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乡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1-18高庆

中国果菜 2018年7期
关键词:林果树种乡镇

高庆

(甘肃省东乡县林业局,甘肃东乡731400)

东乡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280d,年降雨量300mm。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类型以山地黄绵土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截至2015年底,全县林果栽植面积6000hm2,林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结合东乡县各种林果业栽培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林果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栽培零散,产业规模小

目前东乡县相对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仅有河滩镇2000hm2花椒生产基地和唐汪镇沿河川万亩大接杏生产基地,其它均为零星栽植,产业化基础薄弱。

1.2 经营管理粗放,单产效益不高

东乡县果园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大多处于粗放管理阶段。普遍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操作不到位,果园资金投入少,简易化、省力化、标准化栽培及肥水一体化配套设施不全等一系列问题,低产、低质、低效果园占比大。

1.3 产业链条较短,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大宗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不足的现象[1,2]。目前,东乡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不适应市场需要。产后环节薄弱,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销售网络不健全,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成本高,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缺乏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果农协会(专业合作社)。果农与终端市场的有效联结机制不完善,东乡县果园乡的早酥梨因销售困难导致的大规模砍树就是一个例子。

1.4 科技服务薄弱,标准化程度不高

现有林业技术体系与产业发展不适应,针对高海拔旱作条件下的果园配套设施不完善,集雨保墒、自然灾害防控、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推广不到位,林果产品良莠不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发展林果产业的建议

2.1 调整优化生产建设布局

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适度开发,规模发展”的原则,在现有林果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实现特色优势林果产业向4个适宜区集中。

2.1.1 北部沟壑区

北部沟壑区包括大树、北岭、龙泉、考勒等5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基础薄弱。沟坡应适度发展文冠果、黑果枸杞、玫瑰等生态经济林树种,发展花椒、山杏等林果树种;沟谷应规模发展红果枸杞、油用牡丹等林果树种。

2.1.2 中部沟壑区

中部沟壑区包括锁南、春台、沿岭、汪集、风山、车家湾、高山、柳树、东塬等9个乡镇,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好。沟坡梁峁应适度发展文冠果、仁用杏等生态经济林树种,规模发展花椒、黑枸杞、油用牡丹等林果树种;沟谷川道规模发展早酥梨、软儿梨等林果树种,沟谷阳坡小气候条件较好地段适度发展桃、李、大接杏等林果树种。

2.1.3 南部丘陵区

南部丘陵区包括坪庄、百和、关卜、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等7个乡镇,自然条件较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沟坡梁峁规模发展皮胎果、早酥梨等林果树种,大力发展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等大宗药材;沟谷重点发展早酥梨、玉露香、黄冠梨、油用牡丹等林果树种。阳坡沟谷小气候条件较好地段可栽培桃、李、大接杏等林果树种,打造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

2.1.4 东西川塬区

东西川塬区包括达板、唐汪、河滩3个镇。该区自然条件好,有完备的灌溉系统,是林果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最佳区域。提质增效唐汪大接杏、包核杏花椒等林果树种,引种推广核桃、油桃、樱桃、红枣、柿子、鲜桃、苹果等特色品种,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

2.2 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2.1 二阴地区中草药生产基地

涉及坪庄、百和、关卜、那勒寺4个乡镇,建设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生产基地。近几年价格估算,每667m2均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

2.2.2 川塬区花椒优质丰产基地

涉及河滩镇的10个村社。该基地应配套实施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实现提质增效后,平均每667m2增产15%以上。

2.2.3 中部山区油用牡丹生产基地

涉及东塬、柳树、关卜、锁南、风山、车家湾等6个乡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牡丹专项资金,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5年进入盛果期,每667m2均产种300kg以上,平均产值6000元以上。

2.2.4 中北部山区沟道及弃耕坡地枸杞生产基地

涉及大树、北岭、龙泉、考勒、董岭、春台、风山、车家湾、高山、柳树等10个乡镇。当年定植、当年见效,第二年进入丰产期。按近几年的价格估算,每667m2平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

2.2.5 现代观光采摘鲜食果品生产基地

在毛沟、布楞沟、唐汪川、果园川、折达路沿线发展鲜桃、李子、杏、枣等规模化有机果品生产基地,打造鲜食采摘观光旅游长廊。定植3年后进入结果期,每667m2产值可达2500元以上。

2.2.6 那勒寺川道黄冠梨、玉露香现代化栽培生产基地

涉及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4个乡镇。在该基地采用立架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高起点建园,标准化管理,打造现代林果产业生产基地。定植3年后进入结果期,每667m2产值约2500元。

2.2.7 唐汪大接杏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涉及唐汪、达板2个乡镇。在该基地,应推广实施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使产值增加20%以上。

2.2.8 东西川塬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涉及达板、唐汪、河滩3个镇及柳树、东塬、考勒部分村社。发展核桃、红枣、油桃、樱桃、红枣、柿子、鲜桃、苹果等特色品种,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定植3年后进入结果期,每667m2产值可达2500元以上。

2.2.9 中南部山区林果药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基地

涉及坪庄、百和、关卜、那勒寺、锁南、五家等6个乡镇。引进欧里、黑果腺肋花球等生态经济林树种,试种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品种,建立集试验示范观光为一体的中药材品种园,同步提出适宜当地山区的集雨保墒栽培技术,为中南部弃耕山地寻求替代产业。

2.2.10 观光花卉产业带

在关卜、百和、东塬等乡村,利用靠近临夏市的便利条件,承接花卉生产基地转移,培育东乡县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关卜梅滩、百和何闫家等乡村发展较大规模的花卉观赏基地,种植马鞭草、牡丹、地被菊、大花萱草、福禄考、景天等花草,吸引游客观赏。

2.3 加快林果药产业体系建设

2.3.1 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发挥国有苗圃、林果专业组织的作用,按照现代林果产业的发展要求,坚持现代化建圃,高标准出圃,集中发展特色优势林果苗木[3,4]。加快新品种引进和乡土品种选优,提高苗木生产科技含量,增加良种苗木的自给率。

2.3.2 着力构建市场营销体系

多途径开拓林果药产品市场,逐步建立有利于林果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4,5]。按照自产自销政策,大力支持林果药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协会及各类经济组织从事林果药产品营销,逐步建立稳固的营销组织和销售网络。

2.3.3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场、林果大户等各类林果药产业经营主体,增强对广大果农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6]。构建以农户为基础,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林场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经营主体为补充的林果药产业发展模式。

2.3.4 加强林业科技体系建设

充实县林业技术部门和乡镇林业站技术力量,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林果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改善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为广大果农药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7]。

2.3.5 推进林果药产业品牌战略

东乡早酥梨、唐汪大接杏是国内著名品牌,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加大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力度,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加强林果药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把质量关,提高市场信誉度。

2.3.6 积极开展生产技术培训

围绕林果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林果药产业生产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果农药农的生产技能和劳动素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林果药产业劳动者技能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力争经过2~3年努力,在主产乡镇形成稳定的技术队伍,以村社为单位长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猜你喜欢

林果树种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