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至县猕猴桃贮藏保鲜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2018-01-18朱建斌孟军政段眉会曹改莲

中国果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周至县气调冷库

朱建斌,孟军政,段眉会,曹改莲

(1.陕西省周至县制冷气调工程学会,陕西周志 710400;2.陕西省周至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陕西周志 710400;3.陕西省周至县农业局,陕西周志 710400;4.陕西省周至县果业局,陕西周志 710400)

周至县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猕猴桃之乡”,地处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地理位置、土壤气候条件均为猕猴桃的最佳适生区。1992年周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将猕猴桃生产作为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型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努力,产业发展迅速,依山、临路、沿河筑起了百里猕猴桃绿色长廊。现在全县种植猕猴桃面积已达2.77万hm2,挂果面积2.3万hm2,鲜果产量49万t,猕猴桃年产值30亿元。全县建成贮藏保鲜冷库2600座,其中千吨以上气调库26座,年贮藏能力30万t,贮藏保鲜业已成为猕猴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保障和新亮点。

1 周至县猕猴桃贮藏保鲜业的发展历程

1.1 贮藏库的起源与发展

猕猴桃为多汁浆果,产后极易变软腐烂,果实采收借助贮藏保鲜技术,才能达到季产年销、延长供应期的目的。1993年,陕西省科技厅中华猕猴桃科技开发公司率先在周至县辛家寨建成800t猕猴桃专用冷库。1994年该冷库在中国林业科学院贮藏保鲜专家王贵禧博士的指导下,采用大帐进行秦美、海沃德猕猴桃气调贮藏保鲜获得成功。随后,县供销联社在猕猴桃产区司竹、青化、终南、马召等基层供销社内兴建冷库,进行低温+大帐气调贮藏猕猴桃,总库容量约8000t。同时期,县农业、林业、水电、商业等部门也积极投入资金,纷纷建成规模较大的冷库,总库容量15000t。冷库建设带动了猕猴桃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加之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拓,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周至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兴办猕猴桃贮藏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冷库建设,极大地调动了投资兴建冷库的积极性。社会各界果商都不断投资兴建冷库,富裕起来的果农也积极参与冷库建设[1]。

近几年,周至县政府有关部门扶持引导兴建现代化千吨冷库或气调库(CA)20多座,分布在全县乡村。据调查,目前周至县贮藏保鲜库的现状是冷藏库数量多,气调库少,中小型库多,大型库少;技术、设备一般(甚至较差)的多,技术、设备好的少。多数贮藏库的运营还没有真正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硬件设施出现故障引发贮果质量损失率高达35%左右。

1.2 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周至猕猴桃贮藏业发展初期,虽然气调库和冷藏库发展迅速,但学习先进保鲜技术的意识不强,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的更少,简单地认为只要将猕猴桃收进库,自然就能达到保鲜的目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果实入库前,需要提前2~3d将库温降至(-2~0)℃;果实采收还要测定成熟度指标,科学掌握采摘时期,采后果实要在24h内入库降温预冷、杀菌、防腐以及针对不同贮藏时期(前、中、后)科学调控保鲜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等等。许多农户对此不了解,造成对贮藏果实在库内发生软化腐烂的重要因素和控制技术不熟悉。贮藏猕猴桃初期由于以上技术和环节因素的管理不到位,贮藏库损失惨重,造成全县80%的冷库亏本[2]。例如1999年猕猴桃入冷库后很快变软,出库后很快腐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00万元;2002年,猕猴桃贮藏的腐烂损耗率平均在30%~40%,最高的达到60%,最低也在10%左右;2005年普遍提前采收,全县冷库在10月9日收购基本结束,而此时,正是通常年份开始收购的时节,结果有50%的冷库贮存果发生严重冻害,出现了“硬库”现象,在春节前后,多数冷库腐烂率高达50%以上,出现严重的经济亏损。

近年来,大多数冷库开始重视保鲜技术学习和研究,不少冷库结合多年实际操作总结摸索出一整套管理方法和工艺参数,懂得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和保鲜工艺技术必须配套使用才能收到理想效果。目前,全县40%的贮藏库采用低温(0±0.5)℃高湿冷藏保鲜技术;60%的贮藏库采用冰温(果肉冰点+0.6℃)高湿保鲜技术;有些还采用冰温+大帐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1.3 猕猴桃销售状况

在猕猴桃产业中全县从事营销活动的经纪人约有5000多。因贮藏库缺乏自主营销能力,猕猴桃销售主要是靠等客商上门。针对国内猕猴桃消费热由北京、哈尔滨、上海等大城市兴起的实际,周至县委、县政府组织精兵强将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举办猕猴桃促销信息发布会,走出去开展推介宣传,设立周至猕猴桃专营店,积极组织参加国内一系列展销会、博览会、评奖活动等,并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西安猕猴桃暨名优果品展销订货会。通过宣传促销,提高了猕猴桃的知名度,使周至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销售集散地,猕猴桃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打开猕猴桃销路,摆脱地摊经营,走进了水果超市,由北方市场拓展到南方市场,由国内市场打入了国际市场。大型贮藏保鲜企业在国内批发专业市场及超市都设有销售网点;电子商务营销队伍逐渐形成,目前国内超市销量占总销量的40%以上,网上销售量约占总量的2%~3%,出口销售量约占总销量的1%左右[3]。

