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对比

2018-01-19邓海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5期
关键词: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邓海波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科,江苏 苏州 215001)

为了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手术治疗路径,本文就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展开了研究,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膀胱癌患者8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Ⅰ组男34例,女9例,年龄42~76岁,平均(59.25±4.67)岁。Ⅱ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41~77岁,平均(59.58±4.57)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Ⅰ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前实施全麻操作,于下腹部正中处行切口入路操作,切除肿瘤。Ⅱ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医师在内镜操作下使患者病灶肿瘤组织充分暴露于术野中,并将全部肿瘤组织及其周边2 cm区域的平滑肌、黏膜完全切除,术后40 d行再次电切术治疗,再次切除范围为首次切除边缘处域1 cm区域,切除对象包括组织粘膜、可疑膀胱黏膜及基底部活检处理等内容。术后给予患者膀胱灌注内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6)治疗,1次/周,灌注6次后调整为1次/月,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及复发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n)以x2检验,计量资料(±s)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手术效果对比

Ⅰ、Ⅱ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s)

?

2.2 预后情况对比

Ⅰ、Ⅱ两组患者预后肿瘤复发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3 讨 论

临床医学中膀胱癌包括基层浸润性和非基层浸润性癌症两种类型,前者以肿瘤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后者则主要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治疗[1]。开放手术作为治疗膀胱癌的常见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若肿瘤位于导尿管区域,则需切除包括尿管口和下端输尿管在内的病灶周围组织,因此存在较高的刀口感染风险,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为缓慢。随着医疗事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群体的广泛青睐,这是因为医师可在内镜作用下直视肿瘤大小、方位,从而灵活选取合适的切除方式对带蒂、广基、乳头状病变组织行切除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创口损伤。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本文实践结果发现,Ⅱ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表明Ⅱ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Ⅰ、Ⅱ两组患者预后肿瘤复发时间和复发率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预后远期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与开放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二者预后效果相当,因此临床中首选经尿道电切术实施手术治疗。

[1] 陈 昊,李原学,王永辉.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复发及预后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5):454-455.

猜你喜欢

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陌生的尿道肉阜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