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串”在初中生物学中考复习中的运用

2018-01-18黄东姐

中学生物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问题串核心素养

黄东姐

摘要针对初中生物学中考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串”展开复习教学,在及时应对课堂生成和回归科学本质等方面大有裨益,在兼顾复习效率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串 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学

复习是备考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福建省中考于2017年开始进行全省统一考试,命题更加规范、难度有所提高。关于如何建构适应新中考的复习课成为一大难题。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由于课时短、内容多,教师都是按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进行授课,为了赶进度,不舍得留出时间来让学生思考消化,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暴露出来。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利用“问题串”进行复习教学,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地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并能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转变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低效的状况,探索有效的复习模式,是教研工作亟以面对的问题。

1复习课“问题串”的设计要求

1.1围绕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问题

与新授课相比,设计复习课的“问题串”,教师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要关注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等规范性文件。在设计本节复习课的问题串伊始,教师需要深入研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生物学)》和教材,明确复习的指向,考虑学生在所要授课的章节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列出重点、难点与易错点知识。传统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个环节,复习主题不够明确,教师复习到哪算到哪,提出的问题也带有随意性,致使课堂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知识,学到后面知识会忘了前面知识。

在“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一节的复习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及相关考试要求,预设相关的问题。本单元的考试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要求见表1。

针对不同目标层次要求,要进行不同的问题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对要求I所列的知识内容,设计的问题情境是相对简单的。层次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把知识迁移到较复杂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因此,对要求Ⅱ所列的知识内容,教师可设计思维层次较高的问题,先确定主线,预设一系列问题,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把思考层层引向比较、归纳、模型建构等深度。

1.2理顺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要考虑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的“问题串”设计更要关注知识网络的构建。本课例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预设问题串如下:

①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

②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有哪些?

③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与哪个系统有关?

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的功能是什么?

⑤血液流经肾脏为什么能形成尿液?

⑥血液流经肾单位如何形成尿液?

⑦尿液形成后经由哪些器官排出体外?

问题①、②、③之间环环相扣,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忆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及排出途径,检测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问题④在问题①、②、③的基础上引入,复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的功能,指出肾脏是尿液形成的重要器官,顺理成章地生成了问题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幻灯片将宏观的肾脏结构和微观的肾单位结构巧妙联系起来,为学生理解肾脏的功能奠定基础,并将肾单位分解成“血路”与“尿路”,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接着,教师抛出问题⑥,通过多媒体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一起回忆结构简图各部分的名称;最后提出问题⑦,层层递进,尿液形成后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与本节课的开头相互呼应,使学生完整地构建本节知识网。

在教学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2复习课“问题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问题串”复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并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在这过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主导地位得以体现。但教师如果只是根据预设的问题来展开教学的话,容易使教学过程变得死板,学生会慢慢丧失提出问题的能力。

2.1注意课堂生成,及时修改预设问题

在“问题串”教学中,课堂生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某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抛出,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改变问题的设问方法、角度甚至思路等。

授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血液流经肾脏为什么能形成尿液?这时,学生没办法一下子说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肾单位的结构进行分解,分解成“血路”与“尿路”,针对分解后的图解提出相关问题:“血路”与“尿路”分别由哪些结构组成?肾小球是怎样形成的?肾小囊是怎样的结构?

在讲解“血路”与“尿路”的过程,教师可以进一步生成问题:“毛细血管一端连动脉,另一端一定连接静脉吗?血液流经毛细血管,一定会有静脉血和动脉血之间的转变吗?”通过肾单位的分解图及生成的问题,教师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尤其是肾单位中血管的分布特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问题的预计是为了让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具针对性,但教师应睿智地管理好课堂生成的动态过程,及时有效地修改预设问题,则可以让课堂更加高效。

2.2回归科学教育本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复习课往往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往往被社会所诟病。其实,随着高考、中考改革的推进,“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方式正在改变试卷的结构及内容的呈现。在复习课中,教师可通过“问题串”呈现生活情境和新问题,引导学生迁移课本知识,回归科学教育本质,以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真正适应新中考的新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通过“题海战术”实现的,而是落实在复习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使学生学会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梳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本课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而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指出血液、原尿、尿液中的成分,通过比较,得出滤过的物质和重吸收的物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血尿、蛋白尿、糖尿与肾脏病变有关的三种疾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尿液形成的相关原理并分析问题。传授尿液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这样,“问题串”复习教学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高度融合。

综上所述,“问题串”复习教学过程中启发了学生思想的情境脉络,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養了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乐于传播生物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串”复习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的视角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复习课同样精彩,学生的接受效果比传统模式要好得多。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问题串核心素养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