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及其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

2018-01-20刘仪凤陈立言潘建伟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入境旅游

刘仪凤 陈立言 潘建伟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2005-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入境旅游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入境旅游消费总体发展现状进行定性描述与总结,并采用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旅游消费弹性系数两个关键指标,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增长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结果发现,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下降态势,其中,入境旅游物质消费呈下降趋势,而非物质消费呈上升趋势;从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看,2015年之前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基本小于1,即旅游消费的增长率低于国民消费的增长率,这说明国民消费拉动入境旅游消费增长。2015年之后,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远远超过1,入境旅游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

关键词:入境旅游 消费结构指数 消费弹性系数

引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增幅连续几年波动下行,个别年份的入境游客数量有所下降。2009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在旅游业发展中,入境旅游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入境旅游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刘宏盈等(2008)对上海口岸入境旅游流转移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殷书炉、杨立勋(2009)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杨琳琳、陆玉麒等(2011)对山东省入境旅游流从时间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研究分析。国外C.-L.Chang等(2009)运用时间序列中的ARIMA模型对前往泰国的东亚入境客流进行了预测。

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近年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很快,入境游客接待人次和外汇收入也在持续上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一员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新的有力增长点。在此大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2005-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变动趋势及其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深化对旅游经济问题的认识,对于促进入境旅游消费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通过整理计算得到包括2005-2015年全国入境旅游总收入及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入境旅游人均消费额,根据入境旅游总收入及各项目值与入境游客总量之比得到,用来反映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状况;国民消费值,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社会住宿与餐饮总销售额和社会商品与零售额。最后根据以上两组数据计算人均消费结构变动度和弹性系数等,用来研究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对我国旅游消费发展现状进行总体梳理描述;其次,通过两个指标对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做定量分析,这两个指标分别是:旅游消费结构指数,其计算公式为:消费结构指数a=非基本消费/基本消费×100%,基本消费保留旅游过程中餐饮、住宿、交通、游览的花费,非基本消费包括购物、娱乐、通讯以及其他方面非必需的消费。通过旅游消费结构指数反映旅游消费结构的成熟化程度,消费结构指数越大,说明购物和娱乐等非基本消费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重越大,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也更高,旅游消费相对合理。相反,消费结构指数越低,说明旅游购物和娱乐业没有发展起来,交通和门票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高,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消费弹性,其计算公式为:E=(△Y/Y)/(△X/X)其中,△Y/Y为旅游消费的增长率,△X/X为国民消费的增长率。当弹性系数E≥1时,旅游消费的增长率高于国民消费的增长率,说明入境旅游消费拉动国民消费增长;相反,当弹性系数E<1时,旅游消费的增长率低于国民消费的增长率,说明国民消费拉动入境旅游消费增长。通过计算分析旅游消费与全社会国民消费的比值,判断入境旅游消费对拉动国民消费的贡献程度。

我国入境旅游总体基本发展情况

如表1所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总的10年入境旅游人数变化看,2015年与2005年相比,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2025.51万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2598.54万人次,增长了573.03万人次,增长了28.29%;从各年间入境人数增长幅度看,2008年、2009年两年(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入境人数出现负增长,2010年及之后,入境人数渐渐回温趋于平稳;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变化看,旅游外匯总收入从2005年的292.96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6.5亿美元,增长了843.54亿美元,增长了2.88倍,尤其是2015年,入境旅游收入同比2014年增长了近一倍。总体来看,入境旅游收入增长幅度大大高出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幅度,这表明十年间人均入境旅游消费大大增长。

如表2所示,除去港澳台地区,从入境外国游客的客源构成来看,2015年接待韩国游客444.4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17.10%,排名第一;接待日本游客249.77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9.61%,排名第二;接待美国游客208.58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8.03%,排名第三;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合计向中国大陆输送游客1168.57万人次,占中国大陆接待入境境外国游客总量的44.97%,接近五成的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这五大客源国。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加拿大合计向中国大陆输送游客1601.94万人次,占中国大陆接待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61.65%,成为入境客源市场的前十大客源国。

如表3所示,入境的外国游客的男性比例大于女性;25-44岁的游客为入境外国旅游市场的主力,达到2134.01万人次,超过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80%。入境游客入境方式中,选择飞机入境的人次达到1557.14万人次,占到入境外国游客的59.92%。endprint

入境外国游客的主要目的仍是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及游览观光,消费决策特征变化不大。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及游览观光仍是入境游客赴华旅游的主要目的。亲朋好友介绍是目前旅华入境游客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出游前入境游客多会了解特色文化娱乐活动、旅游购物环境情况、旅游交通及天气等生活信息。

