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基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2018-01-18孙志国熊晚珍刘之杨钟儒刚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文化遗产

孙志国,刘 红,熊晚珍,刘之杨,钟儒刚

(1.湖北科技学院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民族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等,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几个重要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2017年12月29~3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并确定了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等7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3]。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论断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治理观[4]。基于对我国贫困问题的科学认识与国家扶贫战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武陵山片区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5]。

让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世代传承,已形成时代共识[6-12]。与传统知识相关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和公正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我国出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发布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等。并且,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弘扬我们党重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反复强调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知识”这一概念最早在国际层面上获得法律承认,是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关涉到许多重大议题,如粮食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沙漠化与环境、人权、贸易与经济发展等[9-12]。因此,许多国际机构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传统知识保护问题。

传统知识定义与分类尚未统一。一般来说,传统知识是指原住民(土著民族)、部落和地方社区民众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所形成并经世代相传、不断演化发展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形成的、反映其对社会及自然环境认知和改造的知识总和。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传统知识是指:“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标记、名称和符号;未公开信息;和所有其他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产生的基于传统的发明和创造”,并把“基于传统的”进一步解释为“知识系统、创造、创新和文化表达一般地从一代传向下一代,通常被认为与特别的民族和地域有关,并随着环境变化而保持其原有内涵和形式”[10-11]。

传统知识,是地方社区持久使用的相关知识、创新和做法,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对它的保护突出表现为尊重、保存和维持土著和地方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知识与特定民族和地域有关,建立在千百年传统经验积累基础上,是世界上不同民族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具有代代流传的特性。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传统知识面临着流失与失传等严重问题。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武陵山片区,存在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00个国家级贫困村,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丰富的传统知识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因此,本文以恩施州为例,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的角度,研究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智力精准扶贫策略及乡村振兴战略。

1 恩施州传统知识

WIPO对传统知识做出的定义相当宽泛,相当于广义传统知识这一概念的内涵。广义传统知识,包括狭义传统知识(传统科技知识等)、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标记与名称),同时也包括各种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等文化遗产)[6-8]。

1.1 狭义传统知识

狭义传统知识包括:传统农业知识、传统生态知识、传统科学知识、传统技术知识、传统医药知识(包括相关的医药与治疗方法)等。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丰富的传统知识资源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其传统知识主要包括: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宣恩火腿、金丝桐油、坝漆、土家腊肉、土家油茶汤、土家族合渣、土家族榨广椒等传统制作技艺;土家族织锦、苗族织锦、侗锦织等制造技艺;土家族吊脚楼、侗族木构建筑等营造技艺;苗族银饰、侗族银饰等锻制技艺;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宣恩伍家台贡茶文化系统、利川马坝宜红茶文化系统、宣恩木龙寨贡米稻作生态系统、恩施大峡谷梯田系统、利川汪营稻鸭共生系统、恩施红土富硒魔芋生态系统、利川团堡山药种植系统、宣恩李家河贡水白柚种植系统、恩施板桥党参生产系统、利川福宝山黄连生产系统、恩施新塘紫油厚朴生产系统、宣恩五倍子生产系统、利川坝漆生产系统、来凤金丝桐油生产系统、建始高坪白肋烟种植文化系统、鹤峰五里烤烟生产系统、来凤旧司蚕桑生产系统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土家族医药、侗族医药、苗族医药、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等。然而,该自治州只有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编号Ⅷ-148)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编号Ⅷ-211)2项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无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这1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没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 遗传资源

生物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用或潜在实用价值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的材料,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DNA、基因、基因组、细胞、组织、器官等遗传材料及相关信息。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13-15]。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资源,也是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1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中心,有丰富的生物遗传资源,有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恩施山地水牛、恩施马头羊、宜昌白山羊、利川马、恩施麻鸭、景阳鸡、恩施土鸡、华中中蜂和云贵高原中蜂、清江白甲鱼、恩施娃娃鱼(大鲵)、恩施螃螃(棘胸蛙)、清江泉鱼(多鳞铲颌鱼)、清江洋鱼(东方中华裂腹鱼)、清江鮰鱼(长吻鮠)、卯洞角角鱼(黄颡鱼)、沿渡河沙泥鳅(中华沙鳅)等畜禽类与水产类本地动物遗传资源,以及茶叶、烟叶、中药材、水稻、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魔芋、莼菜、食用菌(葛仙米等)、果树、油桐、生漆、木梓、水杉、山棕等本地植物遗传资源。其中,全州药用植物共有202科881属3358种[16]。地方茶叶品种主要有:恩施大叶茶(即“恩施苔子茶”)、巴东大叶茶、鹤峰苔子茶、宣恩苔子茶等。

