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祥福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

2018-01-18封一帆高祥福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金樱子浮肿高师

封一帆 高祥福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高祥福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高师运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根据IMN浮肿、泡沫尿、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中“水肿”“溺毒”等范畴,高师认为本病病机属正虚邪实。正虚多责之脾肾肺三脏,以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在脏腑虚损基础上继发瘀血等实邪侵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正因其病机的复杂性,使得疾病呈现虚实错杂之象,且缠绵难愈。

IMN患者瘀血的形成,大体可分因虚致瘀和因实致瘀两类。IMN患者脾肾阳气虚羸,不能推动血行,则致血脉瘀阻;病程日久伤气耗血,肾络不荣,脉络失其柔顺通利,滞涩僵化,亦使血行不畅,此皆因虚致瘀之类。而水湿内停,气机被阻,血运滞涩,停聚局部者,则属因实致瘀。由此可见,瘀血和水液代谢失常关系密切,正如唐容川所言:“瘀血化水,亦发水肿病,是血病而兼水也。”盖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脏腑气化失调,气不布津,导致津液输布失常而潴留体内,发为水肿,此即《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之意。在临床表现上,本病可以出现肌肤甲错、舌质紫黯、脉涩等典型瘀血症状。故高师认为瘀血是IMN的突出病理特点,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

2 治疗经验

治疗上,高师多选用水陆二仙丹合肾气丸加减,以达到温肾健脾、祛瘀化浊之效。兼有湿浊内蕴,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米仁、厚朴;属湿浊壅盛,郁而化热者,加土茯苓、绵萆薢、黄柏、知母以加强清利湿热之功;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倍用黄芪;阳虚明显者,酌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大量蛋白尿,浮肿明显者,加用桑螵蛸、菟丝子、益母草;兼有表邪,咽痛鼻塞、口干咳嗽者可酌加连翘、牛蒡子、前胡、荆芥;兼有镜下血尿者,可加蒲公英、仙鹤草、白茅根;若合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者,则加地龙、制大黄、车前草以强化消瘀泄浊之力。

水陆二仙丹由芡实、金樱子二药组成,两药相须为用,补肾收涩之功颇强。因IMN病位在肾,故高师使用金樱子剂量倍于芡实。肾气丸中本有山茱萸,高师认为此药酸涩收敛之力颇强,质地阴柔濡润,纯补无泄,加之IMN患者多因大量蛋白从肾脏漏出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而出现消化道水肿,服之恐滋腻碍胃,不利于气机宣通,故舍弃不用。此外,高师又于方中加入黄芪,补脾肺之气,气旺则水行通利,正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又加当归养血和血,配伍川芎、丹参,共奏养血活血、行瘀通络之效,既契合IMN瘀阻肾络之病机,又无温燥动血伤津之弊。

3 验案举例

贾某,女性,47岁。2017年7月27日初诊。患者2017年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中泡沫增多,遂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肾穿刺活检提示2期膜性肾病,予足量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抑制免疫,后规律撤减并停用激素,现雷公藤多苷片20mg每日2次维持治疗,尿蛋白波动于++~+++之间。1月前因返乡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加重,精神萎靡,畏寒明显。刻下症见:双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不起,四肢不温,乏力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淡紫、苔白腻、齿印明显,脉沉细。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生化示白蛋白25.9g/L,总胆固醇6.37mmol/L,血肌酐69μmol/L,B超未见双肾明显缩小。西医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断:水肿,辨证属脾肾阳虚,瘀血内阻。处方如下:金樱子30g,芡实、积雪草、川芎、丹参、生地、山药、茯苓、丹皮、黄芪各15g,泽泻、当归、陈皮各10g,桂枝9g,附子(先煎)6g。水煎服,14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二诊:患者双下肢浮肿较前减轻,小便中泡沫量亦减,食欲较前明显好转,仍有畏寒乏力,舌质淡紫、苔薄白舌根部偏腻,脉沉细。守原方,加炒白术、益母草各15g,菟丝子12g。再进14贴。此后患者病情稳定,以此方随证加减,10月12日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转阴,现继续临床中药治疗。

猜你喜欢

金樱子浮肿高师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复合酶提取金樱子根多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金樱子的叶子落了一地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采金樱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