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文化的交锋

2018-01-18余映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6期
关键词:隐喻

余映

摘要: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特德·姜Ted Chiang)虽然一直在各种场合声明自己是纯粹的美国作家,并试图去掉自身华裔作家的标签,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他的科幻作品《你一生的故事》中看到他的东方情节和对东方文化的眷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外星人“七肢桶”其实是对东方文化的隐喻,而以女主人公班克斯博士为代表的人类社会则是对西方文化的影射,这两者之间的对立和沟通正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锋,也折射出作者在华裔背景身份和美国人身份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关键词:《你一生的故事》;文化交锋;隐喻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星云奖”获得者、华裔美国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总共发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且都是中篇或者是短篇,可见他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篇篇都是精品。在他的所有作品当中都包含有对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哲思,也有对“变化”这一主题的探讨,但在笔者看来,《你一生的故事》是他最特别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女主人公在学会了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之后能够预测未来的故事。其实,科幻界中关于外星人和预测未来等故事因素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姜峯楠成功地通过将语言学中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物理学中的菲尔马最少时间定律和巧妙的叙述方式相结合,“旧瓶装新酒”式地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想象力又有哲学思辨的硬科幻故事。

一、“七肢桶”与人类:东方与西方的对立

该小说采用了女性语言学家班克斯博士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双线性叙事将故事从两面开始展开,一面是班克斯博士受到军方指派去参与破译外星人的语言,另一面是对“你”即“我”女儿的往事回忆,这段回忆既是向读者叙述又是在向“你”叙述。故事的一开始就把女主人公放在了外星人的对立面,外星人某天突然降临到地球的多个国家,美国军方对于天外来物的到来感到迷惑不解,于是邀请语言学家和物理学家等众多科学家对外星人来到地球的目的进行破解。

与班克斯博士分为同一研究组的物理学家唐纳利博士为外星人取名“七肢桶”,因为这些外星生物“有七根长肢…整个形体极度对称,七肢中任何一肢都可以起到腿的作用”(10)。在外形和生理结构上,“七肢桶”与人类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语言上,“七肢桶”更是表现出跟人类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的两套语言系统即文字语言和口头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互相独立的。除此之外,“七肢桶”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跟人类的线性思维是截然相反的。以韦伯上校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对外星人充满了敌意,一直担心这些突然降临的生物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或者是想从人类这里获取某种武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七肢桶”和人类完全是处在对立的两面,不管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政治的角度。小说中暗含的巨大隐喻就是这两个对立面“七肢桶”和人类刚好分别对应了东方与西方,文中可以找到许多细节来支撑这个观点。

首先,“七肢桶”的文字“七文”是会意象形语标文字系统,它们的文字并不以字母为基础。人类社会的语言大多都是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而中文的方块字是罕见的属于表意文字的文字系统,这一点与“七肢桶”刚好是一致的,更让读者惊异的是作者甚至直接说它们的文字“略微有些像连笔草书”(18),七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它们几乎类似于佛教中帮助禅定的象征宇宙的几何图案”(47)。由此可见作者在构思七文这种文字的时候借鉴了中文汉字与佛教理念。在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降临》中,七文这种文字直接就是以中国水墨画的笔触以及类似八卦图的形状出现的,姜峯楠本人对与电影的改编也是大表赞赏。

再来看“七肢桶”的思维方式,按照女主人公班克斯的自我剖析,在她学会了七文之后,她思考的时候“前因和后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个体,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二者不可分割的”(48)。“七肢桶”这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正好印证了佛教中“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当下即因即果”的思想。姜峯楠还在小说中结合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该假说是有关思维与语言的假设,它指出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小说中设置的班克斯通过学习七文而掌握了预见未来这一情节就是姜峯楠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脑洞化和夸张运用。因此与其他科幻小说中预见未来能力的获得的偶发性相比,姜峯楠的这一情节的巧妙设置更体现了硬科幻的特点。

小说中人类对于“七肢桶”的态度是多重的,也代表着西方世界对待东方世界的不同态度。以班克斯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于“七肢桶”这种神秘的生物,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沟通和对话,而以韦伯上校为代表的官方人士则一直在强调对“七肢桶”的警惕性,而这种态度代表着大多数西方人。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文化是中心,少数族裔文化都是边缘,而讽刺的是,在小说当中,韦伯上校一直在强调要“尽可能少地向外星人展示我们掌握的技术”(16),这是对由中心-边缘文化输出的反叛,处于边缘的东方文化的代表“七肢桶”一直在向西方输出语言和文字。