1.3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标记与名称等)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文学(故事、传说、神话、笑话、谚语、长诗、史诗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言语、音乐、动作等无形表达;以及传统美术(绘画、年画、剪纸、刺绣、编织、雕塑等),传统技艺艺术(陶瓷烧制技艺、金属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有形表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保存有罗兰娇传说、西兰卡普传说、伍昌臣传说、罗松茂传说、白虎神话、土家族薅草锣鼓、三棒鼓、宣恩耍耍、八宝铜铃舞、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撒叶儿嗬、土家族跳丧舞、侗族芦笙、苗族芦笙舞、傩愿戏、侗戏、恩施石雕、恩施竹编、西兰卡普、苗绣、苗族服饰、侗族刺绣、侗族服饰、侗年、苗年、土家年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艺术,以及伍家台贡茶、宣恩贡米、宣恩火腿、贡水白柚、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恩施山地水牛、恩施土家腊肉、宣恩皮蛋、宣恩榨广椒、张关合渣、宣恩蜜柑、宣恩桐油、宣恩生漆、宣恩黄连、宣恩五倍子和“罗松茂”商号等传统标记与名称等。

该州拥有利川灯歌(编号Ⅱ-142)、宣恩薅草锣鼓(编号Ⅱ-27)、土家族打溜子(编号Ⅱ-54)、长江峡江号子(编号Ⅱ-98)、土家族摆手舞(编号Ⅲ-17)、土家族撒叶儿嗬(编号Ⅲ-18)、地龙灯(编号Ⅲ-4)、肉连响(编号Ⅲ-52)、南剧(编号Ⅳ-125)、灯戏(编号Ⅳ-77)、傩戏(编号Ⅳ-89)、三棒鼓(编号Ⅴ-106)、恩施扬琴(编号Ⅴ-74)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尚无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中华老字号。

2 恩施州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

我国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地域的独特性和文化的多重性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与特色村寨,已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成为城乡居民体验耕作乐趣,传承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缅怀田园生活与传统村落生活、品味农业情调的重要场所,成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美丽宜居小镇与村庄、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对于保护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传承发展提升传统知识与农耕文明、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推进旅游业智力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具有重要价值。

2.1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由国家民委组织评选的,是指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村寨。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民居式样、产业结构、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文化特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推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国现共有105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恩施州有3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涉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4个少数民族。其中,巴东县4个:东瀼口镇牛洞坪村、水布垭镇围龙坝村、沿渡河镇石板坪村、三关镇石桥坪村。恩施市9个: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戽口村、白果乡金龙坝村、白杨坪乡麂子渡村、熊家岩村、龙凤镇龙马村、青堡村、沐抚办事处营上村、三岔乡莲花池村。鹤峰县7个:铁炉白族乡细杉村、邬阳乡斑竹村、五里乡南村村、下坪乡岩门村、燕子乡董家村、中营镇大路坪村、走马镇官仓村。建始县2个:高坪镇大店子村和茅田乡耍操门村。来凤县5个:百福司镇南河村、舍米湖村、兴安村,三胡乡石桥村、黄柏村。利川市3个:柏杨镇水井村,沙溪乡荷花村张高寨,团堡镇野猫水村。咸丰县3个:大路坝区蛇盘溪村、高乐山镇沙坝村、黄金洞乡麻柳溪村。宣恩县5个:高罗镇小茅坡营村、板寮村、椒园镇庆阳坝村、沙道沟镇彭家寨、万寨乡五家台村。

2.2 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7部局共同组织评选的,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反映了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全国有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43个中国传统村落,主要涉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5个少数民族。其中,巴东县0个。恩施市5个:白果乡金龙坝村、崔家坝镇滚龙坝村、红土乡天落水村马弓坝组、盛家坝乡大集场村、二官寨村。鹤峰县5个:铁炉白族乡铁炉村、细杉村、五里乡五里村、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走马镇白果村。建始县1个:花坪镇田家坝。来凤县11个: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新安村、大河镇独石塘村、冷水溪村、五道水徐家寨、革勒车乡鼓架山村铁匠沟、旧司镇板沙界村、漫水乡兴隆坳村落衣湾、渔塘村上渔塘、三胡乡黄柏村下黄柏园、三胡乡石桥村。利川市10个:柏杨坝镇水井村、凉雾乡海洋村、毛坝镇人头山村、山青村、石板村、向阳村,谋道镇鱼木村、沙溪乡张高寨村、忠路镇老屋基老街、长干村张爷庙。咸丰县5个:大路坝区蛇盘溪村、甲马池镇马家沟村王母洞、尖山乡唐崖寺村、坪坝营镇新场村蒋家花园、清坪镇中寨坝村郑家坝。宣恩县6个:高罗镇大茅坡营村、椒园镇庆阳坝村、沙道沟镇两河口村、晓关乡野椒园村、白果村黄家寨、长潭河乡两溪河村。

