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分析《茶经》章节标题翻译的适应选择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陆羽英译译者

李 丽

(华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廊坊 065201)

我国茶文化在唐代迅速兴起,在唐代之前,茶叶的主要市场在南方,到了开元年间,禅宗的兴盛发展促进了北方茶叶贸易的发展,使得茶叶在北方流行起来,陆羽把当时的经验进行总结,编著了《茶经》,它标志着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茶经》中,详细而全面地记载了种茶、采茶、炒茶、煮茶、品茶等过程,使得人们对古代的茶文化产生兴趣。但是目前,关于《茶经》的英语译文是非常有限的,比较著名版本的是由姜欣、姜怡以及其所领导的团队翻译的。他们将自己了解的茶叶知识与多年的翻译经验相结合,讨论着制定翻译策略,商量着解决翻译问题,努力地将译文完善,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译文的主要读者依旧是中国人,并没有很多外国读者关注英译版《茶经》。所以本文在研究姜译版的同时也对外国译者译的《茶经》进行策略研究与分析,在对比研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得以更好地将《茶经》呈现给异语读者,促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1 《茶经》的概述

陆羽24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竟陵,在此期间,他曾受到正规的教育,又曾到民间进行走访,这使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茶经》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的三、四年中里,他以学者的身份游历东部茶区,学习如何种茶、采茶、炒茶等和茶叶相关的知识,终于在28岁的时候,著成著名的茶典籍——《茶经》。陆羽从十四岁起就开始受到正规的教育,使之学到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习得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他在多地进行游历,这使他的眼界变得开阔也累积了很多实际经验。陆羽能在尚轻的年纪便著出《茶经》,与他的教育背景和游历经验都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陆羽的经历,我们可以得知:人的成就不是凭空得来的,而需要结合人生的经历与自己的感悟去努力创造,只有这样,曾经的经历才会体现其价值,也只有这样,人的成功才变得更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吸取前人经验:做事一丝不苟,注重经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运用,并且努力学习、努力钻研、努力实践,这样终会有所成就。虽然这部《茶经》只有短短的7500字,但每个字都是陆羽先生斟酌于心的成果。在《茶经》中,种茶、采茶、炒茶、煮茶以及品茶等知识都有详细的介绍,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茶经》而深刻地了解产茶、制茶的全过程。然而其实茶叶不只是人们平时口渴时所饮用的饮品,茶文化作为时代的产物,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了影响。《茶经》中有很关于“茶”的知识,不但中国读者可以借其了解本国茶文化,异语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茶经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研究。但是对于《茶经》的英译版本来讲,质量过关的是少之又少的,而且译者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语言习惯了解得不透彻,这为《茶经》翻译增加了难度,所以目前我们需要对《茶经》的英译策略进行研究。

2 《茶经》的章节翻译

在此,我们将姜欣、姜怡所翻译的《茶经》以及Carpenter所翻译的《茶经》进行对比,研究其英译策略,发现要想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书中所描绘的场景,就要合理地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增添或删减。

2.1 信息的增添

正如我们所知,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而理解这样的文化,对于异族人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翻译《茶经》的时候,就需要译者补充一些信息,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如第四章中曾出现一句话:“体内五行平衡才能祛百病。”姜版的译文为:“Balancing five elements to cure all diseases.”而 Carpenter版的译文是:“Harmonize the five elements in the body and you will banish the hundreds illnesses.”姜欣、姜人怡直接将“五行”译为“ five elements”,没有任何的注释,但是对中国读者来说,我们很清楚这五行指的金、木、水、火、土五个要素,五行相生相克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然界协调统一。而Carpenter将“五行”译成“the five elements in the body”,而且在后面填上了注释:“the five elements are fire,earth,water,wood,mental”。在西方的文化中,并没有任何和五行相关的知识,所以西方读者对五行完全没有概念,为了让其透彻地理解原文,Carpenter把五行的注释写出来是十分必要的。

2.2 信息的删减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常会碰到一种情况,有些复杂的知识是原语言所固有的,对原文的理解没有任何影响,这时就应该对无用的信息进行删减。如第二章中,描写茶具的句子:“‘穿’,以前与钗钏之中的‘钏’通用,现在则不一样了,像‘磨’、‘扇’、‘弹’、‘钻’、‘缝’这五个字一样,读降调的时候代表用作名词,而读声调的时候代表用作动词”。姜版译文是:“The character chuan with a falling tone could be used both as a noun to mean‘a hairpin’,and as a verb to mean‘ run through,‘ or’string together.’But now as in most cas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s,the word should be read in falling tone when used as a noun,while a level tone indicates that it is a verb….”而 Carpenter 的译文是:“In the old days,the character for the tie was the ch'uan,meaning bracelet.Sometimes the ch ’uan of the expression kuan-ch'uan,meaning‘to string together’…”。“穿”是中国的多音字,它很特殊,是茶具的名称,所以对西方读者做些解释是必要的,但是后面的五个字却只与中文息息相关,与茶文化并没有什么联系,作了解释也不会有助于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只会为他们增加阅读的难度,所以删减信息的Carpenter译文显然要好于冗长的姜版译文。

3 茶文化的传播

《茶经》早在西汉之时就通过丝绸之路流传海外,后来逐渐发展成中国文化的象征,此书问世后,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曾被翻译成英、日、法等多种语言,并且很多国家都在中国的茶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这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比如日本,西汉时期首次接触茶叶,唐代开始学习种茶,后来推广种茶,到了南宋时期开始学习茶文化,百年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茶道。

欧美国家接触茶叶则是公元七世纪之后,随着其与中国的贸易不断繁荣,茶叶开始流入了欧美市场。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盛行饮茶,后来随着《茶经》的传入,英国形成了具有英伦特色的茶文化,比如喝下午茶,制骨瓷茶具等等。而在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人们用茶叶做香精,使得清新典雅的茶香沁透人们的心脾,《茶经》传入后,人们开始了解茶叶的起源以及璀璨的华夏茶文化,可见《茶经》的传播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语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伟大的茶叶专著,对茶文化的传播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想使异语读者通过《茶经》而深刻理解中国的茶文化,就要求《茶经》英译版的准确还原性与精彩性。本文通过对《茶经》英译策略的研究,找到恰当的英译技巧,使译者得以翻译得更精美更准确,从而促使华夏茶文化广泛传播。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4.

[2]Martin,J.R.&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黄汝干.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J].农业考古,2010,(2):37-39.

[5]姜欣,姜怡(译).茶经[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6]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陆羽英译译者
陆羽品茶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不捧场的好朋友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第一次放孔明灯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