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8-01-18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真性干扰素骨髓

刘 洁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张家口 075000)

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即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伴脾大和白细胞及血小板增高,易诱发出血、血栓和骨髓纤维化,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维持血细胞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关键。静脉放血和骨髓抑制药物等是目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常用方法,但单纯放血无法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不能抑制骨髓增生,且易引发血栓形成和骨髓纤维化[2-3]。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8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6例,均符合《血液病学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并以皮肤、唇、手掌紫红,远端肢体麻木,不同程度的头痛、乏力、头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3~68岁,平均(57.56±4.37)岁;脾大36例,高血压19例,皮肤瘙痒5例;观察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43~69岁,平均(57.61±4.39)岁;脾大37例,高血压18例,皮肤瘙痒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对Hb>200g/L的患者先行静脉放血,300ml/次,同时静脉滴注500ml氯化钠注射液或500ml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再给予羟基脲(国药准字H42022293)治疗,初始剂量为25mg/kg,1次/d,完全缓解后调整为10mg/kg,1次/d,并减量维持;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2026661)50~150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b(国药准字S20020079)300万单位皮下注射, 3次/周,每年序贯1周期,4~6个月为1个周期。

3 评价指标

3.1 血液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ml,用XFA6000Intelligent智能化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4]。

3.2 疗效判断: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黏膜、皮肤恢复正常,原肿大的肝脾明显回缩至无法触及,红细胞、白细胞、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②部分缓解:临床及血象恢复和完全缓解相同,但脾脏尚可触及或红细胞容量未恢复正常;③复发: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为出现反复[5]。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PLT、WBC、HCT、Hb、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PLT、WBC、HCT、Hb、RB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部分缓解及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P<0.05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以头痛、发热及全身肌肉酸痛等为主要不良反应,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改善,对照组以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为主要不良反应,减量后减轻。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能异常情况。

讨 论

PV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以骨髓增生异常活跃,外周血细胞持续升高并伴不成熟性为主要病理学特点,而其中约95%的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而正是这一点使该类疾病的靶向治疗成为可能[6]。羟基脲是一种非烷化剂的骨髓增生抑制剂,可通过对核苷二磷酸还原酶的抑制,减少其转变为脱氧核苷酸,对DNA的合成进行选择性地阻碍,进而实现抑制骨髓增殖的作用,但其单独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8]。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5个月后PLT、WBC、HCT、Hb、RB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指标,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控制病情发展[9]。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抗血小板骤集药物,可与环氧化酶中的环氧化酶-1活性部位多肽链530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导致环氧化酶失活,继而阻断了AA转化为血栓烷A2的途径,抑制PLT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性[10]。干扰素α-2b还可抑制促血小板生成素、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生长因子的合成及分泌,促进抑制造血的细胞因子分泌,进而实现抑制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的分化和增殖[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患者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恢复。干扰素α-2b可诱导患者实现细胞遗传学缓解,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情况[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及全身肌肉酸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改善,对照组患者以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为主要不良反应,减量后减轻。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能异常情况,表明两种药物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联合用药后可减少各自使用剂量,进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行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液指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

[1] 刘海惠,任赛赛,陶艳玲,等.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03):226-229.

[2] 任 悦,付 蓉,瞿 文,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8):1378-1381.

[3] 陈 岚,徐 进,任 骞,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达比加群酯加双联抗血小板抗栓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 (6) :758-759.

[4] 肖 霞,赵明峰,孟娟霞,等.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8):1374-1377.

[5] 陈 猛,徐泽锋,徐俊卿,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预后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0):876-880.

[6] 李君君,王 颖,黄丽芳,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7):28-30.

[7] 范爱莉,格桑罗布,周 南,等.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凝血与纤溶活性动态平衡的研究[J].西藏医药杂志,2015,36﹙3﹚:18-19.

[8] 阮 力,向 群,闻 维.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序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4,42(4):457-459,463.

[9] 张农惠,陈玉红,李海容,等.红细胞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与护理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2):273-274.

[10] 刘雪萍,王爱兰,李佳静. EB病毒感染性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0例临床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6,45(5):532-533.

[11] 李广鉴,王文鸽,肖文革.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36例[J]. 陕西中医,2007,28(1):4-5.

[12] 李晓菲,马满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新药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8):1049-1053.

猜你喜欢

真性干扰素骨髓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建筑原真性探微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