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季晚稻田落粒谷生长结实现象与控制手段

2018-01-18戴清明邓家旋邓龙飞杨建波刘依依邹钦旋汤必军

作物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成苗遗留晚稻

戴清明,邓家旋,邓龙飞,杨建波,刘依依,邹钦旋,伍 荣,汤必军

(汉寿县农业局,湖南汉寿415900)

湖南省5月中下旬气温高,雨水充沛,是稻田植物系统快速萌发生长季节,一季晚稻高产播种季节一般选在5月。先年(季)水稻收割时遗留在田间的落粒谷粒在此时同时萌动、生长,并有结实的现象。落粒谷既争夺营养,影响当季水稻高产;也生长异常,或早熟,或青蔸。各级农资经销商与农技推广部门都在寻找控制落粒谷生长的手段。笔者综合20多年田间观察与跟踪调查一季晚稻田中落粒谷形成与分布、生长发育及其对一季晚稻生产的危害,提出了几点生物与化学防除建议,以确保一季晚稻高产稳产。

1 一季晚稻田落粒谷分类

1.1 按熟期分

一季晚稻田落粒谷按熟期可分为:早熟型、同熟型与晚熟型。早熟型比正季播种一季晚稻早熟3 d以上,同熟型与正季所播种水稻同期成熟,晚熟型比正季所播一季晚稻明显迟熟,形成青蔸。

1.2 按属性分

一季晚稻田落粒谷按属性可分为多年生和上季稻两种。

(1)多年生。此类一般是前几年的落粒谷,自生自繁,形成单独的杂草性水稻,也就是“稆”,又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和“杂草稻”。因其植株松散,生长矮小,分蘖小且扁蒲,叶披,叶淡,成熟期早,极易落粒,风吹即掉(风脱型),穗着粒稀疏,粒中长形,谷壳为金黄或浅褐色,糙米麸皮多为红褐色或浅红色,千粒重小,混入后影响稻米品质。其种子自然越冬能力强,种子发芽率高,且生长旺盛,影响田间栽培稻生长。稆稻熟期株高在85~95 cm,穗长16.2~28.5 cm,每穗总粒数在58~125粒,结实率在62.5%~90%,千粒重17.5~20.3 g。

(2)上季稻。为先年或上季稻谷遗留在田间,自生自长并结实的水稻。生长习性、植株形态、生育期、谷粒与米粒等基本与上季稻相近,是上季稻的二代表现,只是田间仍有早熟、中熟和迟熟等分离现象。

据1996~2018年的跟踪调查,田间落粒谷发生比例:稆稻一般在0.5%~2%,上季稻落粒谷占1%~22.5%。

2 影响落粒谷生长结实的因素

2.1 落粒谷遗留量

(1)收割方式。据对人工收割、撩穗收割和机械收割的多年调查比较,其田间上季稻谷遗留量依次为192、217.5和 583.5 kg/hm2,依次占上季稻谷的2.87%、3.23%和8.62%,落粒谷成苗占稻株的0.45%、0.86%和1.98%。这是正常成熟与正常收割天气下的结果,也是机械化收割时机械正常运行的结果。

人工收割时,若在88%、92%、95%和100%成熟度时收割,其稻谷遗留率分别在2.68%、3.54%、5.82%和7.23%;若过熟收割,人工收割的遗留率达到10%以上。稻田落粒谷成苗所占比例分别在0.38%、0.52%、0.88%和1.5%,且主要分布在田边。

机械收割时,若收割机运行过久、机手操作不当、收割时天气不太适宜且品种落粒性极高时,其田间稻谷遗留率一般都会超过12%,即机械收割平均遗留在田间的落粒谷在811.5 kg/hm2以上,落粒谷成苗占稻株的比例一般在2%~22.5%。

(2)稻谷成熟度。稻谷成熟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落粒谷的萌发。调查发现,上季稻成熟度分别为80%、85%、90%、95%和过熟状态收割时,落粒谷在一季稻生长季节萌发率一般为5%、7.8%、11.5%、15.2%和18.5%。

(3)品种落粒性。上季稻品种的落粒性强弱直接影响着收割时遗留在稻田的落粒谷多少,落粒性差的品种田间遗留量小,在一季稻季萌发成苗的极少,反之亦然。

(4)收割精细度。精细收割的田间遗留落粒谷少。收割机收割时,田边地角往往会遗漏,落粒谷也较多。收割机机头抬高超出适宜范围,弱小穗因株高不及割台高而遗留在田间成为落粒谷。

2.2 先年天气状况

(1)收割时遇阴雨天。不少机手因抢进度在叶面有水时抢收,因湿谷易附着在湿叶上被鼓风机吹落田间,形成落粒谷。

(2)冬季天气。冬季雨水多时,部分落粒谷浸泡时间较长,会失去萌发能力。若冬季田干晴天多,落粒谷萌发率较高。

2.3 耕作方式

(1)冬泡田少。调查发现,冬季田间干爽的排田和高岸田落粒谷成苗率达到4%~15%,而冬泡田和冬水田的落粒谷成苗率仅0.2%~1%。

(2)直播栽培田多。一是传统直播栽培时,当季稻与落粒谷同生同长,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办法。二是历年直播稻田的落粒谷经多季与栽培稻同播同生同长,已经驯化成田间的杂草稻——稆。

(3)澄田时间长的田多。观察发现,将耕整好的稻田澄浆3~5 d的与澄浆1 d的落粒谷平均成苗率分别为2%~5%和0.2%~1%。

(4)人工栽插田少。观察发现,采取人工洗插、抛秧和机械化插秧的落粒谷平均成苗率分别为0.05%、0.15%和0.12%。

2.4 除草剂

根据观察,播种或插秧后施用封闭除草剂的田间落粒谷自生苗明显轻于未施用的。

3 控制措施

3.1 改革耕作制度,实行轮作

首先是改传统的撒直播为机械化起小垄点直播、机械化插抛秧,或人工插秧,利用秧苗生长的时间差异,以大苗压自生苗。还可改一季稻为双季稻,错过落粒谷自生苗萌发高峰。水旱轮作也是控制手段之一,可有效减少自生苗生长[1]。

3.2 精耕细作,壮芽播种

(1)精细耕整。稻田必须坚持全层翻耕,精耕细作,将表层落粒谷翻压到田泥深处。有条件的可采取旋耕与打浆工艺相结合,使稻田表泥融和平整。坚持使用平田器平田后播种与插、抛秧,尽量减少田间水凼。冬闲田可在春后适当提早春泡。

(2)壮芽播种。坚持催壮芽播种。标准壮芽比落粒谷发芽会早7~10 d,播种后能尽快占居温光与空间资源,实现了壮苗压自生苗。

3.3 及时封闭与化学防除

播种后24~48 h内用扫弗特、丙草胺、丁草胺进行封闭,减少落粒谷萌发或萌发后因长势趋弱而死亡。抛插后进行苗后除草时,加丙草胺进行二次封闭,防止迟发早熟型落粒谷成苗[2]。

3.4 收割后放牧鸡鸭

不论采取何种收割方式,水稻成熟收割后一般都有375~750 kg/hm2落粒谷遗留在田间。收割后可在田间放养或放牧鸡鸭,让鸡鸭检食落粒谷。稻虾田可适当推迟淹水时间,让小龙虾摄食落粒谷。

3.5 及时拔除

当田间能确认是落粒谷自生苗时,集中区和零星的都可以人工拔除,田边的可用灭生型除草剂杀除。

猜你喜欢

成苗遗留晚稻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日照对安康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影响
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方法与软件
晚稻帖(外一首)
许林涛作品
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