2.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全国现共有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恩施州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沙道沟镇两河口村,但是尚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4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文化部共命名了96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3个:巴东县溪丘湾乡(堂戏)、沿渡河镇(堂戏)、野三关镇(撒叶儿嗬)、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板凳龙)、三岔乡(傩戏)、太阳河乡(民歌)、鹤峰县走马镇(歌舞)、建始县长梁乡(吹打乐)、来凤县百福司镇(摆手舞)、旧司乡(地龙灯)、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歌)、咸丰县朝阳寺镇(地盘子)、宣恩县(宣恩耍耍)。

2.5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组织评选的,是景观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较高并已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形成一定旅游规模,人居环境较好,服务监督管理较好的建制镇、集镇和村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核心景观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示范镇、村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旅游业发展,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全国现共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44个、名乡24个、名村185个。

恩施州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只有建始县花坪镇小西湖村,没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与名乡。

2.6 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与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增强小城镇功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美丽宜居小镇是指风景美、街区美、功能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建制镇。美丽宜居村庄是指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行政村。美丽宜居小镇、村庄的核心是宜居宜业,特征是美丽、特色和绿色。我国现共有190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565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3个: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宣恩县高罗镇板寮村、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但尚无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示范。

2.7 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与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为宣传推介农事景观,扩大影响,培育品牌,丰富休闲农业发展类型,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农业部2013年起开展了以宣传推介一批独特农事景观(如油菜花、桃花、梨花、向日葵、梯田、茶园、稻田、渔作和畜牧转场等)的“中国美丽田园”。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保护我国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农业部近年来以特色民居村、特色民俗村、现代新村、历史古村4类开展了年度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依据自然生态美、生活幸福美、文化和谐美、创新引领美,结合农业部以及住建部等部委推荐,2013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推介活动。迄今为止,全国共有247个“中国美丽田园”、10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52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0个“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恩施州仅有“中国美丽田园”1个:恩施市大峡谷梯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其中,特色民居村是来凤县石桥村和土家寨村;特色民俗村为咸丰县钟塘村;现代新村是利川市主坝村。该州还没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称号与品牌。

3 恩施州国家级贫困县与国家级贫困村

恩施州现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巴东县、恩施市、鹤峰县、建始县、来凤县、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和300个国家级贫困村。其中,巴东县有40个国家级贫困村,恩施市40个、鹤峰县30个、建始县40个、来凤县30个、利川市50个、咸丰县35个、宣恩县35个。

4 基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的恩施州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

4.1 申报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实施与传统工农业相关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性保护

调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关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等,收集、整理与传统工农业相关的技艺,尤其是传统土特产制作技艺、传统织锦制造技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分析传统特产的传统知识与地理标志人文因素,向文化部申报相关的技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宣恩火腿、金丝桐油、坝漆、土家腊肉、土家油茶汤、土家族合渣、土家族榨广椒等传统制作技艺,土家族织锦、苗族织锦、侗锦织等制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等营造技艺,苗族银饰、侗族银饰等锻制技艺,并重点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相关传统特产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是恩施宜红茶、恩施桐油、恩施坝漆、恩施土家腊肉、恩施土家油茶汤、恩施土家族合渣、恩施土家族榨广椒、恩施土家族织锦、恩施苗族织锦、恩施侗锦织等,实施与传统工农业相关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性保护[17]。

4.2 创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

调查恩施州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重点收集与整理水稻、茶叶、果品、魔芋、中药材、桐油、生漆、烟叶、蚕桑等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农事景观、农业历史、土地利用系统、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向农业部重点申报宣恩伍家台贡茶文化系统、利川马坝宜红茶文化系统、宣恩木龙寨贡米稻作生态系统、恩施大峡谷梯田系统、利川汪营稻鸭共生系统、宣恩李家河贡水白柚种植系统、恩施红土富硒魔芋生态系统、利川团堡山药种植系统、恩施板桥党参生产系统、利川福宝山黄连生产系统、恩施新塘紫油厚朴生产系统、宣恩五倍子生产系统、利川坝漆生产系统、来凤金丝桐油生产系统、建始高坪白肋烟种植文化系统、鹤峰五里烤烟生产系统、来凤旧司蚕桑生产系统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并力争创建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从而推进旅游精准扶贫。

