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根廷和巴西种子认证管理考察报告

2018-01-18

种子 2018年9期
关键词:种子公司认证工作农业部

, , , , ,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2.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100744)

2017年11月20—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团赴阿根廷和巴西进行了考察交流,旨在借鉴南美农业大国种子认证管理制度、模式和经验,以加快推动我国种子认证工作的开展。考察团先后与阿根廷农业部种子局(INASE)和巴西农业部种子种苗协调局(CSM)负责种子认证、品种管理等官员进行了座谈,与巴西种子种苗协会(ABRASM)、巴西种子认证基金会(FUNDACAO)等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友好交流,走访了阿根廷的DONMARIO公司(南美洲最大种子公司GDM在阿根廷的分公司)和巴西的LAGOTA BONITA公司。通过考察交流,对阿根廷和巴西种子认证的管理与实施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1 两国农业概况

1.1 阿根廷概况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278万hm2,人口4 005万,素有“世界粮仓肉库”的美誉,耕地面积约2 600万hm2,人均耕地0.65 hm2,相当于我国人均的7~8倍,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资源丰富,适合于农牧业发展,是世界最大的豆粉、豆油、葵花籽油出口国,也是玉米和高粱的第二大出口国、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国、小麦和牛肉的第五大出口国。农业年产值在200亿美元左右,占到国民年生产总值的近10%。主要农作物以大豆、玉米、棉花、小麦、高粱为主,为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大国,玉米、大豆、棉花,基本上全是转基因品种。全国共有种子企业2 500家左右,其中,具有育种能力的种子企业约100家,生产销售型企业500家。种子市值10亿美元左右,年进出口贸易额3亿美元。

1.2 巴西概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总人口2.1亿,有可耕地1.8亿hm2、人均耕地0.86 hm2,相当于中国人均耕地的10倍,还有优质牧草草场1.6亿hm2,主要农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小麦、水稻,也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大国。巴西是农业出口国,大豆出口居世界首位,出口额超过世界市场份额的1/3,棉花、玉米、稻米等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巴西实行牧草与玉米、大豆间作。农业人口少,可耕地面积大,农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巴西国内种子市场份额为4.1亿美元,其中大田作物占83%,牧草占11%,蔬菜占6%。在巴西只要从事种子行业,均需要加入巴西种子协会,目前机构和企业会员达到700多家。

2 两国种子认证情况

2.1 种子认证概况

阿根廷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自1973年开始,目前参加认证的种子公司300多家,每年有2万~2.5万批(次)认证申请。包括国家认证和国际认证,国内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需进行国家认证,出口种子需进行国际认证。巴西自1999年开始加入OECD种子认证。2014年加入AOSCA种子认证。自2002年起至今,已经开展了19 971 批次的OECD种子认证,涉及品种1 462个。

2.2 种子认证管理模式与机构设置

阿根廷和巴西都是由国家农业部门设专门机构负责种子认证管理和实施,但具体模式略有不同,认证机构设置也有差异。

2.2.1 阿根廷管理模式

阿根廷的种子认证由隶属于农业部的国家种子所(INASE)负责管理。INASE作为国家的种子管理机构,负责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种子认证和市场监管等工作,设有种子认证与控制部门,专门负责种子认证管理。

INASE是阿根廷全国唯一的种子认证管理机构。种子认证过程中,INASE安排田间检验员开展田间检验,田间检验员必须经过INASE统一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开展田间检验工作。种子的扦样和室内检验工作,由INASE委托各省设立的种子检验机构承担,但种子检验机构必须通过INASE的定期考核。

2.2.2 巴西管理模式

巴西的种子认证由巴西农业部农业投入品检查局下设的种子和种苗协调处(CSM)负责管理。CSM作为巴西的国家种子管理机构,负责种子种苗管理、转基因监管和品种审定(登记)、种子认证管理。

CSM自2008年起正式成为种子认证的官方机构。起初,CSM为全国唯一的种子认证机构,后来CSM也授权其他机构开展种子认证。但其他种子认证机构只能开展用于国内贸易的认证活动,所有出口的种子都必须通过CSM的认证。另外,对于信誉好、技术条件具备的少数企业,经CSM能力考评合格后,也可自行开展种子认证。但所有的认证活动都必须接受农业部的监督和检查。

种子认证过程中,种子认证机构派出扦样员和田间检验员开展抽样和田间检验。扦样员和田间检验员都必须参加技术培训,取得农业部资格证书后才能开展工作。

2.3 种子认证类型

阿根廷和巴西都是种子出口型的国家,都分为国内认证和国际认证2种类型。2个国家都参加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种子认证,也都是北美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AOSCA)的成员。

