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2018-01-17卢园园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卢园园

[摘要]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缺乏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等问题,生态文明教育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其他各方面为辅的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提高生态文明观教育的课堂实效性;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树立生态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是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和谐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树立善待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促进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指通过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的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使大学生具备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方针政策。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精神的追求,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前,我们为了实现工业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大自然伤痕累累,同时,人们也接受了大自然的惩罚,如雾霾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等等。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同步建设,社会和谐不仅仅需要人与人之间,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目前而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會的重要一环就是生态建设。为此,近年来,我国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倡导建设节约型政府、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等。不仅如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实效,必须培养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标准不仅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方面,还体现在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方面。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较弱,生态文明知识缺乏,生态文明践行能力较弱。随手丢垃圾、浪费粮食和水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较差。大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理念,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差距。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不被未来社会所淘汰,而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大学生要积极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养成良好的的生态行为习惯。高校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着重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帮助他们养成生态文明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以来,一些高校开始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教育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诸如利用选修课、讲座、课外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界还没有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教育目标也没有提出明确要求,有的高校甚至把生态文明教育等同于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程度的环境道德水平和环境素养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各个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另外,高校的生态环境教育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学校不重视,学生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些都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阻碍因素。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形式不够丰富。目前,我国对非生态环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仅停留在生态文明的常识上,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没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德育教学中去,这就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能常态化。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没有考虑学生的真实诉求,理论与现实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这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好。

(三)生态文明教育重理论,缺乏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文明道德情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促使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将生态文明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体现。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是向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道德情操的培养,学生不能在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责任和自己承担的角色,学生即使有热情,也不知道如何投身环保活动。静态的知识传授多于动态的环境保护实践,这就使得大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和技能很难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自觉和具体的环境保护行为。endprint

三、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形成以学校为主,其他各方面为辅的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生态文明教育要具有实效性,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庭和个人等各个方面的合力。但是,目前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其他主体没有切实发挥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社会应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营造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督促相关部门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

高校作为最重要的教育主体,应主动承担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教育宣传,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扩展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社会发展观、绿色消费观的教育,增强其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只有真正认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才会将生态文明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践行生态文明行为。

另外,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自主编写教材,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家长要发挥榜样的力量,率先垂范,在践行生态文明行为方面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学生作为主体,要主动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加强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能力,做到知行统一,践行生态文明行为。通过政府、学校、教师、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合力,发挥各方面的能动性,形成以学校为主,其他各方面为辅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提高生态文明观教育的课堂实效性。目前,生态文明教育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就是教师,因此,提高生态文明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专业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团队,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普遍化。其次,国家应该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观教育规划纲要,组织专家编写教材,为各个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指明方向。最后,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新型的学科,需要探索新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三)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形成行为的认同,就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从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态道德成为自觉道德,让环保意识成为自觉意识,讓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成为自觉行为。”生态文明教育要得到实效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开展一系列校园生态文明活动,如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生态文明图片摄影展、生态文明画展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要利用国家法定节日如世界环境保护日、植树节、全国无烟日、世界地球日等,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发挥校园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普及生态文明。最后,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到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进行实地参观,也可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我国目前生态文明状况,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紧迫感、现实性和责任感,从而更好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中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