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光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常用药对浅述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浙贝母僵蚕宣肺

昆明圣爱中医馆,云南 昆明 650200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1]。其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肺失宣发肃降所致。

杜光明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在中医治疗咳嗽方面经验丰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常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药对化裁组方,往往事半功倍,临床上收到满意的疗效。

药对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以理、法、方、药为基础形成的特定中药配伍组合[2]。这些组合使得药物相互作用达到增效或者减毒的效果。药对的应用与临床辨证论治密不可分,药对与病证有较强的关联性。笔者有幸师从杜光明主任医师,收益颇多,现将杜光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常用药对整理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常用药对

1.1 麻黄、杏仁 麻黄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3]。麻黄、杏仁伍用,麻黄以宣肺定喘为主,杏仁以降气止咳为要。二药伍用,出自《和剂局方》三拗汤,一宣一降,肺气通调,止咳平喘。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咳嗽胸满、痰稀白等症[4]。近年来中医采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以三拗汤为主方,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5]。杜光明主任医师认为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降,恐发散太过,多用炙麻黄。常用量炙麻黄9 g,杏仁15 g。

1.2 前胡、桔梗 前胡苦、辛,微寒,入肺经;降气化痰,宣散风热。桔梗苦、辛,平,入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利气,无论属寒属热皆可应用。现代药理研究紫花前胡煎剂,麻醉猫口服,能明显增强呼吸道分泌,而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且作用时间长,其效力与桔梗相当[3]。二药相须伍用,前胡偏于降气化痰,桔梗偏于宣肺祛痰,一宣一降,恢复肺的宣降,曾出现在《小儿药证直决》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温病条辨》杏苏散等。无论外感内伤咳嗽,杜光明主任医师皆用之。常用量前胡10 g,桔梗15 g。

1.3 浙贝母、瓜蒌 浙贝母苦,寒,入肺、心经,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瓜蒌甘、微苦,寒,入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3]。《医学心悟》中贝母瓜蒌散,以贝母为君,瓜蒌为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以治燥痰。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等[6]。临床常用于风热、燥热、痰热咳嗽,而杜光明主任医师无论寒热咳嗽均用之,为了增强宽胸理气和止咳的功效多用炙瓜蒌壳。常用量浙贝母15 g,炙瓜蒌壳10 g。

1.4 百部、虎杖 百部甘、苦,微温,入肺经,润肺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现代药理发现其所含百部碱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对组织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3]。虎杖苦,寒,入肝、胆、肺经,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既能苦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此外,还有泻下通便作用,用于热结便秘[3]。临床报道虎杖及其复方对急性肺部感染、阑尾炎、阑尾脓肿、扁桃体炎均有一定的疗效。以虎杖为主药的复方阴阳莲粗提片治疗慢性气管炎患者,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较差,对干、湿啰音的消失亦有一定疗效,对复发者用该方治疗仍有效[7]。杜光明主任医师用于咳嗽,气息粗,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或因肺失宣降而致大肠腑不降,大便偏干或干结的患者,常用量百部15 g,虎杖15 g。

1.5 紫菀、款冬花 紫菀辛、甘、苦、温,入肺经,润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有痰。本品甘润苦泄,辛温而不燥,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凡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用之。款冬花辛、微苦,温,入肺经,润肺止咳化痰,用于多种咳嗽。本品为治咳常用药,药性功效与紫菀相似,彼则长于化痰,此则长于止咳,二者常相须而用[3]。《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用之止咳平喘,主治喉中水鸡声。杜光明主任医师用于咳嗽时作,咳而急剧者,常用量紫菀15 g,款冬花15 g。

