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2018-01-19陆相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陆相亮

(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山东 济宁 272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后,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感染,导致呼吸衰竭。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在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也有所增多,可及时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减轻呼吸困难、咳血、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发作频率,减少患者因此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降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的负面影响[1]。此次为分析应用无创呼吸机后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将具体研究加以整理,详文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起始于2016年6月,研究结束于2017年6月,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纳入患者符合COPD诊断标准及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2]。按治疗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3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62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0.5±1.5)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试验组3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61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0.2±1.3)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严重心律失常,收缩压<90 mmHg),无法合作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参照组与试验组的诸项资料纳入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30例患者(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给予吸氧、抗生素、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应用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3]。试验组30例患者(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参照组一样,无创呼吸机治疗如下:采用美国维康公司生产的BiPAP无创呼吸机,模式为S/T,经面罩和鼻罩进行正压通气治疗。鼻(面)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和病情为准,固定鼻(面)罩的松紧度以漏气量<50 L/min为原则,调整氧气流量、吸气压、呼气压等,以维持90%以上的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浓度,一般以30%~45%为宜,使患者血氧饱和度≥95%,保持潮气流量为500 mL左右,持续时间需达到2 h以上,每天使用4~6次,前3 d保证每天累计时间达15 h以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上述参数,在患者通气治疗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4]。

1.3 指标观察后,患者心率恢复,呼吸频率正常,PaCO2、PaO2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到达正常水平;否则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 论

2.1 临床指标

治疗前,参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几项血气指标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PaO2明显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的PaCO2、HR、RR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参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变化

2.2 治疗前,参照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1分别是1.26±0.56(L)、1.98±0.13(L)、1.54±0.31(%),试验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1分别是1.29±0.50(L)、2.64±0.50(L)、1.55±0.41(%);参照组参照组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参照组患者的1.87±0.31(L)、35.52±3.35(L)、41.32±3.21(%),试验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1分别是2.57±0.41(L)、34.87±3.65(L)、48.65±3.61(%);试验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同时,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有效29例,无效者1例,取得96.7%的治疗有效率;参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有效24例,无效者6例,取得80%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取得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科较为多见,是一种可以预见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几年呼吸疾病统计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随着慢性阻塞性疾病病期延长,患者会出现肺通气功能障碍,引发Ⅱ型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5]。通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都是予以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取得有效抗菌治疗时间[6]。此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目的在于改善通气,减少呼吸肌氧耗,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缓解过度应激反应,改善呼吸衰竭症状。而且,无创呼吸机还能减轻患者有创插管时面临的痛苦,避免了建立人工气道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30例患者(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发现在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PaO2明显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的PaCO2、HR、RR明显低于参照组,同时,试验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对比临床效果时,试验组的治疗效率明显较优,组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后,可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人器官插管率及住院日,值得推广。

[1]牛 莎.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170-172.

[2]罗剑锋.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83-84.

[3]杨伟忠,黎月莲,邹兰科,等.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9):16-17.

[4]马利娟,杨秀芝,张风云.鼻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7,37(2):19-20.

[5]柏 林.不同吸入氧浓度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73-76.

[6]黄 尤.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17,2(2):43-45.

[7]张建鹏,唐 茜.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诊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41-42.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BiPAP 治疗 AECOPD 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