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与研究

2018-01-19张巧利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茶道茶文化

张巧利

(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从我国唐代开始,我国系统的茶文化雏形显现,人们在喝茶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茶在精神层面的德育功能,“吃茶去”、“茶禅一味”等佛教揭语,也是在那一时期出现。到宋元时期,茶文化在民间得以大力普及,在文人墨客的带动之下,茶也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得到完善,内涵已经变得非常丰富,其德育功能已经得到了高度认可。我国现在的茶文化体系,虽然在内容和形式变得更为丰富,但2700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茶文化内涵精髓依然得到很好的传承,其德育功能也更具现实意义。

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句话上,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出,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个体上来看,大学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个人将来的发展,从宏观上看,大学生群体整体道德修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本文将从我国茶文化德育功能说起,对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浅显的论述。

1 我国传统茶文化德育功能的体现

我国的茶,相传最早出现在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而遇毒,得茶而解之”。至于其真实性众说纷纭,现在也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不过,我国的确是世界上发现茶叶并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礼、茶道、泡茶饮茶所形成的固定礼仪,以及所内涵的儒释道文化精髓,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茶文化既是一门综合种植、采摘、商贸、饮用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又是一门集书画、音乐、诗词等多门艺术的艺术学科,还是一门囊括儒释道三家文化精髓的哲学体系。正因为茶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其德育功能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本文将从茶性、茶道和茶德三个方面,对我国茶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简单的论述。

1.1 德育功能在茶性上的体现

世间万物,皆有其习性。茶的性能,就是茶性。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性,既包括茶的自然属性,又有着被人们所赋予的茶文化精神。具体来说,茶性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对德育的导向性上。通过习茶,能够让人很自然的对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产生思考。

茶的生长环境恶劣,多在深山幽谷之中,对土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在我国茶区内,瓦砾之中,岩石峰中,黄土层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茶的身影。一些名贵的茶种,其生长环境更是恶劣。如武夷山上最著名的那几棵大红袍树,就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茶忍受了寂寞,经历了风霜,忍受了揉、晒、炒、焙等一系列制作工艺,最终展示给人们的茶汤却是色泽清澈、香味扑鼻,给人以无尽的感官享受和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品尝着香茗,反观茶的生长环境和制作过程,很容易让人联想其陆羽在《茶经》中所提到的“茶之性俭”,俭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茶性崇俭正是倡导人们勤劳、朴素、清廉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和社会道德风尚。因此自古以来,因为茶性的崇高,文人墨客将以茶崇俭、以俭养德的精神赋予到茶文化当中。茶性不仅仅是崇俭,还具备励志的功能。历史上很多名人,就通过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啜苦励志,咽甘报国”同样出自《茶经》一书,到了唐代以后,很多人用这句话来表述爱国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在茶的本性当中,因为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也由自然属性的茶性上升到精神属性上茶性。渐进的认知和升华过程,引导着爱茶之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茶的自然本性融入渗透到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引导着人们对茶、对现实生活的进行着延伸性理解。喝茶本是一种最简单的生活行为,但因为具备了特有的茶性,所以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明心定性、增强修为,完善人生价值取向的目的。

1.2 德育功能在茶道上的体现

道,简单的理解就是“方法、门道、道道”,表象的意义是实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茶道,最原始的解释同样指的是喝茶的过程,从烤茶、选水、煮茶、到品鉴这一整套过程和技艺。在此过程中,茶人将人在道德素养和人格素养上的追求,和茶道结合起来,并在意识形态上进行升华和凝练,最终形成了可以对一个人道德层面产生影响的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的含义,各个流派众说纷纭,儒释道三家文化都给出了自家具体的解释。在众多学说之中,普遍得到公认的茶道精神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静”是习茶研茶的必经之路;“怡”是通过茶道所感受到愉悦的心里状态;“真”是茶道精神的终究追求,包含着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和道之真。茶道精神所指的主体并非是茶,而是影响到人的精神层面。人们通过喝茶,可以修身养性,感悟人生,细细品味探寻人生的真谛。

提到茶道,人们首推的是日本,日本的茶道始于中国,和日本本土文化结合后,更倾向仪式感并上升到哲学高度。中国的茶道精神,尽管也在哲学的范畴上有所建树,但更多的还是倾向与实用性和亲民性。在德育功能上的体现,也更直观和通俗,面向的阶层也更具广泛性。在茶事活动中,习茶之人往往会放下烦恼,以茶道精神为灵感去悟事、悟人、悟志,保持豁达的心态,淡泊的襟怀去品味茶的物外之美,从而达到净化心灵、返璞归真的效果。

1.3 德育功能在茶德上的体现

所谓茶德,就是茶的灵魂,给人们所传递出来的一种情操。茶德对一个人的品行和素养有着内化的作用。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历史中,人们对茶德不断进行感悟和完善,反过来,茶德又对人的品德素养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精行俭德”是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观点,这也是茶德最早的标准。

