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服装艺术刍议

2018-01-17项丽英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越剧服装艺术

项丽英

[摘要]越剧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表现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上,还表现在舞美的灵动精美上。戏曲服装艺术在戏曲舞台美术中能让观众对人物产生直观的印象与感觉。

[关键词]越剧;服装;艺术

在时代发展、历史演变的今天,戏曲艺术中人物的塑造成为了戏曲的主要表现手段。舞台艺术既是听觉艺术更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更应注重讲究服饰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服饰艺术若能与人物形象相融合,定能使人物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服饰艺术是一门设计的艺术,它要求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物的性情、职业、身份、年龄、爱好和习性,同时还要顾及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经过精心设计的服饰艺术一旦付诸演出实践,人物外型塑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一个人的着装习惯和爱好(偶然性除外),大抵可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特征。在戏曲舞台上,服饰的选择对塑造人物尤为重要。无论什么形式的表演艺术,总离不开人物,而人物又离不开服饰包装。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一经亮相,给观众的直观感受便是他的衣着、容貌。有了服饰与人物关联的前提,观众才会在认可之后,慢慢欣赏剧情和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演员才会渐渐人戏,进而展示人物内在性格特点。倘若张冠李戴、前后矛盾,服饰与人物个性不符,或出现了时代上的阴差阳错,观众就会不买账,人物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戏剧界有句行话“宁穿破,不穿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明的舞美人员在演员登台之前,均会认真思考和衡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性格,以及附在其身上的理性精神,好人坏人全在考虑范围之内。然后根据人物的发展变化,设计出不同的服装。在戏剧的概念里,影视艺术和舞台艺术对服饰的考究相当严格,这就决定了演员的表演风格与表演语素必须和服饰相辅相成,并为人物最后的亮相奠定基础,即定格的亮相。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充分体现了服装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还是舞台人物,都必须借助服装来彰显和塑造性格特征。自从有了表演艺术,伴随着各种演出活动所需要的衣着,诞生了舞台服装,这些区别于生活服装、流行时装的特定的舞台人物外部造型手段,伴随舞台布景与装置、舞台化妆与道具、舞台灯光与音响之间的融合与互补,共创舞台美术视觉效果的辉煌。因此,作为戏曲服装管理者必须从体现人物形象着手,为剧中人物服务。

戏曲服装管理者的职能是管理和使用好服装,最终目的是为剧中人物搭配服装。服装管理包括收挂、折叠、干晒、入箱,使服装整洁、平直,必要时也要进行适当调整和细节修补等。搭配服装包括为演员穿戴服装,做到穿戴整齐又不出错,也为即将上演的新剧目人物搭配服装。

剧目服装,服务于剧目内容和人物舞台美术,是戏剧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舞台美术又是由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响效果等部门组成的。在日常演出時,为了保证质量,服装管理人员要做到勤烫、勤洗、勤晒。许多看过越剧的观众都有一个同感,即越剧服装非常好看也非常耐看,这也是舞美服装管理人员在幕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劳动换来的。

转岗后,笔者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娴熟掌握了剧团所有大小戏的服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服装着装经验。

作为一名专业服装管理者,还必须掌握服装设计理念。研究剧本想要表达的主题,要知道导演用怎样的方式告诉观众这个主题,之后,就要从角色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人手,找到一种准确的服装设计语言,努力通过服装造型来缩短演员与角色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距离,让角色走进观众心中。

在传统越剧《李慧娘》《一钱太守》《狸猫换太子》中,对人物的穿着打扮十分讲究,无论大小人物,都有严格的要求。穿长袍锦缎的代表有身份、有权势、威震一方的人物;着短衣的代表劳苦人民,受气挨饿,有时劳而难获。因此,剧中人物的服装相当得体、相当精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对于现当代作品而言,历史剧和古装戏对服饰要求的难度较大。历史剧中的人物大多是真实的,有原型的,如包拯这一人物,戏曲舞台上是以黑脸穿黑蟒衣的形象出现,以体现其铁面无私与忠义。如果剧中人物与历史人物不符,就会闹出笑话,故要求服饰设计者必须熟悉某一段历史,熟悉某些人物,从而让服装搭配合情合理。

在众多服饰类别中,官帽最难区分。在封建社会中,各朝有各朝的官衔制度,这就要求设计者熟悉掌握。帽子的颜色、大小、高低,帽翅的长短、宽窄,以及帽顶上的装饰,都得有根有据,不得胡来。这样才能让观众看懂人物的官职,了解其职权究竟有多大。官服也一样,皇帝穿龙袍,皇后着凤帔,大臣一类的则以图案和纹饰加以区别。

