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的“报复”

2018-01-17佳佳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白海豚海底隧道珠海

佳佳

港珠澳大桥实现全线贯通的时候,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正好60岁,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他已经开始畅想通车的日子。

这一天总算来了,10月24日上午,这条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的海上“巨龙”终于腾空而起,正式通车!

55公里跨海大桥+6.7公里海底隧道,从动工到通车,林鸣带领着4000人的铁血军团“9年磨一剑”,终于将这份杰作摆到了世人面前。

今年61岁的林鸣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能接手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能也源自他跟珠海的特别缘分:在他整整40年的职业生涯里,第一个作品是珠海大桥,第二个是在珠海的淇澳大桥,加上这次的港珠澳大桥,他已经“三下珠海”。

虽然建桥梁是专家,但在隧道工程方面,林鸣从未涉足过,可以说是十足的“菜鸟”,而港珠澳大桥中他负责的恰恰是最具挑战性的“岛隧项目”。

项目一开始,林鸣就把家从北京搬到了珠海,因为工程的建设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深埋沉管隧道,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在海底深处对接,误差只能是几厘米。

“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

而在港珠澳大桥之前,我国的沉管工程加在一起不到4公里。当时我们的海底隧道技术,在不少外国专家眼里,“就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

技不如人,只能低头苦学!

当时世界只有2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

2006年,林鸣前往韩国釜山,希望学习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然而在林鸣向接待方诚恳地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时,却被一口回绝。最终,他们只是乘坐交通船在数百米处转了转就悻悻而归。

接下来,林鸣找到了当时世界上海底隧道技术最尖端的一家荷兰公司合作,结果人家抛出了天价:1.5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人民币。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做了妥协,他希望花3亿人民币只换一个项目框架。

但是,荷兰人戏谑地笑了笑:“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一句话将林鸣团队的尊严碾压殆尽。

而在他们突破港珠澳大桥深埋沉管隧道技术后,当时开出天价的那家公司又特意邀请林鸣去做交流,还在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人生处处都是坑。”合作接连泡汤后,林鸣觉得当时的无助和沮丧用这句网络用语表达再贴切不过了。

从那时起,他就打定主意:“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没日没夜的论证、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一项项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林鸣就这样率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铸就超级跨海通衢的逐梦之路。

组成隧道的33节沉管,林鸣给它们一一标上了序号。从E1到E33,每一节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林鸣眼里,这些就像他的每一个孩子。

沉管的安装,是一个相当复雜的工程,要从工厂把这个重达8万吨的“大家伙”通过船运到施工地点,然后再精准沉放到指定位置,并与前面的沉管对接。

每一次都需要几百人共同上阵,光是从工厂拖到施工点,都需要好一阵折腾。

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安装成功。

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的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2013年年底,在筹备第8个“孩子”——E8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因劳累过度鼻腔大出血,4天内实施了两次全麻手术。

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沉管安装的准备情况。未等身体恢复,他又匆匆回到工地,昼夜监控施工全过程。等沉管顺利沉放对接后,林鸣才下船复查身体。

“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是第一步,每一节都是第一节。”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林鸣心中,也成为他坚定的信条。

在林鸣看来,命运最曲折的是安装第15个“孩子”——E15。

由于恶劣的海况和桥底回淤,E15曾两次被拖回工厂。第三次,团队申请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珠江口的采砂企业全部停工,这样才顺利完成了安装。

“几乎每一节沉管都有故事”,从2013年5月的第一节到2016年10月的最后一节,3年时间,林鸣总算是顺利安置了每一个“孩子”。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答卷向世人证明: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到!

不仅可以,林鸣团队还要做到最好!他们赋予了港珠澳大桥最“长寿”的身板,让它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了120年,远远超出了常规标准。

去年,团队施工时还赶上了超强台风“天鸽”,岛隧桥和2000多名工人都处在台风的中心位置,却安然无恙,让大家对桥梁抗风险能力信心倍增。

如今大桥不仅外表美翻,还秀外慧中。为了避免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他们在前期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附近海域“中华白海豚”的存在。

于是,团队在很多水上作业过程中,在白海豚家族身上也花了很多心思。2010年,这个区域的白海豚大概1200只,到了2016年竟然翻了一倍,成了2400只。

9年间,林鸣没有休过假,人瘦了30斤,头发也已经花白……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大桥上,博弈深海,踏浪伶仃洋。

如今桥通了,林鸣觉得自己最亏欠的是家人。全年无休的工作节奏,让他与家人长期分隔两地。妻子只能在退休后放弃北京的生活,到珠海给他做后盾。

在一次采访中,他曾愧疚地表示,这么多年一次都没有给儿子开过家长会。好在儿子长大后也加入了他的工程团队。有家人在身边支持,也成了他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

平日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林鸣最大的爱好就是跑步。每次他都给自己定好目标,不达目标不罢休。就在大桥通车的前一日,林鸣应约在桥上跑了一次。头顶蓝天为卷,脚下碧海为诗,身边白豚为伴,这一次,他跑得最为痛快!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白海豚海底隧道珠海
海洋中的“大熊猫”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珠海之旅
中华白海豚:好巧,你也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