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板印象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8-01-18赵晨星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赵晨星

摘要:刻板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核心概念。在我们现有的外部环境下,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并且影响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众多的学者和社会学家更多的关注刻板印象的消极意义。跨文化交际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必须考虑的一部分。而刻板印象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处理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多元阐释刻板印象的定义,辩证地讨论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元功能。

关键词:刻板印象;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潮流。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以及志愿者投身于汉语教育事业。诚然,对于汉语教师来说,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讲课能力是必备本领和要求。但是,除了知识技能,汉语教师还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和不同国家的人相处和沟通以便推进汉语教育事业的开展。而刻板印象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于刻板印象这一现象以及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跨国交流出现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人交流过程之中。如前面所提到的,非常有必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什么是刻板印象以及什么是跨国交流。这一理论很早就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国际交流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词源学字典以及当代研究学者们都曾给出过具体的解释。

(一)刻板印象的起源

刻板印象的英文单词为“stereotype”。这个单词最早是出现在1725年人们进行印刷的过程中。被用来形容印刷的新方法。成型的字母被放到一个框架里,这样组成单词进而是完整的句子。墨汁浸染所有的字母,在经历按压和晾晒之后复印到纸上。整个过程中,装有字母的框架不可以移动,否则影响单词的成形。由此被称为“stereotype”。“stereo”在希腊语中意为坚硬的,难以改变的。由此可见,刻板印象一词在形成时期就附带着消极意义。

(二)刻板印象的理论发展

提到文化差异的时候,我们首先不可避免的要提及概括。Iris Warner 在他的著作《跨文化沟通》中给出了定义:刻板印象意味着通过过度概括来了解人们。这一过程涉及思维和行为方式。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Webster于1976年在一本词典中给出了解释。他表示这多半用来描述对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民族,成员持有的共同态度和情感。

麦克米兰的学生社会学辞典(1983)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一种认为是过于简单化的内容和证据的理性标准。这些成见被特定群体用来指个人、群体或对象的先入之见。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字典给出的解释具有一致性,刻板印象大多是人们的先入之见。

二、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

当提到这一现象的形成时,研究人员给出不同的解释。比如Samovar的三规则,包括1)来自家庭、朋友、亲戚的影响;2)个体交流的印象;3)大众传媒的影响。文卫平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刻板印象的起源和发展,他认为,要关注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化媒体以及从众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现实冲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尽管对原因的讨论很多,但仍可以从社会层面和個人层面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社会归因

刻板印象的形成源于社会化的社会背景,包括家庭、学校、特殊群体和多媒体的影响。家庭是个人主义社会化的起点。我们的行为方式依赖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学校是具有相当规模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知识体系、和社会规则的专业机构。当然,教师很难对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所以教师给学生的东西往往是被概括、简化的知识。没有自己的经验,人们往往依赖于所有这些来看待外面的世界。

1.不同的成长环境

没有人能否认环境给人带来的影响,这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例如,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民族,会培养不同类型的男女,尤其是在性格方面。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因此,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模仿他人是很自然的,他们也倾向于与群体的行为相同。根据最近的研究,可以发现,西方人在性格上与东方人完全不同。东方人往往习惯在自己的家里,习惯独处,而西方人性格开放爽朗,崇尚开放,交流和冒险。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都嵌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

2.不同的教育环境

教育是除先天基因之外的后天关键因素之一。此外,人们可以通过多年的学习塑造不同的个体形象。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论成为形成特殊刻板印象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根据对哈佛学生的研究,其中90%人来自欧洲或美国,他们致力于创造事业。越来越多的人承认美国教育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相比之下,亚洲教育更注重学习精神,如坚持不懈和刻苦钻研。我们一贯以西方教育为榜样,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刻板印象。

(二)个体因素

个性在相同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也许在刻板印象的认知上不一定是一致的。相比之下,总是充满了分歧。因此,心理因素也是刻板印象形成的根源,表现为两个方面:个体特征和认知方式。刻板印象的形成也是个体认知活动的结果。每个人都倾向于简化复杂的事物,换句话说,清楚地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接近其他成员并适应环境。

1.个体特征

权力主义者往往形成和坚持刻板印象。这种特征包含了一些其他的特质,1)层次结构和传统价值观的意义;2)传统规则的服从;3)敌视其他群体;4)过度概括。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因素已经成为我们形成印象并与他人交流的关键因素。外向的人总是倾向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内向的人往往拒绝接受别人。

