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工作顶层设计和协调作用很关键
——专访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乾坤

2018-01-18陶春

中国教育网络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乾坤信息化

文/本刊记者 陶春

“1+3”方案推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杜占元副部长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观点,您如何看待高校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王乾坤:现在中国已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或者说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面,高等教育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要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这是必然的过程。

《中国教育网络》:现在武汉理工大学主要有哪些支撑平台的建设?

王乾坤:首先,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了学校“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十三五”信息化具体实施方案(简称“1+3”方案)。“1”是“十三五”信息化总体实施方案,“3”是实施方案由三大主要部分组成:第一是高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与共享数据平台建设,第二是支撑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互联网+校务服务”平台建设,第三是构建开放、人本、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归纳起来叫“1+3”方案,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和科研,面临新挑战

《中国教育网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武汉理工大学“互联网+”有哪些创新的实践项目呢?

王乾坤:武汉理工大学运用“互联网+”思维,同时结合学校需求,在“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重点安排项目有:数据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理念的学校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一站式网上综合服务大厅;网格化数字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升级科研信息系统、学科信息数据库、业务管理等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数据综合管理、决策信息支撑的平台;探索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推进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为目标,以“互联网+”为特色,加强教育教学基础数据的整合、规范、共享。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形成学校良好的数字化教育与学习氛围,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

在支撑科研方面,基本实现科研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教职工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项目管理性服务全部在网上进行,提高了科技成果、科技研发的效率,促进了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国教育网络》:“互联网+”的转变过程中,对于师生来讲,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您觉得哪一样更为关键?

王乾坤:互联网技术是一个客观问题,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主观问题,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当前在我们学校,我觉得主观问题即师生信息化的认识和思维起主导作用。因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要发挥信息化对学校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一流管理和服务的支撑,只有领导和师生员工的认识水平提高,并积极配合、支持和应用,才能合理地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全校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其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时,学校主要领导积极倡导和支持,真正做到互联网是领导工程,是“一把手”工程。

《中国教育网络》:在教学和科研创新的大背景下,用户对于信息技术提出了哪些更高的需求?您认为,今后,信息技术需要从哪些方面跟进,才能更有力地支撑教学、科研的创新发展?难点和挑战在哪里?

王乾坤: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的利用,通过信息的利用来促进发展。教学科研创新的大背景下,用户对信息技术主要得把握几个重要的环节。第一是信息的获取,第二是信息的传输,第三是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第四是信息的利用。学校的各类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单位有不同的获取信息方式;信息的传输是个技术问题,目前也能很好地解决。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也是信息化技术支撑学校发展和科学决策的难点和挑战,即信息孤岛还普遍存在,对于拥有的信息不能顺利地、方便地共享和利用。目前学校从顶层设计开始,重点建立数据和信息标准,建立共享数据中心,构建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平台,就是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建设,解决好这些问题。

成立综合信息化办公室,推进顶层设计工作

《中国教育网络》:武汉理工大学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上都有哪些举措?

王乾坤:第一,学校“十三五”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1+3”方案,通过统筹规划来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第二,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亲自当组长,我作为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其他副组长由分管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和网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技术支撑。第三,成立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咨询机制,解决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并对全校的信息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第四,成立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应用协调工作组、流程梳理与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组、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共享工作组三大业务工作协调组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事宜。

学校不断完善信息化队伍的专业结构,优化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不同专业背景人员配置。加大对信息技术管理服务部门建设力度,增加技术岗和管理岗位职数,建立一支专职、兼职、多种编制类型以及学生开发团队相结合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加强技术支撑队伍培养,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支持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信息化思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中国教育网络》: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您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让信息化贯穿于人才培养中?

王乾坤:中国从过去的站起来到富起来,现在正走向强起来的这个时代,是新时代很重要的特征。我们的人才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新时代的需要呢?我觉得,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具有信息化的思维,以及掌握信息化技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能力,这是新时代的人才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在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成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千年来,学生学习的载体来源于课堂和书本,是一种接受教师被动的灌输式教育。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今后这种教和学的关系,将不再是灌输式的,而是交互式、交流式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材,尤其是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还来源于全社会、全世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现代化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教育网络》:请谈一下在信息化工作中,您认为当前值得关注的其他问题。

王乾坤:首先,需着重做好顶层设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以及包括信息化相应的支撑平台、技术体系、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等,这些都至关重要。

第二,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信息怎样进行分析、交流并合理科学利用?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学生行为和各种预警分析,通过对学科和科研数据分析支持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校园大数据分析,使校园更安全,师生校园活动更便捷等。这些都是很重要和值得关注的方面。

第三,信息的安全问题。互联网、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工具和条件,但是,互联网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它的杀伤力和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发展信息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安全。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乾坤信息化
乾坤令、岁朝清供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碗莲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山路乾坤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