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悟之真切得之良多
——读曹和平《思悟偶得》

2018-01-19邢万生

新长征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想性篇文章文章

邢万生

这是一部随笔集,一部著名企业家经商之余撰写的心得篇;这又是一本装帧设计、开本纸张看起来都十分普通的书,放在当今装帧华美、用纸考究的书籍中,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你可能不会想到,这却是长春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撰写的书——《思悟偶得》。就是这样一本外观普通的书,让我爱不释手。

应该说,这是一本思想性与艺术性熔于一炉、指导性与可读性兼备的书。它特点鲜明,寓教于理,有感而发,深入浅出,捧读在手,仿佛在和一位相处多年的老友对话一般,让你感到亲切自然;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案例、道理洋溢于字里行间,又不时有鲜明的哲理般的警句从书中跳出,振聋发聩,让人颔首称赞。

《思悟偶得》的思想性。思想性是书的灵魂,它不是刻意说教,不是板起面孔训人,而是将一些道理融会贯通于书中,让人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譬如书中《有多大脚穿多大鞋》这篇文章,作者以一句俗语作标题,论述的却是企业管理。说的是一家度假村,“开业前聘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按照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先期策划……没过多久问题就层出不穷,最后逐步衰败,直至闭门停业。”问题出在哪里呢?恰恰出在管理上。企业的规模本来不大,却搞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管理人员,陷入了盲目,这恰恰如一双小脚穿上了大鞋,造成了鞋的“不跟脚”,导致了企业的衰败。而“有多大脚穿多大鞋”,不仅是俗话,也是真理,鞋大了要掉,鞋小了要挤,削足适履更不行。由此可以推及,不仅是企业管理,就是治家治国,也都要“量脚选鞋”,实事求是,先找对准确的尺码,然后再升级到审美层次,选合适的、时尚的样式。这种现实中类似寓言的故事,既能给我们以工作上的指导,又能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再如《在休闲生活中了解人》这篇文章,作者写道:“一般说来,我不会特意去研究一个人,但不研究人不等于不了解人……人心实质上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真性情常常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以呈现。”作者接着以日常娱乐生活中的打牌为例,“每个人在打牌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有掌控能力,抓了一手差牌,打得却相当的好;有的没有掌控能力,抓了一手好牌也打得一塌糊涂……一个人牌打得好,不是看他占有一手好牌时获胜,而是看他在不利的情况下依然镇定自若,通过运筹能力,变不利为有利,反败为胜,把牌打赢。打牌讲究‘局’的张力,只有攻守兼备才可能取得胜利。”至此作者得出结论,“手握不好的牌也能赢那才叫高手,因为他能够审时度势,择机组合自己手中的牌,让关键的几张牌在关键的时刻起到关键的作用”。作者进而引申到经商做企业,“做企业需要了解人,需要了解人的真性情,目的是为了择人任事,人尽其才”。

《思悟偶得》的哲理性。哲理性是思想性的具体体现,是其不时闪动灵光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引人遐思,发人深省。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实在是经验之谈,是很有道理的。而作者却以冷静的逆向思维,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出了《眼见不一定为实》这篇文章。他在列举魔术表演、虚假广告的现场秀和个人视力的差距后,进一步分析道,“眼见不一定为实,任凭人们把眼睛瞪得再大,擦得再亮。究其原因无非有三:一是事物本身具有隐蔽性,甚至是欺骗性。前者如魔术表演,后者如所谓‘气功大师’。二是感官本身的局限性或者说某种缺陷。如色盲对色彩的分辨力差甚至是错。三是未能全面地观察和看待事物……”作者进一步指出,“眼见是否为实,关键在于明其理,察其实。在理论上,要懂得表象和实相、现象和本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的道理。表象有时是一种假象、幻相,并非实相,现象有时并不能反应本质;在实践上,要学会透过表象寻求实相……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洋洋洒洒,信笔拈来,作者就这样以其深厚的实践基础、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哲思,写出了诸如此类的好文章,如《好人与能人》《理性与激情》《变与不变》《蝌蚪与青蛙》《种树与种庄稼》等。这里面的理论并不玄奥,并非高不可攀,它们深邃而朴素,朴素得人人可以接近,人人可以掌握、可以发挥。

《思悟偶得》的经典性。一本书乃至一篇文章的内容,若全是司空见惯、人云亦云,便不会给人带来多少启示,算不上一本好书或好文章。曹和平的这部《思悟偶得》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不时闪烁出经典的火花。譬如书中《买东西就是买过程》《员工笑了,企业也就旺了》《把店庆过成市民的节日》《谋在众,断在独》这几篇文章,单看这些题目,我们就感受到了这本书的独到性、经典性。“买东西就是买过程”,完全剖析了商品的价值,提升了消费者的理性与自觉性;“把店庆过成市民的节日”,不仅在这本书中,在现实中也是曹和平经商之道的神来之笔。而“谋在众,断在独”,则说的是既要博采众长,集中群众的智慧,又要敢于决断,善于决断,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这是一个领导者的智慧,也是必备的情怀和品质。《思悟偶得》这本书中的许多篇章,虽然朴实无华,却以其独到性,堪称经典。

《思悟偶得》的实用性。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当是它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如书中《一个坑一个萝卜》这篇文章,作者对人们惯常“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强调的是必须改正一些单位和部门那种有个萝卜就得有坑,甚至因人设事、因人设岗的做法,而是倡导从根本上改革,一个单位需要多少坑,就挖多少坑,就培植多少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际问题,同样具有可操作性。再如《增效不是只有减员一个办法》这篇文章,作者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后社会现实的情况后,得出结论,“‘减员增效’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被动的方法。”“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最活跃并起着主导作用的要素。企业要发展,要增加效益,没有人,没有劳动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主张‘发展、增岗、增产、增效’。”“欧亚集团就是要让员工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这也是我们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这些文章所体现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大多数团队的经商创业,对于大多数人的做人做事,都是可以借鉴且大有裨益的。

其实,《思悟偶得》无论是其思想性、哲理性、经典性还是实用性,多数都是相互交叉、融为一体的,并不是单摆浮搁地体现在某一篇文章之中。因此可以说,《思悟偶得》是一本精心打造的书。不仅仅是用笔书写,更是作者呕心沥血,几十年筚路蓝缕锤炼打造的结晶,它的完稿也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内一挥而就,但却是酝酿积累几十年的结果。作者的思悟日积月累,其“偶得”便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因此可以说,这本曹和平亲力亲为亲写、所感所思所悟的书,是实践与思索的结晶。书中文章篇篇短小精悍,简朴中透出睿智,充满哲理,寓理于情,生动朴实。他将实践提炼升华为理论,又以自己的理论指导实践。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一本好书,一本有用的书,一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书,一定是指导性和可读性完美统一的书。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品读《思悟偶得》一书,我们便也像与良师益友畅谈一般,悟之深切,得之良多。

猜你喜欢

思想性篇文章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卷 首
起承转合+思想性
放屁文章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