王泽农,我国已逝的当代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他对茶德的诠释是:茶道的本质就是“德”,德是天地之属性,也是天性、人性、茶性的共性。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已故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提出的茶德是“廉、美、和、敬”,他认为茶所包含的“廉俭”精神,可以“育德”,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格素养,用茶作为精神的载体,推行清廉勤俭之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茶的过程,是感悟茶德的过程。从古至今,茶道的进行都需要有安静的环境,雅致的氛围。受幽静、清雅、宁静的环境的影响,品茶之人很容易走进茶道所带来的人生思考之中。品茶的过程不仅是人与茶,人与自然沟通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和自然精神想交融的过程,两种精神因为有了茶这个具象的载体,可以在认知上达到共鸣,从而促发人们对返璞归真状态的向往。

品茶的过程,也是欣赏美的过程。茶道的每一道工序,都有着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细腻、优美、人茶合一的茶道表演,让内涵丰富的茶人精神得以源远流长。在我国茶道四种精神中,“怡”的状态就是从茶道的欣赏中而来。人们通过欣赏茶道表演,自然会感到心旷神怡、飘逸超然。正因为品茶之人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净化,精神世界也才得以升华。中国茶文化中的道德力量和崇尚率真的人文涵养,在悄然之中沁润到品尝之人的心底世界之中。

2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现状分析

当代的大学生,多是“90后”甚至“00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伴随着对外开放,外来文化也随之而来,并对人们固有的意识形态认知形成了一定冲击。尽管说我国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德育在先,但应试教育现状的制约之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道德修养教育还是力度不够。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可见,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程度正在逐步加强。目前,大学生在道德修养上主要存在以下及个问题:

2.1 价值观判断定位不准

因为在成长阶段,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作风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当中出现价值观摇摆不定、定位不准的情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中,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之上,对事情和事物产生的认知和理解,判断或抉择。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其对事物的认定和是非判断的思维取向。价值观具备持久性和稳定性,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很难再进行改变。所以如何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2.2 行为礼仪素养不够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恰好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从小被称呼为“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部分大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态,认为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是父母应该无条件提供的。正因为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大学生在思想修养上的问题,还体现在行为礼仪素养的缺失上。例如,上课时有部分学生经常会迟到,随意出入教室接打电话。再如有学生穿着拖鞋、背心,吃着东西就进了教室。他们不知道这是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不尊重。

不但对在学校之中缺乏礼仪素养,在与父母的沟通中,部分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上了大学,打电话除了要钱,再也没有别的事了。”

2.3 担当和牺牲精神缺失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爱国”、“敬业”两项内容,而要实现这两种价值观,离不开担当和牺牲精神,离不开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建立。

反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有相当部分人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本我”的人格世界里。“本我”的人格是人类最原始冲动的表现,是按照“唯乐原则”来活动的,追求的个体的舒适。很显然,这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体系背道而驰,更与我们追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格格不入。缺少了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人也会变得逐渐冷漠起来。近年来,大学生因为缺少担当和牺牲精神,最终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本文篇幅有限,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 茶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有益补充

尽管我国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在加大力度,但因思政理论相对抽象,再加上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效果一直不尽人意。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补充,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将两者的融合问题,提出自己浅显的建议来。

3.1 普及茶文化知识

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设立,能够有效的丰富在校大学生知识结构。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设立茶文化选修课或第二课堂,有目的性、有侧重性的对茶文化进行普及,对茶文化中包含的德育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讲述茶礼、茶道、茶的典故、茶文化历史、与茶相关的诗词等等,让大学生充分领略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对于枯燥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这样茶文化教育更具吸引力,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程度也会更高。所谓润物无声,通过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大学生在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上必然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3.2 成立茶文化社团

大学里,存在各种兴趣为支撑的社团。有条件的学校,不妨为那些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场地和设备上的支持,成立茶文化社团。既能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又能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茶文化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当中“少数、关键”群体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营造出茶文化的学习氛围。通过社团举办的各类茶事活动,使参与的学生和观摩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茶修身养性的功能,促进他们主动寻找茶文化中精神内涵,感悟人生真谛。

3.3 多开展以茶为主题的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怀疑态度增加,“国学热”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这对高校来说,无疑是将茶文化和道德修养教育相结合的良好契机。举办各种以茶为主体的活动,能够有效的将茶文化进一步在学校推广和普及。如聘请专业人才进行茶文化讲座和培训、组织专业团体进行茶艺茶道表演等等,通过各类活动,可以使得在校大学对茶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相关专业老师,也可以考虑自身专业的特点与茶文化的相通之处,设计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课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4 结语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知识储备,还要有崇高的道德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近些年来,高校教育也一直在提倡进行教育改革。将茶文化和大学生思想修养相结合,无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1]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2]颜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 [J].枣庄学院学报,2012(4):89-92.

[3]古力泥沙·麻木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66-167.

[4]岳嵩.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86-187.

[5]黄春雷,高霞,赵旭.由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德育工作[J].福建茶叶,2016(3):369-370.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茶道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茶文化的“办案经”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