4.3 保护农业地方生物遗传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

调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地方生物遗传资源,制定农业地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规划,重点保护恩施黑猪、恩施山地水牛、恩施黄牛、恩施马头羊、利川马、恩施麻鸭、景阳鸡、恩施土鸡、华中中蜂和云贵高原中蜂、清江白甲鱼、恩施娃娃鱼、恩施螃螃、清江泉鱼、清江洋鱼、清江鮰鱼、卯洞角角鱼、沿渡河沙泥鳅等地方动物品种,以及水稻、马铃薯、玉米、红薯、茶叶、烟叶、药材、魔芋、食用菌、果树、油桐、生漆等地方种植品种,并以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为重要地理标志因素,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发展以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为基础的区域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从而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4.4 提升中医药与少数民族医药,推进传统医药现代化

调查恩施州土家族医药、侗族医药、苗族医药、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加强中药材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的试点与论证,借鉴相邻地区的相关成果与经验,实施传统医药传承发展提升,并向文化部申报相关的土家族医药、侗族医药、苗族医药、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传统土家族医药、侗族医药、苗族医药与中医药的特色,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传统医药现代化。

4.5 抢救民间文学艺术,发展文化产业与本土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部申报相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发展基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文化产业,弘扬与繁荣本地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育与大众教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进中小学课本课程,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4.6 利用品牌类文化遗产,培育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品牌

收集与整理恩施州传统标记、传统名称、传统符号、老字号等,保品牌类文化遗产,其中,有地理标记产品,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老字号可向商务部申请中华老字号[16],从而发展与利用品牌类文化遗产,培育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品牌。

4.7 建设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传承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

调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村寨与社区的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现等,继续申请并加快建设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建设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发展村寨与社区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尤其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4.8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争创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及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加强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积极组织相关的申报,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与名乡及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并争创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4.9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与旅游精准扶贫

主要基于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达等,结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国家贫困村等,开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参加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打造旅游区域品牌,发展品牌旅游,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与旅游精准扶贫。

4.10 推进信息化与知识化发展,实施基于传统知识的智力精准扶贫

推进恩施州信息化与知识化发展,重点发展基于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达等地理标志特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促进农村产业扶贫。加强推广地理标志特产、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等电子商务、“O2O”、“互联网+众筹”、“移动互联网+双微”等,推进“互联网+传统知识+精准扶贫”、“互联网+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互联网+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等扶贫模式,从知识、科技、信息等方面,实施基于传统知识的智力精准扶贫。

5 小结与建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存在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00个国家级贫困村,有丰富的传统知识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有利川灯歌、宣恩薅草锣鼓、土家族打溜子、长江峡江号子、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撒叶儿嗬、地龙灯、肉连响、南剧、灯戏、傩戏、三棒鼓、恩施扬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无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这一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没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中华老字号。该州拥有丰富的农业动植物地方品种。

恩施州有3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涉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共4个少数民族)、43个中国传统村落(主要涉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共5个少数民族)、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3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1个中国美丽田园、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但没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与名乡、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示范、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

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角度,分析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申报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实施与传统工农业相关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性保护;(2)创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3)保护农业地方生物遗传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4)提升中医药与少数民族医药,推进传统医药现代化;(5)抢救民间文学艺术,发展文化产业与本土传统文化教育;(6)利用品牌类文化遗产,培育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品牌;(7)建设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传承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8)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争创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及中国十大最美乡村;(9)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与旅游精准扶贫;(10)推进信息化与知识化发展,实施基于传统知识的智力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 郭翔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5):22-24.

[2] 马玉荣.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J].中国经济报告,2017(11):15-19.

[3] 董峻,高敬,侯雪静,等.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N].中华工商时报,2018-01-02(4).

[4] 常红,王欲然,贾文婷,等.习近平“绿色治理”观:世界认同体现中国担当: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10):2,143.

[5]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28-30.

[6] 孙志国,殷瑰姣,戴光忠,等.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区传统知识保存[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12):130-133,137.

[7]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160-165.

[8]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70-174.

[9] 柏贵喜.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0] 俞金香.三农议题中农业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农业遗传资源权的确立为核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1] 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2] 鲁索,黎青松.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3] Jarvis D I, Padoch C, Cooper H D. Managing biodiversity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14]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问题动态参考年度辑要(2016)[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15]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6] 方志先,廖朝林.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7] 孙志国,刘之杨,钟儒刚,等.武陵山片区中华老字号的保护与传承[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29-133.

猜你喜欢

恩施土家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Dancing for theDead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与文化遗产相遇
土家族情歌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Tough Nut to Crack
飞檐走壁
恩施新农人:农业互联网创业七年走过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