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谈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2018-01-18宋波��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答题选题命题

宋波��

摘要:通过对2017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把握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规律,探讨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试题;备考策略

一、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一) 题型稳定,知识抽样,依托区域,取材广泛,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题型仍以选择题+综合题的模式,选择题4组共11小题,共44分,综合题必答题36题主题+区域的模式4小问共22分,37题为学术研究题4小问共24分;选做题43题为旅游地理,44题为环境保护,二选一。

从考查的主题来看,2017年全国Ⅰ卷涉及城市建设与管理、产业发展、水循环、农业生产、阴阳坡与垂直自然带等五个方面,选做题以乡村旅游、生物入侵为考核点。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板块来看,2017年全国I卷比较多地以植物地理为考查背景,涉及8个题目(包括选择题目5题、综合题目2题、选做题目1题),即1题新叶、3题热量、8题耐旱植物、9~10题葡萄越冬、36题剑麻、37题高山苔原、44题柽柳。自然带知识点考查了两个题目(1题水平地带植被、37题垂直带)。人文地理内容偏少。人文地理内容有3题,包括选择题中的2题城市辖区、4~5题产业集聚。

从区域地理来看以中国区域为主,世界区域为辅。其中中国区域又偏重北部地区,涉及9个题目,具体包括1~3题为北方地区、6~8题为西北地区、9~11题为西北地区、37题为长白山区、43题为桂林地区、44题为东北地區等。世界区域有3个题目,包括4~5题为德国、36题为坦桑尼亚。

从试题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大致有三类来源:自主组编(1~3题组、6~8题组)、摘自新闻报道(4~5题组、36题)和改编学术期刊的专业文献(9~11题组、37题)等。

(二) 突出主干,能力为本,考查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

2017年全国Ⅰ卷在内容上求新求变,机动灵活,通过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不仅考查了学生高考所必备的四项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稳中求新”,选材广泛,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生产及生态三方面选取,并主要基于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及动态发展变化的视角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问题,突出在新情景下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水平。

二、 2018年备考策略

(一) 研究考纲、研做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明确高考命题范围和难度的基本依据。研究高考真题,发现高考的命题规律,找到高考的必考点、易考点和能力点,才能把握复习的方向,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近3年全国Ⅰ卷高考主观必答题命题规律为,36题(2017年剑麻产业、2016年茉莉花茶产业、2015年卤虫产业)考查某一产业发展的条件(区位)、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7题(2017年阴阳坡对自然带的影响,2016年勘察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015年青藏铁路热棒)考查学术研究或人类(生物)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复习侧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 夯实主干、细化要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一轮复习在夯实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细化、深化和网络化,完善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气候影响因素时,对地形这个因素要细化,地形的海拔(高度)、地形(山地)的走向、地形的坡向以及地形的位置和面积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所以要细化、深化和网络化。二轮复习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 精选材料,注重学习过程,打造以思维为核心、以提高能力和素养为根本的高效课堂

高考命题素材的选取来源,从最初的教材内容和图表到地理核心期刊、大学教材、港澳台教材、国外教材和文章,再到现在的学术期刊、博硕论文、时政新闻等方面选材切入,以体现学术性、研究性、学科前沿、社会热点。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材料不能再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依托考试大纲着眼于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社会生活,从生活中选材;要做学术论著的阅读者,从学术论著中节选;要做最新科技和社会新闻的关注者,关注热点,紧跟时代。

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高考答题不是让考生背诵书本知识,而是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高考考试说明中四项“能力”要求。这就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要把“知识立意”的课堂转变为“能力立意”的课堂,要使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由“记忆知识”型转变为“分析能力”型,并且要引导和指导学生构建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 精准选题、强化规范,注重答题习惯的养成

精准选题是高效备考的关键一环,选题的要求就是“精”和“准”,就是要对点选题,要对“知识点”对“能力点”选题,对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点”对“易错点”选题。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和题型结构、呈现形式要符合高考试题的特点,避免选取与高考“不对路”的题目。所选题目的情景素材应尽可能贴近现实,体现国家大政方针、社会关注的热点等,如大国工匠、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路带建设、生态环境、均衡发展、核心价值观等。

强化规范就是强化学生训练时答题规范,包括规范的答题思路、规范的答题步骤、规范的呈现形式等。在训练中,要重视“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分析所给图表,提取有效信息”、“揣摩命题意图,联系相关知识”、“思考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等环节的指导,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总之,只有加强和研究高考题,从中把握高考的命题规律与方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与复习备考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相炜地理研究室.2017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7)4-24.

作者简介:

宋波,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十九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答题选题命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