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对立其实也是作者姜峯楠内心斗争的表现,虽然一直声称自己的纯美国作家身份,但是他自身的种族印记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在文章中他眼中的“七肢桶”就是东方文化的化身,它是神秘的、先进的,它们的语言是西方科学家学习的对象;但是他内心还存在着与韦伯上校为代表的西方人同样的观念,即外来物种是他者,是被边缘化的。“七肢桶”与人类的互相对立是作者内心的身份挣扎和心理归属的写照。

二、“非零和游戏”:东方与西方的融合

在小说中,以班克斯博士为代表的人类语言学家是“七肢桶”与人类进行交流的中介和纽带,同时,她其实也是作者的化身,在面对神秘的外来人面前她感叹道“熟悉的遥不可及,而奇异的却近在咫尺,真是矛盾啊!”(22),这恰好就是姜峯楠在面对自己华裔身份和美国人身份时的矛盾感受,对于他来说,遥远的东方是奇异的、神秘的,但是又对它有着亲近之感;而自己熟悉的西方世界卻有一种莫名的疏离之感。在与“七肢桶”的交流过程中,她同时拥有了人类思维和“七肢桶”的思维方式,就像作者本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同时又有中国文化的烙印。那么班克斯在拥有了预测未来的能力之后,尤其是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之后,她将以什么样的心态继续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呢?

除了语言学家与“七肢桶”的交流这一故事线,小说中还有另外一条故事线,即班克斯博士回忆与女儿之间的往事,这条叙事线中作者在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之间频繁跳跃,时态的不一致也导致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拉大,让读者分不清到底是何时发生了何事。可实际上这一时态特点刚好与女主人公的获得了预知未来能力是相一致的,女主人公在习得了七文之后,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同一时间点上,是不分先后的,因此才会有她的回忆当中看似混乱的时间线。

班克斯博士在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之后,预见到了自己将与同事纳利博士结合并生下一女,也预见到了女儿将会在某一次的登山活动中遇难,她的一生的故事都摆在了她的面前,但是作者给女主人公安排的结局并没有宿命论的悲观情绪。理论上,自由意志与宿命论是不能同时存在的,自由意识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能预知未来,而我们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直接体验过它。意志是个人意识的本质部分。班克斯博士在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之后,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统都摆在了她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她似乎已经没有选择了,不管她做出什么决定,未来都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去,女儿遇难是逃不开的劫难,她的自由意志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根本无法阻挡命运的车轮。于是班克斯坦然地接受了她的命运,小说最后一句“做爱,做你”(69)用平淡的口吻表达了女主人公在面对残酷命运时的淡然,竟也有一丝悲壮之感。

这不禁让人想到佛教中相信因缘生法与不可强求,道家的顺应自然的主张。而且班克斯的人物塑造也让读者联想到古希腊悲剧,命运是人和神都无法改变的,但是人依然可以在自由意志的驱使下,即使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悲剧也会奋起反抗、挣扎与抗争,但是在班克斯这里,变成了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去拥抱自己的未来,这又何尝不需要勇气呢?此时,自由意志与宿命论也达到了另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而作者就如同班克斯一样,即使内心有挣扎和逃避,他将带着自己的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身份继续在现实社会中以拥抱未来的心态生活下去。

《你一生的故事》中的“你”既指女主人公班克斯博士,也指女儿,更暗指了作者自己,他把内心的挣扎幻化成了“七肢桶”所代表的神秘东方与人类所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对立,这两者之间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地趋向融合一致,体现在女主人公成功地掌握了两种思维方式,“七肢桶”与科学家的互动学习;也暗示着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内心深处对于华裔身份和美国人身份的某种平衡,即使命运已经给自己写好了明日之书,即使未来充满着痛苦和挣扎,但依然可以坦然地面对未来、面对自己。

参考文献:

[1]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M].李克勤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2]周景辉.<降临>中的东西方文化意蕴[M].载.电影文学,2017,17:142-144.

[3]陆虹辰.浅析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哲学命题[J].载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9:46-47.

[4]程玉婷.最遙远的距离——<你一生的故事>内外的文明冲突,载长江文艺评论,2017,02:29-33.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