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扑克牌

2018-01-19王隽宇

新课程·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巧用扑克牌趣味

王隽宇

摘 要:扑克牌简便轻巧,具有极大的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总结扑克牌学具在自己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巧用实例;提高一年级学生借助扑克牌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能力形成,使数学课堂更有效率、更有活力。

关键词:扑克牌;巧用;趣味;教学学具

扑克牌虽然是小小的一副纸牌,是人们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工具。但扑克牌上有图形有数字,而且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不仅大人们喜欢,一年级的孩子也对扑克牌非常感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作为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知道什么。”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扑克牌,为何不把扑克牌请进数学课堂,让其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学具;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让学生的学变得更有趣味,教师的教变得更高效呢?于是,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不断尝试,总结出一些课堂教学中巧用扑克牌的做法。

一、扑克牌,认识数字教学

扑克牌中的大部分可以把它当作既美观又实用的数字卡片,扑克牌的1(A)到10,每一张上都有图形和数字相对应,比如红桃3中有3个大的红桃形,梅花10中10个大的梅花形等等,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具体的实物认数比较容易。在教学“1至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扑克牌面的图形,感知图形,并通过小组活动“我出示扑克牌,你说数字”等让学生认数。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数的概念。其次,教学生理解相邻数时,简单抽象地问学生与7相邻的数是什么,一年级孩子不容易理解,一直掌握不好,如果把扑克牌的6、7和8从小到大排起来,哪个和哪个相邻也就一目了然。

二、扑克牌,比较数字大小

人们休闲娱乐玩扑克牌,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大小的过程,只是这种玩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显复杂一些。但是,如果让学生用1至10的扑克牌辅助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认识了1至10的基础上,在黑板上画一个“>”,把扑克牌8贴在大于号的左边,问道:“同学们,在大于号的右边可以摆哪些扑克牌呢?摆对的同学可得一朵小红花,摆错的同学要朗诵一首古诗。”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悄悄地构建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教学最大能填几时,我又借用神奇的扑克牌,在黑板上出示“( )+5<12”,然后问学生:“括号里最大能填什么数呢?”一年级学生对这种题目解答与理解是有困难的,我引导学生可以借用扑克牌来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这类题的解答方法,而且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三、扑克牌,数的组成训练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操作理解数的组成。接着组织学生利用扑克牌开展活动,对数的组成进行巩固与拓展。我在黑板上写一个13,接着让每个孩子直接从1到10的扑克牌中任意地抽取两张把它合起来,使其结果与黑板上的13一致,并说一说哪个和哪个组成13。接着让同桌之间进行比赛,每人各抽出一张牌,谁先说出哪个和哪个组成几,谁就赢。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掌握了数的组成。这类基于口算、心算功能的扑克游戏,使学生大脑对数学运算的反应变得更加灵敏。计算差错率大大降低,数学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还增加了成功的体验,强化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四、扑克牌,做加减法游戏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又把扑克牌请到了课堂上,玩起加減法游戏。我提出游戏规则:两个同学各出一张1到K的扑克牌,看谁最先算出它们的和与差,算得慢的,就拿走这两张扑克牌,如果一齐说出来,就各得一张,经过几分钟的比赛,看谁先把手上的扑克牌清理干净,谁就赢!这样的比赛活动,既符合一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而且能极大地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口算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口算能力。

五、扑克牌,图形分类教学

扑克牌是数字、图案、颜色的完美结合体,它的这种特征本身就蕴含了分类与集合的数学思想,于是我把扑克牌作为了一年级的分类教学学具。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按单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时,我让学生对一副扑克牌(不含大王,小王)进行分类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下,学生很快便把扑克牌进行了分类:或按颜色分;或按图案分;或按数字分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地就体会到了,同样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就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按两个或多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时,我仍然把扑克牌请回课堂,学生通过对扑克牌进行一次分类和二次分类,使扑克牌呈现出了不同的分类情况,而学生对更高层次的分类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扑克牌虽是一种休闲娱乐工具,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巧妙运用,定会成为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学具,既方便实用,又充满了趣味性。在玩玩学学中,学生的数学兴趣得以激发,数学思维得以发展,数学能力得以培养。小小扑克牌,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小助手,也为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趣味与实效。

参考文献:

[1]徐世斌,罗新兵.扑克牌魔术中的数学[J].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1(6).

[2]高威华.让“扑克牌”走进数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4).

编辑 郝全玲

猜你喜欢

巧用扑克牌趣味
巧算扑克牌
混乱的扑克牌
算扑克牌的张数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午睡的趣味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哪张牌是A?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