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防治效果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研究

2018-01-18张渭涛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利拉鲁糖化空腹

贾 真,何 旺,张渭涛,王 颖

西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西安 710002)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8.8%~10.1%,其中发病最高的是2型糖尿病,占5.87%~6.11%[1-2]。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发展趋势。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利拉鲁肽是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类降糖药物,能够显著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3-4]。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并观察其防治效果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的数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对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糖代谢紊乱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以及中途退出本次实验研究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27±2.22)岁,平均病程(9.11±1.21)年;并发疾病:高血压36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20例。观察组75例(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45.36±2.18)岁,平均病程(9.09±1.22)年;并发疾病:高血压34例、冠心病22例、高脂血症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0.85g,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国药准字J20160037]每次0.6g,每天1次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5周。

2.2 检测方法:采用细胞仪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2ml静脉血,采用常规血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5周后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体质指数、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G、IgM)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4 疗效评价 ①显效:接受相关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水平恢复正常,餐前血糖控制在3.8~6.2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内;②有效:接受相关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消失,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是未恢复到正常水平,餐前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③无效:接受相关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血糖水平未恢复正常,餐前血糖和餐后2h血糖未得到良好的控制。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体质指数和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7.22±2.24)kg/m2、(14.03±2.16)mmol/L、(9.96±1.55)%、(9.48±1.24)mmol/L,对照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7.15±2.22)kg/m2、(13.98±2.11)mmol/L、(9.99±1.57)%,(9.52±1.47)mmol/L,两组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5.23±2.16)kg/m2、(9.48±1.36)mmol/L、(7.02±1.36)%、(6.12±1.16)mmol/L,对照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6.33±2.39)kg/m2、(10.28±2.04)mmol/L、(7.92±1.03)%、(8.03±1.35)m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的IgA、IgG、IgM等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g/L)

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3/75,低血糖2例、恶心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4/75,低血糖2例、恶心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体重下降;多尿;多食等[5-7],2型糖尿病对心脑血管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判断和调整2型糖尿病的金标准[8-10]。

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从而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11-13]。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会引起患者的体质量出现变化,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利拉鲁肽具有效果显著和服用方便等优势,利拉鲁肽能够结合胰腺受体,继而提高胰岛素分泌量,抑制高糖素的产生。除此之外,利拉鲁肽能够推迟胃排空时间,减轻体重。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71/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3%(58/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症状,从而不利于恢复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研究意义[14-15]。联合用药不难发现:通过抑制糖原分解,能够显著提高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吸收作用和利用作用,从而激活肝G蛋白的活性,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 D’Andrea A,Nistri S,Castaldo F,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alterations and reduced coronary flow reserve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crovascular ang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2,154(3):250-255.

[2] 符兰芳,蒙绪标,熊 青,等.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03-1604.

[3] 高 妍,郭晓蕙,周智广,等.每日三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50-50-30)与每日两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9):686-691.

[4] 潘斌斌,马建华,袁 璐,等.格列吡嗪和(或)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4):293-295.

[5] 刘 璠,郭玉卿,周慧敏,等.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11):1147-1149.

[6] 刘世雄,赵 丽,周 芸,等.二甲双胍联合埃索美拉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血糖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4):405-408.

[7] Pedro Perich ARM, Gonzalez S,Eduardo-Valdnos R,etal.Desarrollo de diabetes mellitus en pacientes con tolerancia a la glucosa alterada: Seguimiento de 18 anos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 18-year follow-up[J].Revista Cubanade Endocrinologia,2013,13(2):100-102.

[8] 吕珊珊,潘天荣,钟 兴,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和血压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11(1):107-109.

[9] 侯沃霖,张丹丹,陆 蔚,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CA125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8):1380-1383.

[10] 李鸿娟,张东辉,刘海津,等.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9):2416-2417,2418.

[11] Roberto M,González S,Pedro Perich A,etal.Heterogeneidad de los trastornos metabólicos de las etapas iniciales de la diabetes mellitus 2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its diversity during early stag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Revista Cubanade Endocrinologia,2013,20(1):3754.

[12] 辛 月,祝 练.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比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4):2063-2066.

[13] 沈春梅.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临床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8):1077-1079.

[14] 李小燕,刘敏杰.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1(3):169-171,192.

[15] 安慧杰,魏 蕊,洪天配,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证据及其潜在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9):735-739.

猜你喜欢

利拉鲁糖化空腹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