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例“笑气入刑”案填补监管空白

2018-01-22针未尖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笑气首例化学品

□针未尖

全国首例“笑气入刑”案件被移送起诉。2017年11月27日,浙江云和警方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终于开先河,以涉嫌“笑气”,将已查清犯罪事实的林某、江某等两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当地检察院审查起诉,其余人员及违法犯罪线索正在深挖之中。仅用四天时间,云和警方初步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嫌违法人员6名,查扣笑气10000余瓶、涉案手机10多部,证实他们非法获利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9名嫌疑人员对非法销售“笑气”的行为供认不讳。(2017年11月30日《钱江晚报》)

“笑气”是一氧化二氮的俗称,既是医用麻醉剂,也常用于蛋糕房等食品工业,比如用于奶油发泡,但不可直接食用。然而2017年7月,一篇题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文章,在网络广泛转载。文章讲述一位在美国西雅图读书的中国女学生,因好奇开始吸食“笑气”,上瘾后无法自拔,导致身体机能全面紊乱,不得不放弃学业,坐着轮椅回国治疗。这篇令人警醒的文章让我们意识到,中学化学课学过的“笑气”,竟是如同毒品一样的危险气体。

此后国内媒体纷纷调查发现,能令人产生短时间快感的“笑气”,正在国内不少追求刺激和新鲜的年轻人中扩散,他们只需花上四五十元就能买到,在开咖啡店或餐厅的餐饮业人员中尤为流行,甚至有高中生吸食“笑气”,国内不少医院都曾接诊“笑气”中毒患者。化学专家也在科普:“笑气”不可滥用,一旦吸入它而产生舒适感,极易形成依赖,长期大剂量吸食,造成肢体麻木、记忆力和认知能力越来越差、脊椎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最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中毒死亡。

一时间,“严格监管‘致命笑气’”“打击非法经营‘笑气’”“将‘笑气’列入法定的新型毒品”等呼声不绝于耳。原因无它,和很多国家一样,我国并未将“笑气”列入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管制目录,只是作为普通化学品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由安监等部门监管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而“笑气”风靡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被吸毒人员当作毒品的替代品,却处于监管空白,这也是浙江云和9名嫌疑人员能非法销售“笑气”的根源所在。

此番,浙江这起全国首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无疑让人看到遏制“笑气”泛滥的法治路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由安监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要经营“笑气”必须先获得安检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否则就是非法经营。打击“笑气”流向娱乐消费场所,也是有法可依的。

遏制“笑气”泛滥,除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处置,还应修补另一缺陷——“笑气”没被列入《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也不属于法定新型毒品。若因它仅是食品添加剂或麻醉剂,任何人都可轻松买到,私下违规出售“笑气”牟利,以及滥用“笑气”中毒乃至死亡者,将会越来越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英国,医学上用于麻醉的罐装一氧化二氮不能作为消遣使用,任何个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销售含有一氧化二氮的药品用于吸食,或未按处方进行供应,都是违法的,最多可判处两年监禁及无上限的罚款。在新西兰,一氧化二氮作为药品也是处方药,其非医疗用途的销售、供应或吸入使用,都违反了“1981年药物法律”规定。

期待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能为其他地方治理类似问题提供借鉴,而且不能手软。别让我们的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在一个个诡异的痴呆笑容中走向沦陷。

猜你喜欢

笑气首例化学品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让人失去笑容的笑气
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活了2个月
首例成功的猪心移植人体手术已酝酿了一个世纪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为什么吸入氮气会使声音发生变化
荷兰讨论公共场所禁笑气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