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水稻新品种铁粳1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9俊茹

种子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产优质水稻

,,, ,,,俊茹,

(1.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 铁岭 112616; 2.开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辽宁 开原 112300)

稻米具有商品率高、营养价值丰富及高产稳产的特性[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粳稻稻米需求量刚性增长、种植效益有所提高,更加受到农民青睐。铁粳11号于2011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并在2015年全国优质食味粳米品评中荣获“特等奖”,近几年在铁岭市及沈阳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然而由于栽培管理技术陈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配套率低,导致优良品种不能更好发挥作用。如何改变这些现状,使水稻在高产、优质上再上新台阶,必须采用配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而提高单产,特别是在提高中低产田上有所突破。因此本文就铁粳11号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概述,以供广大种植农户参考。

1 铁粳11号的特征

发芽能力强,秧苗健壮,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株高100.9 cm,主茎15~16片叶,剑叶直立,叶色浓绿。半直立穗型,穗长16.6 cm,每穗139.8粒,结实率83.0%,颖壳色黄,着稀芒,千粒重22.8 g。生育期159.7 d,属中熟品种,需≥10 ℃活动积温3 100~3 200 ℃。

2 铁粳11号的特性

2.1 米质优良

整精米率66.6%,垩白米率9.5%,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6.6%,胶稠度83 mm,籽粒透明度好,适口性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在2015年全国优质食味粳米品评中荣获“特等奖”。

2.2 高产、稳产

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9 082.5 kg/hm2,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5.7%;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001.5 kg/hm2,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4.1%。2011—2012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均产量10 098.0 kg/hm2,比对照秋光增产3.1%;2013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970.5 kg/hm2,比对照秋光增产10.1%。

2.3 抗逆性强

具有抗倒伏、抗稻瘟病性强等特点,苗期抗低温能力强,灌浆后期抗寒性好。灌浆速度快。

2.4 适应区域广

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3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3.1 培育壮秧

3.1.1 种子处理

1) 选种、晒种。浸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 d,增强种子内的酶活性和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盐水选种的方法,盐水比重以1∶(10~13)最为适宜,可以有效除去秕谷、病粒和草籽等[2]。

2) 浸种、催芽。将种子浸入18 ℃左右的清水中4~6 d,同时将消毒剂如浸种灵、强氯精等按使用说明溶于浸种水中,预防苗期稻瘟、恶苗病、白叶枯病等传染性病害。稻种经严格消毒和充分浸泡吸足水后进行催芽,基本技术是“高温(30~32 ℃)破胸、适温(25 ℃左右)催芽、低温(自然温度下并避光)晾芽”[3],达到种子破胸露白,胚根、胚芽长均不超过2 mm。

3.1.2 确定合理播期和播量

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铁粳1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兼顾稻农生产习惯,一般播期在4月中上旬为宜。该品种穗大粒多,分蘖力强,因此稀播育壮秧对发挥其生产潜力特别关键。普通旱育苗或隔离层育苗播量不能超过200 g/m2,软盘育苗、钵盘育苗播量控制在100~110 g/盘。

3.1.3 秧田管理

1) 水分管理。无纺布旱育苗的水分利率高,在床土水分不足、不均、表土发白时及时进行补水;软盘育秧、隔离层育秧和抛秧钵盘育苗应特别注意苗床不能缺水,补水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一定要补透,用细眼喷壶喷浇而不能漫灌。

2) 养分管理。优质多功能水稻育苗壮秧剂可以满足幼苗期养分需求,一般不必再追肥。一旦出现稻苗叶色淡黄、生长缓慢等缺肥症状,可叶面喷施1%硫铵水溶液补充。注意肥液要喷均匀,喷后用清水冲洗2遍,以防烧苗。

3) 防治立枯病。以预防为主,加强苗床温湿度管理和养分管理,培育抗病力强的健壮秧苗。在发病初期使用以“恶甲水剂”为主要成分的广谱型土壤杀菌助长剂,如清枯灵、育苗灵、灭枯灵、苗病轻等,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 杀虫除草。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水稻苗床除草剂效果均较理想,一般播种后通过床面封闭,无需再除草。如果出苗后杂草异常多,则必须喷施适宜除草剂,而零星杂草采用人工拔除即可。根据秧苗虫害情况适时用40%乐果乳油防治稻潜叶蝇等。

3.2 适时移栽、合理稀植

当气温稳定通过13~14 ℃时为移栽始期。秧龄30~35 d,要适龄移栽,5月20日左右插秧,抢时栽插,不插6月秧,不插老秧。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 cm×30 cm或16.7 cm×30 cm,基本苗7万株/667 m2左右,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成穗、粒、重兼顾的丰产结构。

3.3 合理施肥

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施标氮肥50~60 kg/667 m2,磷肥50~60 kg/667 m2,钾肥10 kg/667 m2。具体方法是施复合肥20~25 kg/667 m2、碳铵20~25 kg/667 m2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

3.4 水分管理

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做到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总苗数达到30万/667 m2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为了防止早衰,后期不宜断水过早;要视土壤情况,在收获前7~10 d逐渐落干水层。

3.5 预防病虫害

在水稻移栽后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啃食水稻叶片时使用内吸剂农药象甲净等进行防治;孕穗期打1~2次药及时防治稻螟蛉、二化螟及稻蝗虫危害。在分蘖盛期用5%井岗霉素水剂防治纹枯病;在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施40%富士一号乳油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穗茎瘟。

3.6 及时收获

水稻完熟达90%后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收获。一般采用全喂入或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进行机械收获,割茬高度控制在10~20 cm,综合损失率在3%以内;若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做到稻捆不宜过大,直径20 cm左右,码人字码,翻晒干燥,及时脱谷,防止因雨雪使稻谷反复干湿交替,增加惊纹粒,降低稻谷品质。脱谷损失率要控制在3%以内,破碎率不大于0.5%,清洁率大于97%。

[1]何娜,付亮. 辽宁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6(7):194-197.

[2]李钟学,李凤玉,金明今,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模式[J].中国林副特产,2005(2):30-31.

[3]周兴伟.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15-22.

猜你喜欢

高产优质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