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

2018-01-19

新长征 2018年1期
关键词:幸福美好吉林群众

王 冰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战略判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和基本遵循。主要矛盾关系全局、决定方向,主要矛盾主导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主要矛盾变化标志时代转换。正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等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结合上做文章、在做实上下功夫,要与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在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的各个层面和每个环节,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所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致行动、转化为吉林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必须以经济优、企业强、百姓富为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对我省而言尤为重要,必须着眼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踏踏实实地解决我省长期存在的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好、后劲不足等问题,实现经济优、企业强、百姓富。所谓经济优,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不断做大做优经济这块大“蛋糕”;所谓企业强,就是全力打造体量大、链条长、效益高、品牌响、服务好的市场竞争主体,使大企业增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壮大税源经济,吸纳就业人数;所谓百姓富,就要扎实推进“双创”,推进“放管服”,改善软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使一切创业、创业的激情充分释放,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使群众乐于消费、敢于消费,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为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构成。在实际生活中,安全稳定和生命尊严是幸福生活的底线,而法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尊严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持法治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保护群众,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省全过程。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党和政府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到同等法律保护。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推进公正司法,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群众的权利得到保护,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制裁和惩罚。完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促进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使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让人民群众心平气顺地工作、和谐畅快地生活。

三、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尺度和显著标志。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人民群众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同时,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挖掘、培育和弘扬吉林特色地域文化,不断振奋干部群众的精气神,用黑土情结、长白山文化和吉商精神,凝聚激发吉林人热爱故土的乡情、干事创业的激情,朝气蓬勃迈向吉林振兴新征程。积极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着力推出文化精品力作,唱响吉林声音,讲好吉林故事,实现化育百姓和对外宣传“双赢”。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各类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开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好城市和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文化设施和群团文化活动阵地,让人民群众思想充实、精神愉悦,不断增强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

四、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省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就要不断缩小城乡差别,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互相融合、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引领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打造环境宜居,注重传承历史文脉,让城市成为休憩之所、筑梦空间、文化载体、创业基地。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要使人们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避免简单复制、千村一面。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五、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必须以环境宜居、生态优良为“底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在美好生活的目标中,美丽生态分量越来越重。在新时代人民既要“生存”也要“生态”,既要“温饱”也要“环保”,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为此,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生态兴省、绿色惠民,学做生态补偿和修复的“加法”,会做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乘法”,倡导简约低碳生活的“除法”。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坚持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积极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宜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制度体系,把我省打造成生态空间合理、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人居环境优雅的生态文明示范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推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向纵深发展,必须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部署,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到“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人民群众的民生需要不断在增长、在丰富、在满足、在升华。在工作实践中,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幸福吉林成为人民群众的现实感受。

(作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改革办主任)

猜你喜欢

幸福美好吉林群众
成都市郫都区: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贡献人社力量
多让群众咧嘴笑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哈尔滨
吉林卷
红色平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