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贝多芬奏鸣曲的美学特色

2018-01-17王洁莹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追求音乐美学奏鸣曲

王洁莹

[摘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具有非常高的哲理性、自省性,音乐旋律柔美、安静、恬美,略微地带着悲凉的色彩,充满了高度强烈的艺术魅力。其中他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较为出名,充分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成为我们后人研究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奏鸣曲;音乐美学;追求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他的作品更为细腻意味深长,最大的特色是作品充满戏剧性,充斥英雄主义气概和积极健康的心态,贝多芬主要通过冲突对比来揭示音乐所要表达的形象,在作品中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是最大的特色。

一、富有创新性的结构美

我们以贝多芬《悲怆奏鸣曲》为例。相比《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个主调为c小调的引子和奏鸣曲式所写成,是整首奏鸣曲式规模最为宏大的乐章。第二乐章是A大调的由两个插部所构成的回旋曲式。第三乐章是c小调的奏鸣回旋曲式。从第一乐章入手,着重分析其中的音乐要素以及情感音调的变化发展,c小调对贝多芬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常在大型的作品里使用c小调,比如《第三钢琴协奏曲》和《第五交响曲》。在《悲怆奏鸣曲》中非常适合c小调,因为它所表达的情绪中饱含酸楚、悲哀。这点在第一章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三乐章也是相辅相成的。《月光奏鸣曲》在首章的情感表达最为细腻,又有伤感,又有柔情;尽管在伴奏乃至主题上变化不大,但通过优美细腻的和声加之音区节奏的变化,向我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波动;第二乐章,如歌的慢板。表现在经过紧张的搏斗之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慰藉。主部主题是淳朴、优美的抒情旋律,响彻着圣咏式的和声和管风琴一般的音响,音乐又陷时隐时现的苦苦思索中。最后,在如歌的旋律感染下,一切变得朦胧起来,作曲家的心情重归宁静。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此乐章充满田园风味,富于幻想性格。此乐章在不断加强的搏斗中表现了热切的渴望和追求。作者想用这一乐章的柔美、轻巧来和第一乐章的冲动、热情形成对比,第一主题优雅而朴实,这个旋律和德国民歌的音调有密切的联系,使我们联想起清澈的牧笛声和淙淙的流水声。它还蕴藏着一种柔肠寸断的悲伤情绪;虽然在中间部分出现了舞曲的音调,但犹如一阵微风,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通过对比《悲怆》以及《月光》可以看出来,贝多芬的奏鸣曲体现出一种英雄性,戏剧性,这是他创作的最基本的一方面。当然少不了生活风俗性,抒情性。

二、独具热情的精神美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中的上品,凭借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月光奏鸣曲在内容、旋律乃至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整个日耳曼民族所崇尚和特有的理性谨慎,它代表了德国音乐家所共有的品质。可以说悲怆这个词汇也难以与贝多芬先生所遭遇的坎坷人生相提并论,不仅是因为悲怆奏鸣曲创作于早期,更是因为贝多芬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只不过是其生活悲凉之一部分而已,其虽欲带领人们感受音乐之情趣,给人讲述人生之悲,同时给人以英雄主义的理想,但生活之复杂与无奈之处重重。“月光”一词出自德国诗人路德维希一雷尔斯塔布,他曾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来形容第一章,这首曲子对于贝多芬来说,与其说是一篇精美的作文,不如说是一篇真实的日记,记录此时贝多芬内心交织着的平静、伤感、愉快、热情与坚定。既朴实自然又热情洋溢。贝多芬一生都充满着苦难,而贝多芬的灵感也正产生于同苦难搏斗的过程中,同样,贝多芬的伟大也正体现在他与命运较量时从不屈服的顽强精神之中。《暴风雨奏鸣曲》创作于1802年,是最受欢迎的奏鸣曲之一。在这首曲目当中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以及坎坷悲凉的戏剧性和民间传统特色,彰显着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這是贝多芬一部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作品,充满了成熟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特色,那深刻的、不幸的戏剧性,那民间歌曲的纯真悲哀,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

三、结语

从贝多芬的一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生活以及创作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当时的反封建斗争密切相关,贝多芬从一开始就作为启蒙主义的崇拜者出现,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不断前进,不断提高,最后成为一位热烈向往法国革命的共和主义者,因为只有他才能在创作上表现出共和革命的自觉性,突出结构美和精神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追求音乐美学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春天的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