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分析

(一)我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额及结构变化

旅游消费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其中基本旅游消费是指人们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时必需且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过程中的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而非基本旅游消费则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消费,此类消费通常具有较大的弹性系数,如旅游过程中购物、娱乐和其他服务方面的消费(医疗、通讯消费)等。

如表4所示,2005-2015年我國入境旅游人均消费额持续增长,尤其在2015年增长近一倍。从入境游客消费的各项构成来看,2015年住宿、餐饮、交通和游览的基本花费与2005年相比,这四项分别增长了274.4%、234.3%、294.7%和184.6%,增长幅度很大。而非基本花费为购物、娱乐、邮电通讯和其他花费,这四项分别增长了155.4%、146.8%、120.7%和180.2%,小于基本花费。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比重来看,作为基本消费的交通费,所占人均总花费比重最大;其次是住宿。而非基本消费中,旅游购物所占比重也比较高,游览、娱乐所占比例较小。

(二)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水平及变化

旅游消费结构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动态变化。通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旅游消费结构会不断完善、优化,具体表现为消费结构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旅游消费结构趋于成熟化,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若消费结构指数呈波动甚至下降态势,其旅游业发展状况往往也表现出徘徊不前或发展迟缓的态势。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对其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当然旅游消费结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亦不能孤立地以旅游消费结构指数的高低来断定地区旅游产业的成熟度。为了对消费结构指数进行动态考察,根据旅游消费结构指数公式,对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的结构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如表5所示,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与结构指数呈现缓慢下降的格局,人均旅游消费额从1446.35美元增长到4731.61美元,净增长3285.26美元,其中,基本花费在2012年之后,一直保持60%以上的高水平,且仍在缓慢升高,非基本花费在40%上下浮动,非基本花费所占比例已处在国际上规定的最低警戒线。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程度不一、旅游产品层次低、缺乏精品和名牌产品、娱乐服务项目少所致。从旅游消费结构指数看,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从2005年的72.41%下降到2015年的56.25%。结合表4可知,消费结构指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购物消费所占比例的下降,以及交通和住宿消费所占比例的提高。其原因可能包括入境游客在旅游中购物需求下降,也可能是入境游客更愿意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景点,这些都会导致基本花费的增加,从而导致其比重增大。

入境旅游消费增长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最终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和国民消费,是保障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根据旅游消费弹性公式,对2005-2015年我国入境消费弹性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如表6所示,2005-2015年入境游客在华消费从弹性系数值来看,其中,旅游购物对批发零售的消费弹性在2015年之前基本小于1,即旅游购物的增长率低于批发零售的增长率,国内批发零售消费的增长拉动了旅游购物的增长。旅游住宿与餐饮的消费弹性在2013年之后猛增,到2015年已达到18.7,上升幅度很大,说明2013年之后旅游住宿与餐饮对社会住宿与餐饮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入境旅游总收入对GDP的弹性系数在2015年猛增,从2014年的0.77增长到15.46,这表明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突显。

结论与对策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消费结构指数、消费弹性系数两个指标对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国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5-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游客人数和入境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入境旅游业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的轨道,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趋势。其较高的增长率显示了我国入境旅游长期向好发展势头和稳中趋好发展前景。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来看,2005-2015年,入境旅游基本花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基本消费中的交通费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住宿和购物。而非基本消费所占比重呈现下降态势,且旅游过程中娱乐所占比例不大。从入境旅游人均消费看,人均旅游消费额从1446.35美元增长到4373.61美元,持续增长。从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看,2013年之后,旅游住宿与餐饮消费的弹性系数远远大于1,表明2013年之后旅游住宿与餐饮对社会住宿与餐饮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2015年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和旅游购物消费对批发零售的消费弹性猛增,这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入境旅游消费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以及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我国作为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年吸引着众多外籍游客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业发展迅速,成果喜人。为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与保障设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应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度,着力强化各区域旅游发展联动,以经贸发展带动入境旅游,以入境旅游促进经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二,进一步加大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本土文化,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系列的旅游格局,重点打造一批精品,对外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第三,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购物优势,进一步积极开发各地区相应的著名土特产品,体现各地区特色,丰富旅游购物体验中的商品种类,例如打造大型旅游购物市场,满足入境旅游者的不同购物需求。第四,促进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实现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业的同步发展,转变入境旅游发展方式,增强入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8-21)[2015-8-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2.李若凝,杨浦,郭伟乐等.基于信息熵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演变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2)

3.何珍.湖北省旅游消费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7(7)

4.李一玮.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4(7)

5.刘益.旅游业对扩大我国最终消费的影响评估及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10,25(9)

6.白津夫.扩大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境旅游
国内入境旅游波动周期研究综述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测度与比较
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结构演化研究
山东省入境旅游量质差异及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