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感性皮肤是症状、体征,是炎症性或系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

2018-01-19陈利红郑捷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炎症性皮肤病系统性

陈利红 郑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

对敏感性皮肤定义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认为,它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特殊的皮肤类型,它是症状和体征,也可能是炎症性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早期皮肤表现。目前,敏感性皮肤指皮肤在有或无刺激因素下出现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等体征,或紧绷感、刺痛、烧灼、麻木和瘙痒等症状[1],除了面部,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如外阴、头皮、肢端等。敏感性皮肤是多因素导致的症状或体征,与个体相关的因素有年轻人、女性、白种人及亚洲人、遗传、Fitzpatrick光分型低级别、色素沉着、角质层薄、角质层被破坏、表皮神经分布异常、汗腺数量增多、高经皮水分丢失等[2-3]。在内外源性物理、化学、生化因素或免疫介质的作用下,皮肤毛细血管持续性舒张是其致病基础。

一、通常将敏感性皮肤的促发或加重因素归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4]

外源性因素有①环境因素:包括冷、热、温度剧烈改变、风、紫外线、二手烟和尾气等污染物,其中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可称之为“热敏感”;②化学因素:如清洁剂、洗涤剂、化妆品、防晒霜、化学剥脱剂,也包括含有乙醇、丙二醇、三乙醇胺的产品;③饮食因素:辛辣食物、饮酒或含乙醇食物、咖啡、浓茶、热汤或热饮等,这与“环境因素”中的热敏感有相似之处;④医源性因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激光治疗、剥脱性治疗等。近期有Meta分析表明,使用以往我们认为安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等,也能导致烧灼感、瘙痒、红斑等不良反应[5]。内源性因素包括①心理因素:压力、情绪激动、紧张等应激因素;②内分泌因素:月经期和围绝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孕激素和孕酮等;③生活作息:熬夜、日夜颠倒等:④其他合并皮肤病或潜在疾病,特别要注意敏感性皮肤是否伴随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二、敏感性皮肤症状有的始终存在并且不会进展,有的后期发展为其他炎症性皮肤病或发生系统性疾病

1.敏感性皮肤可能是炎症性皮肤病的部分或早期表现:在一项欧洲人群的调查中,敏感性皮肤个体中12.6%合并其他皮肤病,最常见的是痤疮、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和白癜风[6]。临床工作中,判断和甄别敏感性皮肤是与这些炎症性皮肤病共患还是其早期症状虽然困难但是必需。

在一项对1 039名个体(83.6%受访者为女性)的问卷调查中,敏感性皮肤个体伴发过敏性疾病的比例是非敏感性皮肤人群的1.8~5.0倍,特应性疾病家族史也明显相关(2.3~ 3.6倍)[7]。另外,伴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皮肤对各种刺激物的敏感性也明显增高[8]。敏感性皮肤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相关,在组织学上,肥大细胞以及淋巴管密度增高与感觉神经反应性增高相关[9]。而肥大细胞可在精神压力作用下脱颗粒,激活内皮素受体A和受体B,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同时依赖P物质等刺激无髓鞘神经纤维,产生刺痛、瘙痒等感觉[10]。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屏障受损、干燥和敏感性皮肤的患者[11]。临床上,我们也观察到部分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病例早期表现为红斑、脱屑,并伴有刺痒、干燥等,而后再出现相应疾病的典型表现。

约57%的玫瑰痤疮患者的自我评估显示合并敏感性皮肤[12],同时玫瑰痤疮与敏感性皮肤有共同症状和体征,包括刺痛、干、痒、毛细血管扩张、红斑等。其发病机制与敏感性皮肤有共同点,包括Toll样受体2过度激活、血管活性异常。同时,紫外线通过Toll样受体/MyD88通路诱发皮肤炎症可能是玫瑰痤疮和敏感性皮肤的共同机制[13]。可以说,敏感性皮肤是玫瑰痤疮的一个早期症状或体征。

2.敏感性皮肤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糖尿病性皮病患者因微血管功能改变和高血糖导致微循环流速降低,微血管功能异常,可表现为面部和其他部位潮红,其程度取决于浅表静脉丛功能性扩张的程度。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小血管硬化或斑块形成与周围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刺痒、麻痛等感觉异常。CREST综合征[包括钙沉着、雷诺现象、食道功能障碍、指(趾)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患者面部、躯干毛细血管扩张可先于雷诺现象、皮肤硬斑和皮肤钙化等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最先出现的往往不是满月脸、水牛背,而是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几乎所有干燥综合征患者都可以发生皮肤干燥,部分患者皮肤干燥症状始于面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脱屑和红斑。因此我们认为,敏感性皮肤可能是系统性疾病在皮肤的早期症状,它往往是一个过程,最终会出现其典型特征。

目前对于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但尚未统一。将敏感性皮肤认定为一个独立疾病尚为时过早,将其作为课题探索进而寻根求源、逐步认识其本质更为合适。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不能确定某一特定疾病而考虑敏感性皮肤时,首先要对其进行鉴别,排除具有某种特应性的皮肤病,排除系统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孕酮皮炎等),排除多种结缔组织病,还要分析有无外源性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如化妆品、药物)以及天然因素(如温度、紫外线)等。对敏感性皮肤机制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切入点,如外(内)环境-外周神经纤维受体-皮肤天然免疫细胞-皮肤屏障环路。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探究敏感性皮肤之路已经开启。

猜你喜欢

炎症性皮肤病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