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虚”论治妇人产后足跟痛

2018-01-18包素珍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肝体肝血冲脉

姜 涛 包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足跟痛是妇人产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足底及足跟疼痛,行走或运动时加剧,属中医学中“痹症”“经筋损伤”等范畴。现就其虚损病因病机作一初步探讨。

1 肾气不足

肾是医家治疗足跟痛的首要着眼点,《王旭高临证医案》言:“肾主骨,膝者,骨之溪谷也。肾虚则骨髓空,而寒湿乘之,两足跟痛及于膝。”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跟,上行下肢内侧,足跟为其经脉之起始,故肾气充盛则腰膝足跟健旺有力,活动自如。妇人产时气血损失,肾气大伤,导致肾经循行之处肌肉关节及筋脉失于荣养。又因肾气为人一身之根本,肾气虚弱则正气不足,邪气易侵,循经入脉,发为足痛。若妇人产后足跟疼痛伴腰痛脚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方用肾气丸加减,补肾助阳,恢复元气。

2 肾精亏虚

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骨髓”。清代医家吴金寿言:“足跟肿痛……是真阴再竭矣。”“真阴”即肾阴,肾精化生肾阴,肾精足则肾阴旺,骨髓充盈,骨骼坚固有力。妇人产后肾精大损,且产后需哺乳,易劳累,肾精虚损更甚,致骨髓的化源不足,足跟易酸楚、疼痛,甚者足不可履地。若妇人产后足跟灼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者,当补肾填精,方用左归丸加减。

3 肝血不足

妇人产后最易伤血,血为肝脏所藏,血伤则肝损。足厥阴肝经之脉,起于足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肝血不足则经脉气血亏虚,不荣则痛。肝又主筋,《内经》中有言“肝主身之筋膜”,肝血不足则筋骨不利。若产后妇人足跟痛伴两目干涩,爪甲不荣,肢麻震颤,当补气养血,方用芍药甘草汤合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养肝。

肝血不足又可造成肝体失养,肝体阴而用阳,肝体柔润,气机才能舒畅条达。产妇因孕血养胎大量消耗阴血,致肝体失于濡润,疏泄失调,易致气机郁结,血行受阻,不通则痛。且由于产后身体和心理的改变,易出现产后抑郁[1],肝郁易化火灼伤肝体,损耗阴血,两者互为因果。故妇人产后肝血不足,肝气郁结而发为足跟痛者,当疏肝解郁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补肝汤加减,气血兼顾,柔肝养血,解郁散结。

4 冲任亏虚

任脉是孕育胞胎的主要经脉,《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中极之下,即胞宫所在,王冰言“所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任养也”,固有“任主胞胎”之说。女子胎产后一系列生理病理现象与任脉密切相关,产后易任脉受损,致任脉空虚。任脉是全身阴脉会聚之处,被称为“阴脉之海”,人身之精血津液都受到任脉的统筹,肾精、肝血亦受到任脉的影响。故任脉虚可致肾精亏虚,肝血不足,发为足跟痛。

冲脉其支脉沿胫骨内侧到足内踝后又下行到足底,《灵枢·逆顺肥瘦》曰:“夫冲脉者……注少阴之大络,处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冲脉经气充盛与否可直接影响到足跟。冲脉又贯穿全身,受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灌注,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运行的要冲,为“血海”。肝主藏血,若冲脉虚损,则肝血不足,影响足底气血输布,发为疼痛。

冲任二脉为女子要脉,有“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之说。妇人产后二脉亏虚,不仅影响气血精的输布,还影响肝肾功能的正常发挥,日久必累及足跟。治疗时宜补益冲任,可用黄芪、人参、杜仲、菟丝子、仙灵脾、熟地、龟版胶等药配于方中[2]。同时由于产后体虚,损伤经气,易造成冲任虚寒,故妇人元阳不足,足跟冷痛者可加用巴戟天、炮姜、肉桂等温热之品,助阳暖宫,填补冲任。

[1]陈松,张江涛,金卫东.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产后抑郁症4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2):925.

[2]赵一星,林翠云.谈冲任二脉与肝肾脾的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1):20-22.

猜你喜欢

肝体肝血冲脉
柔肝法的理论探讨
基于古今文献浅析冲脉病的临床诊断❋
中医名言拾粹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从肝藏血论治产后失眠
论肝之体阴用阳及临床应用
从哲学体用观探讨“肝体阴用阳”的含义
小议冲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