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敏淑教授临证运用补益法探微

2018-01-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气虚肝肾益气

   

1.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中医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解放军252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3.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4.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王敏淑教授为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级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善于运用补气活血、滋补肝肾、培补脾胃法为中医治疗大法,用药温和、药量偏小,善用经方、验方,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治则治法

补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组合方式,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以达到治疗各种病情的一种方法[1]。王教授在临证中运用补益法主要分三方面。

1.1补气活血气血乃一身之根本,气虚为本,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不能统血运行,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王清任《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王教授认为临床上气虚、血瘀可独见,亦可相兼为患,更可与其它病理产物兼杂,气虚是引起血瘀的常见原因之一。气之不足,易引起血行不畅,血液初起流动缓慢,继而瘀滞成块,形成虚中夹实的气虚血瘀证。

王教授认为素体禀赋不足、内伤虚损、病程日久或年老气虚等导致瘀病久入络,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血涩为瘀;瘀久影响气血化生及脏腑功能,加重气虚,虚瘀夹杂。正气亏虚为内因,瘀血既是久病之因,也是其病理产物,治疗上加用益气活血之品,气血通畅则无病证可言。王教授所诊治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患者年老体衰,脾土损伤,或先天禀赋不足,郁热耗气,痰热伤阴。因此,治疗中多应用补益药,消渴病宜益气滋阴,敛汗;胸痹、心悸重在益气通络,活血行气;中风重在益气活血,祛痰熄风;便秘重在益气润肠通便。

1.2滋补肝肾王教授临证中多为老年病患者,多为长期劳累而致肝肾不足,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骨损伤,脉络受损,气血不通,从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黄帝内经》认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震掉,骨将惫矣。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肾之精气的推动与濡养, 同时骨髓的生发修复,也赖肾中精气的滋养。若肾虚不足,则骨骼发育不良,出现骨痛、腰膝酸软等症状。

1.3培补脾胃《内经》指出人以胃气为本。《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李东垣明确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充分强调了脾胃功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王教授认为人身以胃气为本,经年累月,粥饭全废,似无不死者。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谓水谷入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流于肠胃,饮食不节而病者也。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胃失和降,寒克胃中,气机受阻而发生疼痛不适。脾与胃同居腹内,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及于脾,脾病亦可及于胃。王教授认为胃脘痛久病多虚,久病多寒,久病多瘀,治疗重在温胃健脾,调畅气机, 宗李东垣之法,“凡脾胃不足之证,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方用良附丸加味。

常以酸甘化阴法益胃避其滋腻,用甘淡养脾气以避其辛燥。正如清代叶天士云:“阳明胃土,得阴则安”,“所谓胃以降为和,并非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平复,使之通降而已矣。”

2 常用药味

在临证中,王教授强调选药不宜过用苦寒、刚燥、滋腻之品,治实防治虚,治虚防壅气,养阴防碍湿,去湿勿伤阴,做到补而不燥,湿而不腻,利而不峻,药量偏小,颇具中和之至,始能收到明显良效。王教授善用药味如下。

2.1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本草正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王教授认为黄芪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用黄芪多治疗胃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变、冠心病等。胃炎宜从其健脾益气,肾病当取其补气运脾,利尿消肿,配伍益母草同用,本品有减轻尿蛋白的作用,急慢性肾炎可用[2]。末梢神经病变益气通痹,中风当取其通补经络。

2.2丹参《本草纲目》曰:“丹参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其根皮丹而肉紫”。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疼,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王教授认为丹参能祛瘀血,生新血,有“以通为补”之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3],丹参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王教授用丹参多用于治疗胸痹、胃痛、痛经、疮疡等。治疗胸痹,常配降香、川芎。胃痛常配沉香、砂仁。痛经常配当归、益母草。疮疡常配银花、连翘。

3 经方验方

遵循不过于滋腻,也不过于燥烈之品,常用如下。

3.1五子衍宗丸王教授认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乃天癸之源,为冲任之本,主生殖,而系于胞胎,肾封藏人体一身之精气,肾中精气输布受阻致久不生育。五子衍宗丸由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组成。方中菟丝子既能温补肾阳,又可补益肾阴;枸杞子滋补肝肾而益精,二药合用,补肾益精的功用大增,共为君药。覆盆子、五味子补肾固精,二者补肾、固涩肾精,为臣药。车前子利湿泄浊,防诸药滋腻恋邪,为佐药。诸药相伍,固本培元,益肝补肾,使阳生阴长,肾虚得补,肾精充盛,则诸症可愈。王教授在临床上不仅以此治疗不孕不育,还加减化裁治疗肾虚引起的蛋白尿、女性月经不调等,认为以五子为补肾之用,不滋不腻,不燥不火,恰到好处。此方中最重要的是车前子,具有疏利肾气功效。

3.2自创代茶饮王教授对一些脾胃病善后的病人经常开出代茶饮方剂,方药如下:生黄芪5 g,太子参8 g,云茯苓15 g,枸杞子8 g,黄精10 g,麦冬10 g,生甘草5 g,麦芽8 g,大枣5枚。将上味诸药煮沸5 min,频饮即可,气味甘甜,立足于益气养阴,调理脾胃,其中生黄芪益气固表,太子参、大枣补脾益气,使脾胃功能强健而气血生化有源,茯苓淡渗利湿,枸杞子、黄精、麦冬养阴益气,麦芽健胃消食,生甘草调和诸药。人以胃气为本,运脾和胃即是扶正,临证用药,胃已有病者当以调脾养胃为先,胃无病者更应及早顾护胃气,防止脾胃一败,百药难旋。

4 验案举隅

患者刘某,男,29岁。2014年12月18日就诊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首诊见双下肢不明原因挠攘(河北保定方言,形容一种不舒服感觉)、酸疼一月余,夜间明显,伴腰疼。拍腰椎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曾给予活血止痛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王教授根据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中医诊断为痹证,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原则为补气活血,滋补肝肾。处方如下:生黄芪20 g,太子参10 g,炒白术10 g,当归10 g,制首乌10 g,鸡血藤20 g,川芎10 g,丹参20 g,红花10 g,桑寄生10 g,川断10 g,川牛膝12 g,炒杜仲15 g,桂枝8 g,炙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2014年12月25日二诊:服前方后患者感觉明显舒服,扰攘、腰疼明显减轻,但仍小腿腓肠肌部发酸感,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白芍15 g,木瓜10 g,7剂,日1剂,水煎服。2015年1月3日就诊时症状完全消失,未再用药。

按语:王教授应用补气活血、滋补肝肾的方法治疗痹证,收获良效。二诊中加用芍药养血和营是取芍药甘草汤之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主要有解痉、止痛、抗炎、中枢抑制等作用[4],木瓜具有化湿通络之功。

5 小结

笔者跟师于王敏淑教授3年,对其宝贵经验略有体会。王敏淑教授认为患者年老体衰,后天失养,气虚不能推动血行,瘀血阻痹,日久不愈,病及脏腑,肝脾肾亏虚。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应用对药、组药,如:“黄芪、三七”治疗胃溃疡,“黄芪、丹参”治疗冠心病;“川芎、桂枝”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王教授还善于灵活运用经方,如: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真武汤、良附丸、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饮等,治疗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肾病,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胃脘痛、慢性腹泻、便秘、不孕不育及诸多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疗效。

[1]方红哲.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临床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2):172-173.

[2]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6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54.

[4]刘容钦,赵和.芍药甘草汤加味穴位敷贴治疗肝癌肝区疼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3):79-80.

猜你喜欢

气虚肝肾益气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