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玉米杂交品种腾龙3668的选育与应用

2018-01-20

种子 2018年3期
关键词:浅紫色腾龙陕南

,  , 

(1.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2.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湖北 襄阳 441100)

玉米(ZeamayL.) 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种植作物,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近年来,陕西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7%,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46%[1]。选育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对促进玉米生产意义重大。目前,以高产为单一育种目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的种植需求,兼顾稳产、品质和抗性,以期实现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将成为玉米育种的整体目标。因此,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腾龙3668的成功选育将成为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及相似生态区域春播玉米区推广的一个优良玉米杂交种。

1 腾龙3668的选育过程及产量表现

1.1 母本自交系F 3531来源

母本F 3531是外引系农系531变异株杂交593,二环选系,经南繁北育8代选育而成。系谱为:(NX 531×593)F2⊗-8-1-1-1-2-1-3。其主要特点是深马齿型、活秆成熟、抗病抗倒。

1.2 父本自交系F 1379来源

父本F 1379系是外引系沈137杂交美长群组材后,经南繁北育9代选育稳定。系谱为(沈137×美长群)F2⊗-37-1-2-1-1-N-1-2。其主要特点是半马齿型、活秆成熟、高抗大小斑病。

1.3 杂交种腾龙3668选育过程

3668玉米品种是2009年对我公司近年来新育成的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时,在367个组合中选出的组合F 3531/F 1379。2010年经多点试验比当地对照种增产16.2%,综合抗性强,丰产性稳定。2013年参加陕南春玉米区试,平均产量618.3 kg/667 m2,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9.3%,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4年参加陕南春播区试,平均产量611.1 kg/667 m2,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8.9%,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平均产量614.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1%,2013年6点汇总全部增产,2014年5点汇总全部增产。2年区试共11点次试验,11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次率100%。2014年参加陕南春玉米生产试验6点汇总,6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577.4 kg/667 m2,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6.6%,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高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穗腐病、活秆成熟、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伏、易制种。201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腾龙3668。

2 腾龙366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1 父母本及杂交种的植物学特征

母本F 3531:幼苗期叶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叶片绿色,雄穗分枝4~6个,花药粉黄色,花丝绿色,穗轴白色,籽粒黄色,深马齿型,株高196 cm,穗位85 cm,穗长15 cm,穗行数16~18行,全生育期98 d左右,活秆成熟,抗病抗倒。

父本F 1379:幼苗叶鞘浅紫色,株型紧凑,叶片浓绿色且较窄,雄穗6~9个分支,花药浅紫色,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粒型,穗长18~19 cm,穗行数14~16行,生育期96 d,株高210 cm,穗位86 cm,活秆成熟,高抗大小斑病。

腾龙3668:幼苗叶鞘浅紫色,株型紧凑,雄穗分枝适中,花药浅紫色,花丝粉红色,果穗粗筒型,穗轴白色,黄粒,马齿型,株高275 cm,穗位113 cm,穗长20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2.8,单穗粒重206.8 g,百粒重32.8 g,活秆成熟。生育期在陕南汉中、安康、商洛春播出苗至成熟110 d。

2.2 腾龙3668的生物学特性

品质(以品质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为准):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试,容重720 g,粗蛋白质(干基)含量9.02%,粗脂肪(干基)含量4.0%,粗淀粉(干基)含量71.8%。

抗病性(以抗病鉴定单位的鉴定结果为准):经陕西省2014年品种抗病性鉴定,腾龙3668高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和穗腐病;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

2.3 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

2.3.1适宜区域

适宜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及相似生态区域春播。

2.3.2栽培技术要点

在适宜的区域种植,春播3月下旬,夏播5月底到6月上旬;合理密植,留苗3 000~3 800株/667 m2,间作套种宜2 800株/667 m2;科学施肥,采取前轻、中重,后补的方法,施足底肥,施农家肥2 000 kg/667 m2左右,苗肥施1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5 kg/667 m2,后期视田间生长情况补水补肥。

2.4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父母本繁殖分别设500 m以上隔离区,在繁殖同时做好套袋保纯工作;父母本制种设300 m以上隔离区,同期播种,播后8天播2期父本,父母本行比1∶5,留苗5 000~6 000株/667 m2,抓好田间管理及去杂去劣工作,及时抽雄,不留残枝雄穗。科学灌溉、施肥,做好虫害防治,适时收获,把好收后去杂关,确保种子质量。

3 讨 论

玉米是集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用途于一身的农作物,选育高产、稳产的玉米新品种是显著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玉米育种的形势要求育种家把研究重点放在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上[2]。目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育种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上[3-5]。中国农科院谢传晓研究员课题组[6]提出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基于CRISPR原理)来提高作物育种效率的观点,该研究克服了传统育种中目标基因导入时产生连锁累赘的问题,也避免了使用玉米转基因困难且严重依赖基因型的特点,实现了有效利用基因编辑进行高效定向突变育种,为推动基因组编辑技术育种应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陈明清,景福利,柴建,等.高产玉米新品种天丞288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10,29(9):110-111.

[2]张世煌.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J].玉米科学,2006,14(4):1-3,6.

[3]张世煌,徐伟平,李明顺,等.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玉米科学,2008,16(6):1-5.

[4]尹祥佳,翁建峰,谢传晓,等.玉米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作物杂志,2010(6):1-9.

[5]杜何为,戴景瑞,李建生,等.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0,18(6):1-7.

[6]Chuxi Li,Changlin Liu,Xiantao Qi,etc.RNA-guided Cas 9 as an in vivo desired-target mutator in maize[J].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17,doi:10.1111/pbi.12739.

猜你喜欢

浅紫色腾龙陕南
挑选微距镜头时都该看什么
小口径岩心钻探技术在陕南地1井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驭紫术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历年奥斯卡主持人集锦
花与花
历年奥斯卡主持人集锦
腾龙峡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