要性,即便认识到了,也没有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全面研究,只能不管专业和生源背景,“一本经念到底”,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2.3 思政理论课教师传播学技巧有待提高

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受众与之对应的分别是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既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也是思政课教师作为信息设计者、发送者,将意识形态内容发送给接受者——大学生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想达到有效传播,教师必须深谙传播学之道,能较好地运用传播学规律。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或法学、历史学专业,这些专业都没有开设传播学,因此,思政教师虽然整体学历比较高,但与优秀传播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传播学素养有待提高。

3 传播学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建设的思考

3.1 重塑思政课教师的权威

在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的时代,涉世尚浅的青年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价值选择的困惑,因此必须重构思政教师的权威,使他们真正担当起青年大学生人生引路人的职责。

3.1.1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4]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自然科学,以意识形态传播为主的思政课的最大特点是说服性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崇拜一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堂,并进而认同他的观点。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自其高尚的情感,这情感包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道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政教师应加强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道德楷模,然后才可能言传身教,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者。

3.1.2 重建教师的知识权威

现代社会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但在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对专家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部分都有较高的学历,拥有系统的马克主义理论知识,在传播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要看到,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维持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思政课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征要求思政教师在知识体系上既要专而精,又要广而博。“专而精”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在讲解中做到深入浅出,以深刻的思想影响学生;“广而博”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触类旁通,给学生带来知识和思想的盛宴。

3.2 加强对传播对象——大学生的研究

2018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大学也将迎来首批00后学生。网络化生存对这些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影响巨大,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开放、自信、独立,对话语权要求强烈。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设计信息内容及传播方式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于重要的理论,应提前了解学生的立场,然后根据多数学生的立场设计传播方式。研究表明,当传播的信息蕴含不同的解读时,只讲一面的讯息对持赞成立场的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人非常有效;而两面都说的讯息则对原先持反对立场和文化水平高的人非常凑效。[5]

3.3 掌握传播规律,精心组织教学

张国庆在《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中指出,媒体赢得话语权需要四大要素: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和提高服务性。思政课要想赢得话语权,也需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3.3.1 赢得学生信任感

要获得学生的信任,思政教师除了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重外,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保教学素材的真实性。思政教师需要熟读党史、国史、世界史,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把深刻的解读建立在客观、翔实的史料上。其次发挥学生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威信的学生,让他们讲述对一些重要理论的认识,利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加理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要充满理论自信。思政课教师只有对所传播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带动学生真学、真信。

3.3.2 增加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应该研究、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在思政课中巧设议程,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使意识形态教育在妙趣横生的课堂活动中完成。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研究、学习学生的表达偏好,强化课堂互动,把逻辑性很强的理论语言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从而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

3.3.3 强化依赖感和提高服务性

当前大学生虽然深受工具理性的影响,但对价值理性的需求,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仍然是根植于人性中的精神需求。思政教师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及时对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给予深入解读,以自己的真诚换得学生的真诚,用感情去教育感化他们,从而收获影响力,赢得话语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教育和传播双重功能。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要想提高传播效果,必须掌握并遵循传播学规律;从教育与传播的关系来看,只有实现了有效传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借鉴大众传播领域的成功经验,运用传播学规律,对于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传播学话语权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