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党的新思想,推进乡村新战略

2018-01-21李小琴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李小琴

摘要: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全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共同努力。而“三农”问题是我们发展的短板,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推进乡村新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十九大报告及其新思想,对乡村振兴战略進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局战略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观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新战略。这是对形势下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需要补齐农村经济建设的“短板”,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农村经济提速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当做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四十年,在这四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都实现了飞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一项项惠农政策的推出,促进我国农业更加迅猛地发展,农业经济实现连年增长,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目前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1.2万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推进,扶贫效果十分显著,农村水利、公路、桥梁、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尽管如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农业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面临的矛盾也从生产总量不足的矛盾变成农业整体性结构矛盾,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跟不上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脚步,受到农业市场、资金、农业生产技术等多方面限制,出现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现象。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量中端和低端农产品产量过剩,供大于求,优质农产品产量不足,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外国农产品逐渐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农业市场造成冲击,导致中低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得不到进一步提升。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很多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以本地为例,现在农村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和儿童,青壮年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日益突出,而且由于老年人和一些妇女的知识水平较低,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机器械的使用技术掌握不到位,所以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在农村地区依旧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

目前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说明三农工作的复杂程度还很高,远远超出预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三农”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我国提出了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2],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及时、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决策,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也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其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产业兴旺指的是要围绕本地的产业优势,引导、推动更多的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地区转移,以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农村地区形成全新的农业产业体系,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起来。

生态宜居指的是要将农村建立成为生态宜居的环境,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改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建设田园风光。

乡村文明建设指的是要在乡村地区促进文化教育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很多农民素质不高,影响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促进文明进步,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促进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治理有效指的是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展道德讲堂及基层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惩治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

生活富裕指的是要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收入水平,让农民的收入来源更稳定,经济变得更宽裕,生活更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可以看出,在推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将提高农村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和就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时候,也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

三、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

(一)深入推动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与农村改革分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分不开,从当前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来看,在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现有的农村经营制度进行完善、巩固,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可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多的自主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第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建设用地改革工作,不断研究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

(二)保障粮食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正自己手中。”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一是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土地的生产潜力,加强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确保粮食质量与产量。二是要结合市场开展粮食生产机制改革,对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和粮食收储机制,保证粮食价格更合理,将更多利润让给农民。三是要创新政策扶持机制,通过粮食优惠政策,积极落实粮食生产政策,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现代农业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新时期,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农业大户、农林牧渔产业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等,都属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业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本地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另外,通过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组建专业的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培训课程,讓农民了解更多市场信息,学会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等,以此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四)加强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积极坚持党中央的决策,落实党的政策方针。所以,加强基层党建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且党建必须要落地,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党建,才能真正发挥党建的作用。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目的,必须要将党建和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持续推动农村经济变活,针对农村地区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模式落后、产业规模较小、农村组织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的现象,可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以党校为例,在党员队伍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格局、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讲解,让更多党员干部了解当前农村经济现状,学会用活农村资源,做大做强支柱性产业,凝聚农民进行农村改革。另一方面,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的提升上,还必须要改变农村风貌,让更多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所以党建工作要结合乡村治理任务,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乡村治理,把法治、德治与乡村地区的自治串联起来,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营造更加和谐的乡村秩序[3]。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十九大报告精神,细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开展农村经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胡品洪.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江南论坛,2018,(06):14-15.

[2]王俊铭.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J].理论与当代,2018,(05):12-14.

[3]马义华,曾洪萍.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和战略重点[J].农村经济,2018,(06):11-16.

(作者单位:中共翼城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