不同认证类型采用不同认证方案,因此,2个国家都是根据种子贸易目的区域的不同而选择都采用不同的认证方案。出口到OECD种子认证成员国的,采用OECD种子认证方案;出口到北美国家的,采用AOSCA种子认证方案。阿根廷国内还有单独的种子认证方案,称为DEE,作为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认证依据。巴西正在申请欧盟(EU)种子认证的授权,拟将采用EU种子认证方案,用于出口到欧盟国家。

2.4 种子认证范围

阿根廷和巴西两国均采用认证目录的形式确定种子认证范围。

2.4.1 阿根廷种子认证范围

阿根廷根据是否需要种子监管将所有作物分为两类。不需种子监管的作物又分为需要标注和不需要标注两类;需要种子监管的作物,政府要对其种子的生产进行监控,即开展认证。种子认证目录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柑橘类、苜蓿、棉花、大麦、土豆、小麦、南瓜、高粱等作物品种。开展认证种子包括基础种子、认证一代种子、认证N代种子(有代数限制)和杂交种。

2.4.2 巴西种子认证范围

巴西规定主要农作物实行强制认证,包括棉花、豆类、水稻、玉米和小麦等;其他作物自愿认证。目前认证的目录包括29种作物。认证种子类别包括原原种、原种、认证一代种子和认证二代种子。

2.5 种子认证程序

2.5.1 阿根廷种子认证程序

第一步:文件申请。种子公司通过正式文件向INASE提出认证申请。

第二步:开展检查。INASE受理认证申请后,将派出田间检验员分别于前期检查隔离情况、花期开展田间检验。

第三步:信息登记。种子企业将品种及种子生产详细信息提交,并经INASE确认。

第四步:申请标签。种子生产加工活动结束后,种子公司向INASE提出申请,根据符合认证要求种子的数量,申请种子认证标签,同时按照标准支付认证费用。

第五步:发放证书标签。INASE确认检查、检验结果并核实申请后,向种子公司发放种子认证证书和认证标签。

由于阿根廷的认证活动中,种子检验工作主要委托所在地种子检验机构承担,所以其种子认证程序中并未将检验环节列入其中。

2.5.2 巴西种子认证程序

第一步:生产者申请。申请OECD或AOSCA认证的,种子公司向农业部GSM提出申请;用于国内贸易的,种子公司与种子认证机构联系,申请认证服务。

第二步:生产田信息登记。申请确认后,种子公司将种子生产田块信息上报GSM。种子公司要提交生产者、品种、品种类型、生产田面积、种子田坐标等信息,农业部的检查管理系统(SIGEF)可将种子公司提交的生产田信息自动生成表格,并可完成在线检查。

第三步:开展田间检验。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各作物田间检验标准,由田间检验员开展。田间检验一般开展两次,每次都要记录并双方签字。申请OECD或AOSCA认证的,必须由GSM派驻在各州的田间检验员开展。

第四步:扦样检测。两次田间检验都合格的,收获并加工入库后,扦样员对应批次划分开展扦样,然后送指定的种子检验机构检测。对于实施OECD或AOSCA种子认证的,必须由农业部的种子检验机构检验;仅用于国内认证的,可由任意经农业部授权的种子检验机构检验。

第五步:发放证书标签。田间检验合格、种子检验机构检验合格以及其它也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发放认证证书,并准予种子企业按照要求使用认证标签。申请OECD认证的,发放OECD种子认证证书。

2.5.3 两国种子认证程序共同点

阿根廷和巴西在种子认证中,种子认证机构都重点监控以下几个环节:生产田隔离检查、2次以上的田间检验、种子检验(发芽率、净度等)、标签使用(粘贴或骑缝封口)、后控(认证后抽样检测、监控销售目标区域等)。2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后控管理,对发放认证证书的种子批扦样,开展田间小区种植鉴定,以确认品种纯度符合要求。在阿根廷,如果认证种子销售达不到销售目标区域的要求,则INASE给予警告,甚至提起诉讼。

2.6 种子认证标识

阿根廷和巴西都发放认证证书,都采用专门的认证标签。阿根廷是统一的样式,巴西则由认证机构自行决定,但OECD种子认证的标签是统一的。

阿根廷认证种子标签经历了3次更改,2004年以后采用的第二版认证标签需要加盖INASE官方公章,安全度更高。2014年修改之后采用的第三版认证标签,增加了二维码标识,同时种子处理和转基因采用红色水印进行风险提示。认证标签颜色不同,代表不同代数,但与OECD种子认证的规定不相同。白色代表原种,红色代表认证一代种子;蓝色代表认证N代种子。标注内容要符合种子法20.247.art10的要求,标签必须标注法律依据、公司名称、公司地址、生产登记号、品种名称、种子类别、作物种类、发芽率、纯度、净含量、收获时间、产地等信息,转基因品种、包衣的种子都应醒目标注。

巴西种子认证没有统一的认证标识,标注内容也不一定相同。一般公司为了多销售种子,会进行特殊标识,包装上都有二维码信息。对于OECD种子认证,如果种子生产和种子认证都在巴西国内完成,则称为完全认证,用蓝色标签;如果种子生产在巴西国内,但种子认证在目的地国家完成,则称为不完全认证,则用灰色标签。

