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8-01-18吴苏芳谢卫华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吴苏芳+谢卫华

摘要:本文在探讨关键能力的概念及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体现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提出其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2017年5月23日5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这是在快速变化与日益网络化、产业转型、职业更替时代背景下再次强调关键能力培养对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为应对科技的变化、市场的复杂多变,培养学生面对职场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关键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 关键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关键能力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德国的梅腾斯。梅腾斯把关键能力定义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在面临市场变化、职业更替时,劳动者依然能够获得新的职业的能力素质,也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梅腾斯认为关键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基本能力,可概括为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迁移技能;三是基本的公共能力;四是基本的常识能力。

关键能力的概念提出后,各国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老牌职业教育国家英国把关键能力称为核心能力,把关键能力划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术运用能力。我国学者姜大源把关键能力理解为企业业务发生变化或者职业更替时仍然能拥有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对于关键能力基本内涵的认识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观念能力强调的是面对时代变化、职业需求变化时的职业获取能力与适应能力。这是区别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种核心素养能力。随着科技的变化、产业的转型、职业的更替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原有的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已经过时了,通过学校的一次性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能服务于终身的职业发展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更注重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其次,关键能力不仅仅包括认知、理解、逻辑等智力因素能力,还包括沟通、合作、抗压等非智力因素能力。再次,关键能力具有可迁移性,可以在不同职业当中运用。

二、 关键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体现及现状分析

(一) 对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理解。

根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特征,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关键能力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善于独立思考,能进行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学会学习,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合作能力,学会与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在一个团队中处理好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实现团队的最大效益;三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解决职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五是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有健康的心态和抗压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职业变化。

(二) 高职院校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随着职业更替的较快、产业转型的实现以及日益网络化,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基本专业技能意外,企业更注重的人才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关键能力。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成为了“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本位、以就业率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求得一份工作的能力,却忽视了在职业中的持续发展能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职业教育更多时候体现的是其功利性特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是光有一技之长是不够的,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职业培训,而忽视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素质”,对关键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作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除了掌握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具备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关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认识上的不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关键能力的内涵和意义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直接把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关键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技能为本位的能力观,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人的职业发展起着延续作用的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二是课程设计上的欠缺。由于对关键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的关键能力培养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就没有考虑关键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有所忽视。三是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法。关键能力的涉及面比较广,既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能力,难以量化评估,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三、 就業与创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作用

就业与创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关键能力培养的全程化特点,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内容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基本包括三大模块,即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与创业,这些课程内容涉及自我认知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等,这都是关键能力的构成部分。因此,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目标与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是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主要从三大模块。

(一) 职业生涯规划模块。通过了解专业的特征与发展前景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对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个基本的认识,便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初步的规划,形成自我人生定位;通过对自我价值观、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等知识的了解与测评,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能力;通过课堂以及课外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时间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情绪管理、情绪观察、情绪调节能力。

(二) 就业指导模块。通过就业形势与政策讲座,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敏锐的职场观察力与信息嗅觉能力;通过课程讲授与实践演练,使学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技巧,形成信息接受和处理的关键能力,提升就业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与职业实践,使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体验职业人需要的专业能力要求、沟通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以尽快地适应就业岗位,形式适应环境的关键能力。

(三) 创新创业指导模块。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通过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了解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霞珍,许玉柏.高职院校学生关键“关键能力” 培养研究——基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11.

作者简介:

吴苏芳,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谢卫华,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药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