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淮北梆子乐队司鼓一职

2018-01-17卢等军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司鼓戏曲艺术

卢等军

[摘要]司鼓是淮北梆子戏曲当中主要的角色之一,我们经常在淮北梆子表演当中见到这种角色的精彩演出,它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伴奏和指挥的因素,也由于它的现场表演感染力十分突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淮北梆子;司鼓;戏曲艺术

在当前强调民族大繁荣、大团结的时期,本文通过对淮北梆子司鼓的艺术形象特征进行研究,尤其对其中包涵的民族性进行重点分析,这对进一步发掘淮北梆子司鼓的精神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在于促进社会对淮北梆子司鼓的艺术形象特征当中所包涵的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知,吸收其中的积极部分,用于构建当代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体系,同时继续发扬相应的文化精神,提高当代民族文化价值的内涵。淮北梆子戏中的锣鼓点也是一种程式,它与表演动作相联系烘托表演动作,使它的角色更加饱满丰富,比如在表现武将时,通过锣鼓点的起霸,可以让演员的动作身姿随着锣鼓点而变化,突出武将的角色特点。

一、淮北梆子戏剧的概述及特点

淮北梆子的唱腔优美动听,曲调板式多姿丰富。它的主体唱腔是以“慢板、二八、流水、飞板”为基础。如“慢板、二八、流水、慢板、大慢板、飞板等,它们风格性强,可塑性大,功能各异,变化丰富,每一种板式都可以自我构成各种大、小不等的完整唱段;并适应各类行当的演唱,表现情绪较为广泛,在诸类唱腔中居于主导地位。淮北梆子格调鲜明,表达感情各见其长,独具特色。如表现极度悲伤的“寒韵”、“哭滚头”,表现激动的“跺头”、“飞板”,表现幽默诙谐的“流水二八”,表现人物庄重的“原板”等。从速度节奏上来讲,有慢、中、快速之分,既有紧打慢唱,又有散唱清补。演唱大小嗓结合,连词帅腔。淮北梆子的角色分为生行、旦行和脸子行三大类。生行包含小生、文武小生、娃娃生、须生(即红脸)、老生、武生六种。旦行包含闺门旦、花旦、彩旦、青衣、老旦。脸子行分别为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行)。每个行当又各有较细的分工,各行又都有兼任配角之责。

淮北梆子源于山西梆子,在皖北大地上已流行了上百年,剧种古老,至今仍保留一定程度上的唱腔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淮北梆子的行当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角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也有用“大本嗓”(真声)吐字,“二本嗓”甩腔。其中净的发音则带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狂奔放。女声各行当,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鳴,声音圆润、音域宽广。淮北梆子的传统表演程式动作粗狂,架势夸张。如黑脸上场亮相时,双手举过头顶,五指分开;推圈走圆场时,右手推圈,左臂随之有节奏地摆动;表示愤怒、急躁情绪时,有吹胡子、瞪眼睛、带活腮、晃膀等动作。其他行当“推圈”时,动作不尽相同。表演除“四功五法”外,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杂耍特技,如“漱牙”、“爬杆”、“滚棚”、“吊鞭子”。在脸谱上则根据人物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表演上外野内秀,激情奔放,生、旦、净、丑,各行有各行的唱腔唱法,包括表演、形体身段都有一系列的程式。

二、司鼓在乐队中的作用

锣鼓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京剧的锣鼓一样,传统乐队锣鼓的主要演奏方式包括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小堂鼓、大堂鼓等。淮北梆子锣鼓节奏分明,音响强烈,能够达到烘托人物性格,渲染舞台氛围的目的。乐队锣鼓中,板鼓的演奏者被称为司鼓,是其他锣鼓乐器的领奏,同时还是舞台的总指挥,戏曲节奏快慢张弛的把握和处理,整体结构等都由板鼓来负责。乐队锣鼓在我国民族戏曲当中十分重要,它有一套固定的鼓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积累形成了完整多样的锣鼓语言、艺术形态、民族风格。戏曲乐队锣鼓吸收了其他戏曲种类的锣鼓形态,几经演变最终成为传统戏曲锣鼓的艺术形态。我们经常看到的有“起腔锣”、“长锣”、“丢板锣”等形式,这些锣鼓套和唱腔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完美的戏曲形态。乐队司鼓的从事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节奏感和记性两方面。

(一)淮北梆子司鼓在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乐队司鼓一职在传统文化的表演当中,比如戏曲当中发挥着一定的指挥作用。传统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财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当中具有固定的模式。而指挥就是这样的一种固定模式下的形态。乐队司鼓通过指挥戏曲表演,进一步规范表演,规范体系,让演出流畅,达到全局掌握,立体呈现。总的来说,乐队司鼓指挥有以下几种,一是衔接乐器和演员表演,比如配合唱、配合演;二是调度整场表演,比如过门儿、引子等。

(二)淮北梆子司鼓在剧目创作中的应用

淮北梆子司鼓一职在剧目创作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鼓是一个乐队演出的灵魂,是灵魂的掌控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剧目都需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完成,鼓的作用是控制情感的节奏和情感的发生方式,这种能力直接反映在鼓的操纵者手里,他首先要依靠自身体会获得情感感受,剩下的创作就需要专业的技术要领来完成。比如淮北梆子的著名剧目有:《渭水河》、《火烧子都》、《伐苏秦》等。这些剧目都是历史剧,它们都含有深刻的历史情感和要素,鼓的演奏人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精准的认识和体会,然后才能将其运用到鼓的具体实践当中。比如在《渭水河》当中,鼓的演奏者要具有宽厚的心理情绪,体会那种苍茫的情怀,通过沉厚的三拍鼓点入场,将历史的沧桑感展现出来,然后利用小锣加快节奏,烘托出其中的人物矛盾和情感冲突,最终展示出那段历史的文化情怀。

(三)淮北梆子司鼓行当的民族文化展示

据考古学考证,在淮北地区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先秦以来,分别由三大族系的若干民族相继聚居于此,在谱写民族历史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淮北梆子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和舞蹈是融为一体的,相随相伴地生存于民族群体的自娱活动中。

我国淮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民族历史越来越灿烂多样,民歌就是其中的一种文化传统。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国,汉族是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它所创造的文化深深影响了淮北地区淮北梆子文化。汉族文化当中的“世俗”文化对淮北地区淮北梆子文化的文明进程影响极大,这种“世俗”的特征与汉族传统世俗总体看基本相同,不同的司鼓角色之间,对世俗的认知和了解都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每一个司鼓的角色都是一副“世俗”相。

三、结语

如何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淮北梆子司鼓艺术特点进行恰当的分析是目前的重点问题。通过淮北梆子司鼓的不同应用,使音乐作品表现形式多元化,使淮北梆子司鼓研究在艺术的发展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尝试,使淮北梆子音乐形态有了更广泛传播的机会。鲜明的区域特色是我国戏曲艺术得以被认同的艺术基础,但长期依靠口头传唱造成地方器乐在音乐文化传播领域中的缺失。淮北梆子司鼓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它的艺术性和司鼓联系很深,相互影响和促进,因此值得重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司鼓戏曲艺术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2019年江西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奏员展演剧照(一)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探讨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