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下校园信贷的发展和对策研究

2018-01-21张静雅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张静雅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提升,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诞生了一批金融信贷平台。其中由于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先进,不少企业纷纷涌入大学生信贷市场。但随着校园信贷的蓬勃发展,其间的欺诈犯罪事件却屡屡发生,引人担忧。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信贷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主体、信贷企业以及政府等三个角度分析目前校园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校园信贷 互联网金融 大学生

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位居全世界第一①。由此数据可见,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此外由于消费观念较为先进,对于互联网消费模式这类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大学生成为了促进我国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校园信贷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同时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使其成为打开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利刃。然而,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校园信贷市场的发展却存在着“裸贷”、暴力还款、欺诈犯罪等问题,校园贷变相成了 “高利贷”。因此研究和解决当前校园信贷中存在问题对于校园信贷的未来发展以及改善大学生消费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信贷的发展现状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的网络贷款平台,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借款平台。与银行信贷相比,校园信贷贷款人无需抵押品和担保人即可获得贷款,且手续简单灵活,效率高,但同时校园信贷的利率也高于银行贷款利率。2009年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叫停各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业务②,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改变,2014年以来校园信贷平台呈爆炸性增长,趣分期、分期乐等多家校园信贷平台竞相发展起来。

目前,大学生利用校园信贷主要是为了解决其消费、创业和助学需求,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下的新产品,的确为学生们打开了经济救助的大门。但校园信贷作为互联网金融下的一个分支,也存在众多问题,如部分不良企业借此牟取暴力,由校园信贷引起的裸贷、跳楼等悲剧事件频频出现。校园信贷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风评变差,使此类产品用量锐减,给社会也带来了惶惶不安和经济问题。

二、校园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的风险意识不强

目前由于国内高校缺乏对于校园信贷风险教育以及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专题讲座以及课程,同时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大学生消费观念普遍存在问题,且风险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使用校园信贷的后果并不了解,对于贷款可能会带来的个人经济损失、违约、个人信息泄露、个人资金安全隐患等风险缺乏认识。另外,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不合理,以及缺乏相应的消费知识和金融理财观念,使得大学生对于金钱的诱惑抵抗力较弱,自我约束力较差。花钱没有节制、计划,忽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借贷,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况且,校园信贷放贷快、便捷,打着极具诱惑力的宣传旗号如“低利息,零首付,立到账”,也容易助长大学生产生来钱快、来钱容易的理念,使那些虚荣心强、自控力弱的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消费观,从而滋长其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二)校园信贷市场机制不完善

校园信贷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准入门槛低。各平台只要在工商局登记,并在工信部备案即可进入借贷市场,导致针对于大学生的借贷平台大量涌现,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为了争取更多大学生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各校园信贷平台和金融机构争相降价,尽可能简易程序,部分信贷平台甚至只需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简单证件即可放款。这种方式虽能暂时性获得大学生的青睐,但信用审查机制松散,向不合适的债务人发放信用贷款不仅使平台企业陷入风险,同时也易被不法企业利用,产生黑色信贷。此外校园信贷公司通过张贴宣传单、招收校园代理等方式进入高校宣传,在大街上更是随处可见校园信贷的宣传广告,导致大学生可以接收到借贷平台的渗透式教育,容易陷入其营造的巨大诱惑之中。

(三)政府监管和立法力度不够

由于校园信贷存在时间较短,相关法律体系还未健全。并且因为立法的滞后,目前针对中小贷款机构的法律条文还不完善,现有的针对于传统金融信贷的法律又不适应校园信贷这类新型的经济模式,导致政府在监管上出现障碍,无法可依。同时法律细则的缺失,未能明确大学生借贷主体和信贷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各方无法可依,甚至有部分信贷平台借助法律漏洞实行违法犯罪行为,盗取大学生个人信息。而且目前有关部门对于校园信贷的运营模式、借贷利率的管理和相关规定几乎一片空白,导致校园信贷的监管存在着真空地带。法律和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校园信贷市场的乱象而得不到有效治理,校园信贷惨案接二连三发生。

三、關于校园信贷主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对于校园信贷的认识

要解决校园信贷问题,首先应该从借贷主体——大学生入手。大学生应主动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校园信贷的了解,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余,要适当了解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不盲目跟风随大流,不盲目追求时尚品牌。此外,学校是思想宣传的主阵地,在加强大学生对于校园信贷认识的过程中需发挥其引导作用。一方面各大高校应开展关于校园信贷的专项讲座,提高学生对于校园信贷的了解和风险意识。同时严格规范校园信贷进校园的活动,严格管理校园代理,净化不正之风,让校园信贷发挥它本有的积极效能。另一方面,各校也应开展财会课程,可将其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之中,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由于攀比心理、求异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而引发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二)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管

首先政府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法律细则,使政府在监管过程中有法可依。同时明确大学生以及企业各方的权责,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及借贷平台企业的利益。政府也要加大对校园贷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暴力催贷、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欺诈等非法行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相应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运行标准。加强对校园信贷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筛选出违法犯罪企业,并予以严格整治。同时了解校园信贷消费市场的供求平衡可信区间,对校园信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额度进行适度的限制。

(三)企业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目前校园信贷市场中学生只要持身份证就可借贷,这种不完善的交易体制导致大学生多头借贷,以贷养贷情况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信贷企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完善相应的个人信息查询机制,确保学生和身份证信息保持一致,同时完善企业信用体系,从而全方位地、动态地了解到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情况。大学生以信用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企业可规范贷款信用最低指标要求,也便于大学生认识到个人信用体系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使社会形成诚信之风。但是企业也应尊重和保护客户隐私,不涉及违法行为。此外,信贷企业还应遵循合同自由原则,提高借贷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从而减少企业风险。

(四)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校园信贷作为网上的虚拟平台,面对学生的多处借贷,欠贷不还的行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催贷,尚无有效的整治措施。且信贷平台之间信用系统的不共享使各信贷平台征信数据不完善,导致出现多方借贷的情况。对此应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个人信用体系与惩罚机制联系在一起,对于长期不还贷者在其信用档案中進行记录,并长期不予删除,从而起到威慑的作用,促使大学生主体及时还贷。而且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也对企业和学生了解彼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降低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创建失信企业、失信个人的“黑名单”,诚信记录透明化有利于维持社会公平,也利于创建规范的信贷平台。

四、结语

校园信贷的迅速发展,对学生们的创业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让人忧心。为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和学生权益、企业权益的保护,校园信贷相关问题必须被解决。为此,大学生要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控能力,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了解信贷的相关知识;政府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立法部门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细则;企业也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遵循合同自由原则。个人、政府以及企业三方合力,在日益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下,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正常、绿色的消费环境。

注释:

①首份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出炉[EB/OL].(2016-04-08)[2018-08-2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407/160407_mtbd/201604/t20160408_237171.html.

②高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第1期,第184-186页。

参考文献:

[1]李聪.校园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5):64-65.

[2]董弘倩.大学生校园信贷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法制与经济,2017,(03):49-50.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中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