平民百姓的衣着也得根据人物性格来设计,如廉政越剧《一钱太守》中的章澄水,一顶竹笠,一件布满补丁的粗布衣衫,一双布袜子,一看便知是一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山村百姓。还有其他乡民,从衣着上便可直接看出他们的善良和勤快。

服饰打扮是外型的表现形式,具体到特定的人物身上,就具备了独立的性格标签和性格符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由此可见,通过服饰刻画人物是极为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

演员用行动、心理暗示来塑造人物,是一种意识表演的过渡,而服饰所起到的作用则是从更深层面推动人物向前迈进。戏剧艺术门类既有诸多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影视艺术和戏曲艺术互为补充,这样就提升了服饰的多样化与立体感。

作为一名舞美服装工作者,笔者在多年的服装管理中,总结出了一条“变通”的经验,例如头盔,元帅戴时加络缨佩;一般将领戴时不加络缨佩,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体现了灵动性。服装穿戴也是如此,即寻求职业共同点,吸取相关艺术的方法和经验为己所用,不管是大气的、极有风度的,还是典雅的、极有品位的;不管是精干的、极有风趣的,还是儒致的、极有韵味的,笔者都活学活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服饰运用和管理上多闯新路、多借鉴、多发展,竭尽全力给人物形象增添光彩,想方设法为观众带去美的享受,则是笔者今后奋进的不变之路。endprint

舞台服装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舞台布景、化妆、效果、灯光、道具等都是构架戏曲时空及强化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舞台服装的多种元素搭配与化妆、舞台美术,以及表演艺术、导演艺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化妆造型的关系。舞台服装与化妆造型都属于戏剧人物的造型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角色的形象上,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去揭示无法用语言诠释的角色内容。不同的是,舞台服装以塑造包装演员的身体和整体感觉为目的,而化妆造型则以演员的面部为主。总的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具有范围上的局限性。可以说,服装偏重于角色身份的标识,而化妆造型则偏重于角色表情与神态的刻画。

与舞台美术的关系。舞台服装可以说是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舞台设计、灯光、道具等共同参与戏剧创作,可以为舞台美术提供多姿多彩的视觉形象,更能和舞台美术相互关照、配合,以及互补,塑造丰满、成功的舞台视觉形象。

与表演艺术的关系。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主体,是体现整个戏曲艺术形象的最终载体。舞台服装在表演艺术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与演员的互动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与剧本情景对应的服装,帮助演员找到角色的感觉。同时,协调演员与服装设计师对角色服装理解的差异。只有结合了剧本叙事风格、空间、时间和演员表演艺术的舞台服装,才可以说是合格的舞台服装。

与导演的关系。舞台服装的设计工作都是设计师通过与导演的交流完成的。作为一名舞台服装应用和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服装设计师的意图,按照导演阐述的构思方案,对演员进行试装,检验服装对角色标识性的把握。

应该说,舞台服装管理者不仅要有出众的服装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对多种文化元素的把握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对角色性格的分析能力和敏感的戏曲感觉、积极的人文情怀,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配以好学的品质、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才能对服装的运用了若指掌,将角色身份、性格以服装体现出来。

此外,古人还强调服装与体形、肤色的协调统一。清代的李渔在名作《闲情偶寄》中对着装的合理性就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妇人之衣,不貴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以貌相宜。”

李渔在这里强调了着装首先要与自己的外貌相符合,即使是贵妇,在选择服装时也必须考虑服饰是否与自己的家庭地位相称。否则衣着华丽,也可能丑化了自己。也就是说,在着装时要学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用服装来展示人体的优点,遮盖缺点,达到美化自身的作用。同时,他还谈到人的肤色和肤质也是选择服装的依据,“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肌肤近腻者,衣服可精可粗,其近糙者,则不宜精而独宜糙,精则愈形其糙也。”即肤色白的人穿什么颜色的服装都可以,肤色黑的人,穿浅色服装更会显黑;而皮肤粗糙的人也不宜穿太精致细腻的衣服。

服装设计和着装都注重人一服装一环境的整体和谐,情景交融。除此以外,古代哲学家还认为,凡是美的产品都应兼养人的肉体和精神,就服装而言,应具有美化人体和穿着舒适的双重功能,使人能产生愉悦感,达到“形”和“神”的统一,产生形神兼备、体舒神怡的审美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剧服装艺术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