3 两国种子认证管理主要经验

阿根廷和巴西两国种子认证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并参加了OECD、AOSCA等国际组织的种子认证,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又能很好的与国际接轨,两国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3.1 高度重视种子认证工作,种子认证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

种子认证是国际种子贸易的基本制度,也是很多国家质量管理的重要制度。阿根廷、巴西两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都突出了种子认证在种子贸易、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种子认证是与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转基因管理同等重要的种子管理制度,是种子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我国也要高度重视种子认证工作,将种子认证放到与品种审定、品种登记、品种保护等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作为我国种子质量提升的重要制度。

3.2 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全国种子认证统一管理

阿根廷、巴西两国都有规范、健全的种子认证管理制度,国家对种子认证实行统一管理,由农业部的专门机构负责全国认证工作,并直接负责出口种子的认证;实行统一的认证机构考核和人员资质认定,持续开展人员培训,确保了认证工作质量和有效管理。扦样员和田间检验员不管是属于农业部、种子认证机构、种子检验机构还是不属于任何机构,都必须取得农业部专门机构发放的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我国要借鉴这种管理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种子认证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监管全国的种子认证工作,并且加强对出口种子的认证;同时,要对种子扦样员、田间检验员开展考核,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以提高技术能力,确保认证效果。

3.3 实行分类管理方式,采用种子认证目录调控认证范围

阿根廷和巴西两国均对农作物种子实行分类管理,主要分为强制认证管理与非强制认证管理两大类。重点作物实行强制认证,其它作物实行自愿认证,均以种子认证目录的方式明确。同时,根据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可对种子认证目录进行调整。我国现行的是自愿性认证制度,也要采用目录管理的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绿色种业发展、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按照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批发布种子认证目录,逐步扩大种子认证范围。

3.4 积极参加国际组织,与国际种子认证规则完全接轨

两国均加入了OECD和AOSCA的种子认证,出口到OECD种子认证成员国的,完全采用OECD种子认证方案;出口到AOSCA成员国的,完全采用AOSCA种子认证规则。巴西还积极争取欧盟(EU)种子认证的要求,出口到欧盟国家的种子还将同时符合OECD和EU种子认证的要求。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仅要与国际规则接轨,更要争取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4 推进我国种子认证工作的建议

实施种子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种子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种子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新修订《种子法》设立了自愿性种子认证制度,应借鉴阿根廷和巴西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我国种子认证工作尽快开展。

4.1 构建全国统一的种子认证制度,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应尽快出台《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办法》,作为《种子法》的配套规章,对全国种子认证管理进行规范;发布统一的种子认证目录,明确种子认证范围;制定统一的种子认证方案和实施规则,指导认证工作开展;搭建统一的种子认证工作平台,推动种子认证工作信息化,实现可追溯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统一的种子认证制度,全面快速推进种子认证工作,引领种子质量不断提升,引导种子企业规范质量管理、树立质量品牌,积极参加并逐渐影响OECD等国际组织的种子认证,为提升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要作用。

4.2 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确保种子认证发挥实效

根据《种子法》和《认证认可条例》规定,我国种子认证工作需要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建议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能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种子认证制度实施;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管理部门应联合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负责种子认证的管理工作,并组成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要对全国种子认证机构进行统筹谋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种子认证网络;要加强种子认证机构业务能力建设、专业人员资格考核和技术培训;要加强对种子认证活动的监管,建立暂停业务、整改、撤销资质等监管制度。种子认证机构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认证方案、实施规则等规定开展认证活动,确保认证过程可控,确保认证结果可靠,并应建立异议复核、暂停标识使用、撤销认证证书等制度。切实发挥种子认证的效果,确保通过认证、获得认证标签的种子更安全、更可靠、更高质量、更能实现高效益。

4.3 采取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确保认证工作健康发展

种子认证在我国是新生事物,管理规范、技术标准都需要研究,运行模式、内在规律都需要探索,认证氛围需要营造,认证经验需要积累,认证技术需要提升。因此,国家应应制定种子认证支持政策,为种子认证制度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国家要设立种子认证专项经费,一是用于开展认证管理、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对外合作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二是用于种子认证活动的补助,可以根据认证种子的数量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另外,应对种子认证机构实行免税政策,对开展种子认证的种子企业给予项目优先扶持。通过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营造积极活跃的种子认证氛围,树立高水平示范样板,推动种子认证制度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种子公司认证工作农业部
两部门: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基于HIROSE模型的种子品牌价值评估实证分析
巴西农业部对农药登记增长情况进行说明
种子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做好贯标认证工作 全面提高档案质量
做好贯标认证工作全面提高档案质量
国家图书馆农业部分馆成立
律师欲就公开转基因信息诉农业部
该谁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