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成果及分析△

2018-01-20江维克魏升华孙庆文胡成刚周涛周茜

中国现代中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试点县试点工作普查

江维克,魏升华,孙庆文,胡成刚,周涛,周茜

(1.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25;2.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阳 550001)

中药资源普查是获取中药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贵州省作为全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几个省区之一,经历多次规模大小不等、目的对象不一的中药资源及其相关的调查,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30多年来,不仅贵州省的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量值和应用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药资源家底不清、保护及开发利用依据不足的状态,严重影响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科学性。我国现阶段中药资源管理主体不清,涉及医药、农业、林业、环保和海洋等多个部门,缺少中药资源普查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面临的重要问题[1-3]。为了探索经验、完善方案,为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做好充分的准备,贵州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展了乌当等33个试点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获得大量普查数据、实物和影像资料,本文就形成的成果和经验进行简要的介绍及讨论。

1 取得的成果

基本摸清了33个试点县的中药资源家底,完成了重点品种调查、栽培资源调查、中药材市场调查和传统医药知识调查等任务。其中,(1)调查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共有5323种,超过贵州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记录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3924种[4],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超过1000种的有3个试点县,种类为700~999种的有7个试点县,种类为500~699种的有13个试点县。(2)调查有栽培药用植物资源160种,相关病虫害197种。2016年贵州省中药材总面积达到600万亩(1亩≈666.7 m2),总产量达到165万t,总产值达到129.25亿元;万亩以上中药材品种达49个,面积546万亩,占全部中药材栽培总面积的91.19%;万吨以上的中药材品种达到26个,合计产量126万吨,占栽培中药材总产量的75.99%;亿元以上中药材品种28个,合计产值113.72亿元,占全部栽培中药材总产值的87.98%;大方天麻、施秉太子参、龙里刺梨、罗甸艾纳香、关岭桔梗等40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3)调查了526个重点品种的蕴藏量资料(超过《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预设的141个野外调查的重点品种数量);(4)市场主流药材品种有895种,代用品33种;(5)传统知识调查共收集到1505条。

发现新物种4个[5-8],新记录属 2个[9-10],发表文章14篇;编撰出版专著5部,出版彩色图谱3本;获得专利授权13项,受理专利15项。其中发现的新种包括务川人字果、道真卷柏、王培善卷柏和乌江蜘蛛抱蛋,新记录属有乌木蕨属和浮苔属。新物种、新记录属等的不断发现,进一步说明贵州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程度高,具有支撑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能力。

培养了一批中药资源普查的管理和专业人才,一支能打硬仗的专家队伍。有立足试点县本地的优秀人才队伍,例如正安县普查队、道真普查队、习水普查队、六枝普查队等,也有区域大专院校培养的人才队伍,例如铜仁学院、贵阳植物园、毕节市医药专科学校、安顺职业技术学校等。有10多人由于表现优秀,职务或职称得到了提升,有15个乡村医生转聘为医院的医生。有22名本科生参加铜仁学院团队的中药资源普查,其中8名考取硕士研究生,有5篇毕业论文与中药资源普查相关;内业整理吸引了贵阳中医学院30多名本科生和10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8名学生以内业整理为毕业专题。

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为33个试点县留下大量标本和影像、纸质资料等,利用这些资料,已经在28个试点县或地州(市)建设了展示厅、标本馆,并参与乡镇中医馆的建设,不仅宣传了中医药文化,也展示了当地中医药资源的优势情况,在试点县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招商引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 形成的经验

政府支持是关键。由于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是以行政县为普查单元,有了政府的支持,县级普查队人员的稳定、后勤协调等才有保障,制度建设才能完善,才能获得优异的普查效果,也才能更好地使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为当地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大健康产业服务。

人才培养是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人才短缺是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些县级普查队员尽管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样的错误会出现多次,简单的问题也很难理解和解决,使普查工作进度很慢、质量不高。因此,不同方式的培训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有效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普查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也扩大对中药资源普查的宣传范围,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药资源。

信息平台成为普查信息、技术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普查工作启动之初建立的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QQ群,成为了专家指导、标本鉴定、植物识别、公告发布、提问解答、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解决了普查中遇到的大量问题。该QQ群最多时一天上传植物照片100多张,疑难的植物,经过专家鉴定得到了明确,明显提高了标本鉴定效率和质量。

专家的技术指导是提高普查质量、凝练普查成果的依托。不管是会议交流、实地指导,还是利用信息平台交流,技术专家利用掌握的丰富知识,为解决疑难问题、纠正各种技术错误和提高中药资源普查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技术专家利用开阔的视野和总结能力,为普查成果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充分依靠当地民间医生的经验,提高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民族民间医生、草药爱好者常年在当地寻草挖药、扶伤治病,既对当地生态环境、峰峦溪沟、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又深受当地民众尊重,也对当地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极为了解。如六枝县中药资源普查前期进行得很不顺利,半年只采集到200多号标本,2015年将当地人称“魏草草”的本地民间医生纳入中药资源普查队,很快就采集到1000多种药用植物,而且了解到很多独特的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并由此申请了5项专利,明显提高中药资源普查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与各类自然保护区合作,促进中药资源普查的顺利进行。例如江口县普查队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合作进行江口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一方面能够到核心保护区进行样方调查,同时使江口县的本底资料数据显著上升,并且在此基础上出版了 《江口县药用植物资源》专著。