1.6 全蝎、僵蚕、地龙 全蝎辛、平,有毒,入肝经,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僵蚕咸、辛,平,入肝、肺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痰核、瘰疬。地龙咸、寒,入肝、脾、膀胱经,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音,有一定的解痉、平喘作用[3]。对于咳嗽阵作、时发时止和反复难愈等临床表现符合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风痰阻络,络脉不和则成瘀,故治疗应从治风治瘀入手。而全蝎、僵蚕、地龙等虫类药正具备了这一特点,祛风止咳、活血通络之功非一般草药可比[8]。杜光明主任医师认为此药对可较强的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以达到镇咳平喘的作用。三虫联用对久咳、咳嗽剧烈者效果极佳,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常用量为全蝎5 g,僵蚕6 g,地龙6 g。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受内外之邪侵袭发为咳嗽。《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于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所以咳嗽常见而又难治。杜光明主任医师常说“泥瓦匠怕捡漏,医生怕医咳嗽”,在几十年的临证中,通过继承和创新,治疗咳嗽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选用桑菊饮、银翘撒、小柴胡汤、沙合二陈汤、久咳保肺汤、二冬二母汤、小青龙汤、麻杏蒌贝汤等与药对联合使用,同时借助现代医学成果,与传统中医相结合,以增强疗效。

杜光明主任医师在临证中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酌情用药。对于病情较轻者一般使用“咳三对”即炙麻黄、杏仁、前胡、桔梗、浙贝母、炙瓜蒌壳;对于病情较重者使用“咳五对”即在“咳三对”的基础上加上炙紫菀、炙冬花、百部、虎杖;对于咳嗽剧烈及反复难愈者加全蝎、僵蚕、地龙。在“咳三对”中,杜光明主任医师治咳嗽常用的方法即宣肺降肺,不论新久、寒热咳嗽皆用之。宣散外邪及肺中痰滞,肃降下气、降气化痰,宣中有降,降中有宣,恢复肺之宣发肃降。宣肺止咳,药对为炙麻黄、杏仁、前胡、桔梗同为辛散药,其中前胡微寒,桔梗性平,于炙麻黄、杏仁之温有一定制约作用;降肺止咳化痰,浙贝母、炙瓜蒌壳苦寒以降为主,《内经》云:“肺若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宣降肺同时清润肺,于辛温发散之品中,又可平调寒热。

2 病案举隅

王某,男,45岁,公司职员。初诊2017年5月29日,主诉:反复咳嗽半年,加重1月。近半年来反复夜间咳嗽,曾西医治疗稍有缓解。1月前因感冒再发加重,便求治于他处中医,因效果不佳,经人介绍,遂来就诊。现症:咳嗽剧烈夜间发作为主,痰黄,质稠,难咯,咽干,心烦,眠差,纳可,二便调,余无特殊不适,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诊断:咳嗽;辨证:邪郁少阳,肺失宣降;治则:和解少阳,宣肺止咳;方药:小柴胡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5 g,炒黄芩15 g,法半夏15 g,北沙参30 g,前胡10 g,炙麻黄9 g,炙瓜蒌壳10 g,杏仁15 g,桔梗10 g,浙贝母15 g,全虫5 g,僵蚕6 g,地龙6 g。中药颗粒5剂,每日3次,每剂服4次。

二诊:2018年6月8日。服上方,夜间咳嗽、咽干有所缓解,痰白,易咯,睡眠好转,舌尖边红,苔黄腻减,脉弦。病已减轻,再守前方。中药颗粒5剂,每日3次,每剂服4次。

三诊:2018年6月22日。服上方,夜间咳嗽偶作,患者大喜,舌稍红,苔微腻,脉弦。诸症渐除,在原方基础减去全虫、僵蚕、地龙。中药颗粒5剂,每日3次,每剂服4次。

于2018年10月2日,因饮食不节腹泻就诊,告知经上述治疗后仅偶尔晨间轻咳。

按:此案为慢性咳嗽复感外邪而发加重,经治疗表证已无,其主要症状为夜间咳嗽,以子时为主,痰稠难咯,咽干、心烦,实为正气不足,邪郁少阳,枢机不利,痰热蕴肺,肺失宣降。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伤寒论》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与七个或然症:“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后世视为小柴胡汤的主症[9]。故选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方中去人参、大枣,而用北沙参养阴清肺,使其补而不滞;炙麻黄、杏仁、前胡、桔梗、浙贝母、炙瓜蒌壳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因咳嗽阵作、剧烈及病程较长,有风邪的致病特点与久病入络之嫌,用全蝎、僵蚕、地龙以息风,通络。杜光明主任医师在日常治疗感冒数日后咳嗽及各种慢性咳嗽这类疾病,有少阳证大多选用此方,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浙贝母僵蚕宣肺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多角度探寻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途径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