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法律“减负”

2018-01-21付静瑶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减负加强

付静瑶

摘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这把双刃剑,给经济社会带了巨大变化。这种发展和利益的膨胀在直接冲击着人们某些行为道德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与道德和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相应措施。希望通过提高公民自律和自我管理水平,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减轻执法压力,达到为“让道德为法律减负”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 公民道德 道德 法律 减负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国民道德水平受到冲击,人们的义利观、职业观、诚信观、人性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滑坡。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多元化与外来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国民原有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包括国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的影响,诱发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社会问题与现象,造成我国公民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的滑坡。

二、重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国家政治层面

我国著名思想家章炳麟认为,道德的衰亡与沦丧,其实是亡国的根本原因。道德建设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政治极大的影响,在提高综合国力、政治建设等的过程中,离不开道德建设的力量。若国民道德素质低下,国家道德建设观念薄弱,将会对国家形象、政治建设、国家发展等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上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给出一个精彩的回答“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①当前,“道德经济”这个词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良好、健康的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激发经济活力。

(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国民素质上

国民素质对社会发展、民族发展、及国际地位起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发展来看,低下的国民素质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民素质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对民族精神、民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

三、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由于因公民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的社会丑态的出现,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社会。国家不得不采用强制性措施来规范社会行为、市场行为、公民个人行为,强调依法治国。于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得以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一)体现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方面

近年来,针对社会问题,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对我国《宪法》、《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完善,这一系列举措对保障公共安全和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体现在执法、用法上

国家在提高执法、用法水平上实行两条腿并行发力新局面。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文明执法,从2007年开始,通过国考、省考、招警等方式形式,将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警察队伍中等,有效地扩充了我国执法机构的力量,也提高了我国执法机关的文明执法能力;高度重视法制宣传和法治教育问题,以“依法治国”为契机,在全国范围类实行“六五普法”等系列活动,对我国公民进行法律常识普及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

四、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统一性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分为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和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原则的道德。社会有序化道德,是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二者的相互统一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使法律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二)道德与法律是相互支撑与补充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②法律作为道德的最低准则和保障,支撑着道德的底线,承载着道德的理念,同时道德又促进、支撑着法律的运行。随着人们道德意识下降,而出现的道德滑坡,打破了法律作为道德最低准则的平衡时,需法律利用其强制性约束手段来达到对道德缺失进行被迫補充的目的,以迫使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继续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社会陷入一种被动的发展困境。所以,加强公民道德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为法律减负,势在必行。

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法律“减负”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民道德的提升,可以为法律减负、给国家财政、税收减负,此举对社会发展意义深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展道德、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1.立足于社会层面发展社会公德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公德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加强对公民社会公德的培养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对社会公德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舆论正确走向等,竭力营造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

2.立足于职业层面提高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势必从公民息息相关的工作入手,找准切入点。我们可以从加强大学生毕业就业自我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职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在实践中发现错误并不断提高。

3.立足于家庭层面注重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于社会的稳定与社会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家庭的美德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文化,共同创造一个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融洽的家庭环境氛围,由个人开始,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修养,以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建设。

(二)公民道德的提升为法律减负及减负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1.公民道德提升为我国财政减负、减轻国家税收压力

公民道德的提升势必会提高公民的自律能力,也必然对公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投入缩减,可减少社会管理对执法机构以及执法人员的需求。从这个层面而言,可以精简执法机构、减少执法成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的放矢的减少我国的施政成本。如此国家强制管理层面的投入有减无增,无疑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同时,对我国的税收压力也是一种缓解。

2.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

提高公民道德对于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秩序,要培养公民的法治信仰,需要重视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十分必要。主要体现在良好社会规范,对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的需求势必降低,不论在是在执法层面,还是在法制建设层面都是一种补充;其次体现在法制成本也会降低,此时我们可以把降低的成本运用到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上,解决目前社会养老、社会优抚问题;同时,在我们精准扶贫道路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养老问题上、教育发展上等,都能借“道德”减负“法律”的东风,让祖国“平困户”早日全面完成小康;让我国的老龄人口得到更好的养老保障;让青少年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祖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再攀高值。

六、结语

道德与法律密不可分,为维持道德与法律的平衡,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离不开道德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道德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道德建设。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由政府牵头,各行各业响应,利用好“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让道德和法律协调发展,加快公民道德建设的步伐,实现为法律“减负”新局面。

注释:

①李克强:《李克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新华网,2016-03-06。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参考文献:

[1]劉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法治与社会发展[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01).

[2]范忠信.中国法律的基本精神[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郑成良.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2.

[4]卢云主.法学基础理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5]边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1.

[6]中共十八大、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

[7]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 编著.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

(作者单位:成都十八中)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减负加强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