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推行分组合作学习课堂的阻力研究

2018-01-18杨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阻力课堂教学

杨霜

摘 要:分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普遍被认为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形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却没有在常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通过调研、认知访谈与课堂实践,分析了教师推行分组合作学习课堂所面临的主客观方面的阻力,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阻力

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普遍被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在面对我省教师的调查问卷中,约八成的人肯定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提倡,学生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只有约20%的教师表示“经常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有50%的教师表示“平时比较少用到,公开课、竞赛课经常用”。

与此相吻合,对分组合作学习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的学生,超过了八成。但是,只有约两成多的学生反映其课堂“经常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概括地说,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我省处在“点赞的多,行动的少;比赛用得多,平时用得少;起始于研究,止步于推行”这样一种现状。

是什么制约了教师的行动?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比对,在课后对师生进行认知访谈,结合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如下。

一、阻碍教师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原因

1.课桌椅排布阻碍

关于我省中学常规课堂的课桌椅排布格式问卷,来自学生的调查数据,九成以上为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排布形式。

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排布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向学习传达信息,而不利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信息沟通往往局限于同桌两个人之间。教师常规课堂要采用分组合作教学,势必要增加一项活动:重新排布课桌椅,以方便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作为科任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挪动重排课桌椅,不太现实。这是分组合作的学习课堂走向常规的硬件阻碍。

与学生相比,仅约七成教师选择传统的秧田式,比学生少了两成。另外选“拼桌环坐式”的人多三成。之所以与学生的调查数据有出入,主要是部分学科的特殊性,如美术课室、心理课室、信技通技课室等,教室本身为拼桌环坐式课桌椅排布,客观条件有利于分组合作学习。调查证实这三科的课堂比其他科更多采用了分组合作教学。这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课桌椅排布是分组合作的学习课堂走向常规的阻碍之一。

2.教学进度压力阻碍

调查中,有90.2%的教师表示“想用”这种教学方式,同时有59.2%的教师表示“一想到教学进度紧,课堂时间有限,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放弃了”。

课堂自主探究学习需要思索、辨论、试错、领悟的时间。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后,限于教学进度压力,并没有预留足够充分的时间供学生活动,从而形成事实上的“伪探究、伪合作”的课堂。

3.工作量倍增的压力阻碍

主要体现于备课量与课堂管理工作量两个方面。相比于教师主讲的课堂,80.9%的教师认为分组合作的课堂备课量大,62.9%的教师认为其课堂工作压力大。

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备课既要考虑学科知识,又要设计学生活动。备课时需要更多地收集案例、思考问题情境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分组情况、考虑如何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等,备课量倍增。

课堂上还要兼顾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课堂管理工作同样倍增。课堂压力成为分组合作学习走向常规的又一阻力。

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习惯的阻碍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为讨论不开、思考不深入、表达水平不高等,使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故而放弃。34.9%的教师在“学生思考表达水平好”的条件下会考虑选择分组合作的教学课堂。

而学生方面,仅有36.5%的学生表示在分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40.4%的学生基本不发言,以听为主,甚至有时会走神。这表明,能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是分组合作的课堂有效开展的又一个阻碍。

5.教师传统习惯与革新惰性阻碍

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与教学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改变意味着教师要离开原有舒适区,要面对新的挑战、做出新的尝试。这些都意味着更多的工作量。教师囿于原有教学惯性、缺乏革新热情,是分组合作学习课堂走向常规的另一个阻力。

然而不论教师愿意与否,新课标的颁布、新高考的推广、社会对核心素养的呼唤,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这一切都在昭示教育革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应主动投入新课改。针对上述阻力,为推进分组合作学习走向常规,相应的办法如下。

二、推动教师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课堂的若干举措

1.改变课桌椅排布方式

可设置部分专用于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室。教师如果有自己的固定课室,可固定排布拼桌式课桌椅,有利于分组合作学习课堂走向常规。

2.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学要促进学生成长、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不是为完成进度而教,而是为学生成长而教。教师要意识到,即使讲完了知识点,也不意味着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转变评价思路

改变单一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养成合作学习习惯。通过学生活动对学生开展认知评价。教师可利用课堂观察,师生交流、认知访谈,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方式,对学生整体表现形成综合性的评价。促进学生更多更主动地投入合作学习的课堂。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避免陷入“学生分组不讨论-教师被迫主讲-学生更加不主动”的不良循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努力为小组学习成果做贡献。长期坚持、长期渗透,最终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5.主动适应新课改

教师要树立一定的教育理想,避免惰性。建议从《新课程标准》开始,领悟新课改方向,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與各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主动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有不少“教学提示”,新教材中也有不少活动建议与案例,教师可以仔细研究和领悟。从模仿开始,迈出第一步,为开发分组合作的课堂积累优秀案例,使分组合作的课堂逐步走向常规。

猜你喜欢

阻力课堂教学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单车前进的绊脚石阻力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破除以药补医的阻力与信心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