3 成果的应用

中药资源普查使修文县扎佐林场医院转型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贵州景阳森林疗养院。修文扎佐林场医院是修文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依托单位,通过中药资源普查,修文县品种繁多的中药资源,大量的民族传统医学文化,为林场医院的转型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在贵阳中医学院相关专家的建议下,扎佐林场医院把在中药资源普查中获得的中医药民族传统知识融入到医养结合项目上,在医院进行林下种植药材和苗医药温泉浴,建设成 “贵州景阳森林疗养院”,2016年获国家林业局的 “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和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从过去病人少、不被重视的林场医院转型为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疗养床位一床难求的康养基地。

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已经成为各试点县或地州(市)宣传中医药文化、展示中药资源优势的证据和亮点。利用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采集的标本、典型药材样品、影像资料等,建设了20多个中药资源展示厅或标本馆,并结合到乡镇中医馆建设项目中,成为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场所,为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营造了气氛,更是当地政府展示中药资源优势的证据,在招商引资、发展中药产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 “铜仁市武陵山道地药材博物馆”设在铜仁市碧江区滨江大道,面积约2000多m2,有腊叶标本展示区、浸制标本展区、道地药材展示区和电子标本展区。

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成果为贵阳中医学院提升为中医药大学、申请博士授权点和进行本科教育评估、中药学中医学专业认证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中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为学校高水平的科研提供了平台和场地。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收集整理的各种标本、种质材料、资料(包括影像资料、传统医药的使用器具等),是贵阳中医学院苗医药博物馆、标本馆、中药民族药种质资源圃和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重要内容,是最能体现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特色的亮点和成果,是来校检查专家必须考察的地方,给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和好评。这些场馆也是教学示范、教学方法改革和进行科研的场所,例如过去由于缺乏场地,不能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很多实验课,现在都可以在种质资源圃的大棚里进行;过去只能栽培在花盆里的科研用样品,现能栽培在温室大棚,进行控温控湿的对比实验,显著提高了科研的质量。

中药资源普查推动了大方县中药产业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大方县中药产业局是贵州省唯一的县级中药产业专门管理部门,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和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监测站的建设加快了大方县中药产业的发展,2017年大方县中药产业局申请增设 “民族医药研究室”,原有的6人编制扩增为16人,为大方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 “保驾护航、引导服务”的作用。

4 分析和讨论

贵州乌当等33个试点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超过全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可能有以下原因:(1)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以来的近30多年间,已有很多新的物种被命名,普查在较为完备的分类科学基础上开展,调查种数得以增多;(2)近些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野生资源的种群数量得到恢复;(3)与30年前第三次资源普查相比较,普查队员的文化素质无疑有了巨大的提高,物种鉴定更加有效;(4)交通、信息等技术进步和运用是普查效率和效果大幅度提升的重要原因,交通的便利使这次中药资源普查更有机会深入到偏远的地方,普查范围更加广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专家可以远程、及时指导,提高了鉴定的质量和效率;(5)说明本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本底资源调查比较深入和广泛,较好地摸清了中药资源的种类家底。

根据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显示,贵州省中药材的栽培历史不长,1957年以前只有当归等15种药材零星家种,1957年先后引种、野生变家种黄连等26种栽培药材,至1977年总的栽培面积约41 505亩,产值约540万元。改革开放以后,贵州省各级政府都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手段和方法,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太子参、天麻、杜仲、茯苓、白芨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栽培中药材。但也存在种源混乱、种质混杂,栽培技术单一、简单,缺乏优良品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栽培品种的选择受到行政支配和干扰较大等问题。

贵州省没有中药材专业市场,但大多数县(市)有药材集市或在农贸菜市场有集中的草药摊位,主要销售当地采挖的新鲜药材,时令性强;大方、关岭、镇宁、水城、凯里、西秀等地的端午节鲜药市场规模较大,是药材商贩集中光顾的地方。另外还有施秉牛大场的太子参专业市场,主要集中在7~8月份。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苗族、侗族等18个民族,有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尽管现代医学对绝大多数疾病都能进行有效的治疗,但传统医药在价格、实效性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等方面仍然有存在的价值;同时民间医生或药农多凭经验认识或采集中草药进行治疗常见疾病,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积累的大量经验不仅需要而且也值得进一步的挖掘提升。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探索出较好的组织、技术和经费使用经验[2,11]。通过33个试点县的工作,我们在完成重点品种样方调查、摸清中药资源家底、培养人才、凝练成果以及使普查成果为试点县社会经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达到了试点工作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试点县试点工作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
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幼儿队前教育试点工作 扩大少先队组织覆盖面
基于德美土地金融借鉴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构建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制约及推广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