2.认知方式

人们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答案各不相同。很多人得到的信息是二手的,在他们的文化中,最可靠的来源、书籍、培训项目,而不是第一手经验。然而,在某些文化中,亲身体验是唯一合理的。其他都是道听途说。在书面语言的文化中尤其如此,但也可以在强调个人视角的文化中加以识别。所以认知方式的不同也会使人们对待外物有不同的反应和看法。乐于全面看待问题的人会较少的受到刻板印象的消极控制。

三、刻板印象的影响

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刻板印象会给我们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印象。像西方人通常会从中国电影或与中国相关的的新闻中做简单的结论:中国是一个贫穷和发展中的国家。同时,一些中国人认为所有美国人都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就像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一样。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断言是不明智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必须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并学会把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一)积极影响

刻板印象是对新信息进行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刻板印象心理往往受到特殊的文化心理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将提高外语学习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有效性。没有人能否认这种刻板印象的积极引导。当然,这种断言在业务领域也是一致的。在许多时候,这些定型观念在与新朋友接触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益的。例如,我们知道美国人多半直率、坦诚。根据一些研究,中国人委婉的性格特点是西方人心中最缺乏了解的东西。

(二)消极影响

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刻板印象倾向于关注不同群体的个性和同一群体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忽略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同一群体的差异,从而隐藏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在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或媒体仍然使用刻板印象来区分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给每个人都带来了误导。事实上,个性和从众心理都存在于不同的群体中。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同一个星球。它决定了人类以同样的方式和风格存在,表明不同的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仍然有共同点。这是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的基础。此外,刻板印象是文化本位主义的根源。整个过程包括文化描写、文化定型、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文化定势也有其自身的稳定性。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迅速、变化很大的现代社会。用成见来判断是不恰当的。但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心中的印象还是有变化的。这些变化不只是遵循别人的模仿。

四、刻板印象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人们在认识的初期会收刻板印象的影响来评判对方的性格人品行为等。很多人会受制于心中对他人的刻板印象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上文我们知道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汉语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来发挥刻板印象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

(一)案例呈现

这是我来非洲孔子学院的第一堂课。在开课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包括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往教师的上课风格,同学们更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第一堂课我打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然后自我介绍一下。我并没有安排正式的教学内容,毕竟是第一次上课,轻松一点大家可以相互认识一下。在自我介绍之后,我请大家介绍自己。然后给同学们留了一点时间自由提问问题。

后来我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太妥当。有个学生直接问我“老师你多大了?”我来之前,就有别的老师告诉我,这里的学生很调皮,由于他们教育制度的问题大学生普遍年龄偏大,思想比较成熟,有的男孩子举止会有些放肆。我作为年轻老师可能会有些镇不住场,就表现得有些严肃。我回答说“在中国,直接问别人年龄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女士。”那个学生不怀好意地看着我“可你现来到布隆迪,就是布隆迪人。”我听了以后很不高兴觉得他是故意的“我是来教汉语的。无论在哪里,我都是中国人”。学生见我严肃起来了也不在笑嘻嘻的了。

后来,有一堂课上学习购物的知识,有个学生突然在课上问我,“老师,中国是不是总卖假货?”我说“当然不是,哪里都会卖假货,这是很正常的,中国也有很多很好的商品。”学生没有再追问,但我能感觉到他们还是有些怀疑。

(二)案例分析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在国外从事汉语教育工作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从中也可以看到刻板印象理论的在发挥作用。首先是该志愿者在刚到布隆迪时由于其他汉语教师的一些提醒,就对非洲学生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认为他们调皮,可能在课堂上捣乱,所以在第一堂课表现的有些严肃。这位汉语教师是出于最初的印象来把握第一堂课自己的教态的。但是当问及年龄和假货的问题时,他的表现过于强烈了。由此之前老师的话在这位教师的大脑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他甚至觉得孩子们是不怀好意地笑。定势心理是这位老师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呈现出敌对的状态。

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潜在问题。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以开放包容的心胸去了解外国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交集风格,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尴尬。这样才可以真正讲好一堂课。当然面对学生们对于中国所形成的一些偏见,汉语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予解释,帮助学生们消除对中国的错误认识。以此来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结论

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这个时代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全球化,推动和标志着这种变化的是跨文化交流。而目前的汉语热,使更多的人了解汉语。我们在向别人传播自己的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對方。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会促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应用的认知其他文化的认知策略,也是人际关系和跨文化关系的基础,它既影响社会交往的进程,又发展于社会交往。笔者主张看问题时应该全面客观,即刻板印象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有双面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师也应该理性地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从而推进国际交流,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爱国.言语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定型[J].中国俄语教学,2001(0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