2 周至县猕猴桃贮藏保鲜业的发展策略

2.1 开展贮藏设施升级改造,提高贮藏产品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国际市场而言,随着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大猕猴桃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和份额;周至猕猴桃如何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对猕猴桃贮藏业来说,提高贮藏技术,提供国内外市场认可的商品质量是关键,气调贮藏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先进贮藏技术,是保障贮藏产品保鲜质量的有效手段。果品气调库用于商业贮藏在国外已有70多年的发展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80%~90%果品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新西兰猕猴桃气调贮藏为总产量的30%以上,而且经过气调贮藏的果品价格可上浮30%~40%。1994年,陕西省科技厅猕猴桃科技开发公司在周至辛家寨冷库采用大帐气调贮藏猕猴桃秦美、海沃德获得成功。随后扩建、新建冷库,采用在冷库中使用大帐的方式进行气调贮藏猕猴桃,年贮藏能力达3000多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全县建成带有大帐气调贮藏的冷库70多座,由于缺乏贮藏保鲜知识和管理技术,使用过程中问题不断,后期基本都当作普通冷藏库使用,将这些贮藏库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采用全自动气调设备,实现库内大帐气体成分智能化管理,升级成为猕猴桃贮藏保鲜的先进设施,充分发挥大帐气调和新建(CA)气调库的作用,是目前周至猕猴桃贮藏业与国际猕猴桃贮藏技术接轨,提高贮藏保鲜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应成为周至县近期猕猴桃贮藏保鲜业发展的方向。

2.2 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目前猕猴桃采后大批量商业贮藏保鲜方法主要有冷藏、气调贮藏(MA或CA贮藏)。冰温贮藏是控制精准贮藏温度的冷藏技术,对猕猴桃贮藏保鲜效果明显。冰温贮藏猕猴桃在国内始于2006年,天津商学院与日本大青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开展的“冰温技术运用”课题研究,猕猴桃的冰温贮藏保鲜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随后2007年,周至县制冷气调工程学会课题组科研团队和陕西省猕猴桃科技开发公司冷库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历时7个贮藏年度,开展应用冰温与低温两种温度贮藏猕猴桃的对照试验探究,结果表明:利用冰温保鲜技术可以明显抑制果实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软腐率。冰温贮藏相对于普通冷藏有效地降低了果实呼吸强度,抑制了果实的新陈代谢,更好地保持了果实原有品质、风味,延长保鲜期[4]。

2013年,周至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与周至县制冷气调工程学会以此项技术为主共同申报的《猕猴桃贮藏保鲜工艺研发推广》,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及周至县各级政府支持获奖单位推广贮藏保鲜技术,为猕猴桃产业的补短板贡献科技力量。强化周至猕猴桃试验站和周至县制冷气调工程学会的职能,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对猕猴桃产业中技术的研究,重视和加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对推动周至乃至我国猕猴桃产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猕猴桃要以品牌取胜,目前无论从贮藏保鲜条件还是从果实品质来看,都没有优势可言。果农和果库都缺乏“标准化理念”和“质量意识”,所以果农“重产轻质”,果库“重收轻管”。据调查,周至猕猴桃果园的优质果率为20%~30%;礼品标准果仅有0.5%左右,冷库出库商品果率25%左右。新西兰猕猴桃智能化精选分级商品果率达90%,全部出口外销。世界各国都视猕猴桃品牌为生命,为了保证猕猴桃质量,新西兰出口猕猴桃日期由政府规定(一般在5月初),一定要在这天午夜后一分钟,猕猴桃才能装机运往欧洲各地。在荷兰还要特地为猕猴桃水果上市举行隆重的典礼。周至猕猴桃上市质量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为此,县果业局与技术监督局都重新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猕猴桃生产鲜果、贮藏、包装等标准,实施猕猴桃果实的标准化管理,对绿色有机猕猴桃走向世界水果市场尤为重要。

2.4 落实“一带一路”,发展猕猴桃产业

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60%,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要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构想,让周至猕猴桃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水果市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与实施猕猴桃果实全程质量控制的标准体系,密切注意沿线国家果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变化动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ISO9000等系列标准、GAP标准和HACCP标准等的认证工作,利用、维护、唱响周至“中国猕猴桃之乡”地方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益,促进猕猴桃产业的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贸易组织的大好机会,在国际市场真正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给猕猴桃产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让猕猴桃变成周至养出的“金蛋蛋”,托起周至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刘亚令,李作洲,姜正旺.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结构及其种间杂交渐渗[J].植物生态学报,2008,(3):704-718.

[2]屈振江,周广胜.中国主栽猕猴桃品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7,(4):257-266.

[3] 贺文丽,李星敏,朱琳,等.基于GIS的关中猕猴桃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1,(22):526-533.

[4]黄宏文.猕猴桃驯化改良百年启示及天然居群遗传渐渗的基因发掘[J].植物学报,2009,(02):127-142.

猜你喜欢

周至县气调冷库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气调贮藏技术在苹果储藏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我国气调贮藏技术在果蔬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善良不会被辜负
浅谈周至县老县城城墙遗址保护构想
周至县猪瘟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
周至县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柜式气调冷库在中小型船舶上应用
抗菌蛋白涂膜协同气调包装对牛肉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