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脂血对生化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8-01-17蔡永梅王海英李海涛唐秀英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限值生化医学

蔡永梅,杨 萍,王海英,李海涛,唐秀英

临床化学检测方法包括:速率法、比色法、终点法、电极法等,几乎所有方法都是通过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的变化进行结果计算,所以吸光度值变化的因素,如药物、溶血、 脂血等[1]均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医学决定水平是不同于参考值的一个临床上对疾病进行排除或确认的限值。因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疗效监测等。故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程度的溶血、脂血对血清中钾(K)、糖(GLU)、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肌酐(CREA)医学决定水平结果的影响,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12月的门诊健康体检者、住院患者,其血清无肉眼可见的溶血、脂血、黄疸的标本。

1.2 仪器与方法: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K采用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 GLU采用己糖激酶法, UREA采用尿素酶法,CREA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 ALB采用溴甲酚绿法,AST、ALT采用速率法。参考仪器操作手册设置溶血(H)、脂血(L)指数参数。

1.3 干扰物配置

1.3.1 不同浓度的溶血模型配制:收集5 ml肝素化的新鲜全血,离心10 min得到压积红细胞,去除血浆后,加入10 mL等渗的盐溶液,慢慢地颠倒试管10次,1 500 r/min 5 min离心后去除盐溶液。重复洗涤红细胞3次,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颠倒试管10次使其充分混匀。低温保存过夜,隔日解冻至室温后3 000 r/min 30 min离心沉淀红细胞碎片,保留上清液(溶血产物),检测血红蛋白浓度(C)为54 g/L,分别配制不同浓度干扰物浓度,将其与基础血清混匀,比例为1∶9,最终模型管HGB浓度为对照组H0:-(0g/L);H1:+ (0.68g/L);H2:++ (1.35 g/L);H3:+++ (2.70 g/L);H4:++++ (4.05 g/L);H5:++++ (4.73 g/L);H6:++++ (5.40 g/L)。

1.3.2 同浓度的脂血模型配制:将含甘油12.5g的脂肪乳分别配制不同梯度的干扰物(0%、12.5%、25%、50%、75%、87.5%、100%),将不同浓度的干扰物与基础血清混合,比例为1∶9,最终模型管浓度为对照组L0:-(0 g);L1:+(0.19 g);L2:++(0.38 g);L3:+++(0.76 g);L4:++++(0.94 g);L5:++++(1.09 g);L6:++++(1.25 g)。

1.4 各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值和生物参考区间:K3.0 mmol/L、5.8 mmol/L、7.0 mmol/L,3.5~5.3 mmol/L;GLU:2.8 mmol/L、7.0 mmol/L、10.0 mmol/L,3.9~6.1 mmol/L; UREA:3.0 mmol/L、7.1 mmol/L、14.2 mmol/L,2.9~8.2 mmol/L; CREA:40.0 μmol/L、141 μmol/L、530 μmol/L,男性40~106 μmol/L,女性40~88 μmol/L;ALB:20.0 g/L 、30.0 g/L、57.0 g/L,40.0~55.0g/L;AST:30 U/L、60 U/L、300 U/L,男性15~40 U/L,女性13~35 U/L ;ALT:30 U/L、60 U/L、300 U/L,9~50 U/L,女性7~40 U/L。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溶血的检测结果:K、AST、ALT(溶血指数+~++++)、ALB(溶血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有干扰; UREA、CREA、GLU(溶血指数+~++++)、ALB(溶血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无干扰,见表1。

表1 加入不同浓度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医学决定水平H0(-)H1(+)H2(++)H3(+++)H4(++++)H5(++++)ALB(g/L) 20.0019.65±0.8519.57±0.7919.72±0.7320.33±1.06∗21.15±1.16∗21.68±1.09∗ 30.0035.15±1.0634.88±0.8135.15±0.8035.81±0.74∗36.69±0.87∗37.33±0.80∗ 57.0052.63±0.8152.27±0.8352.68±0.7153.38±0.73∗53.83±080∗54.32±0.82∗K(mmol/L) 3.003.63±0.233.81±0.22∗4.05±0.21∗4.56±0.28∗4.90±0.31∗5.19±0.30∗ 5.805.25±0.315.47±0.30∗5.78±0.19∗6.20±0.11∗6.55±0.11∗6.97±0.17∗

注:*与H0管结果比较,P<0.05;轻度溶血:+~++,中度溶血:+++,重度溶血:++++。

2.2 不同浓度脂血的检测结果:AST、ALT、GLU(2.8 mmol/L)(脂血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有干扰; K、UREA、CREA、ALB、GLU(7.0、10.0 mmol/L)(脂血指数+~++++)、AST、ALT(脂血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无干扰,见表2。

表2 加入不同浓度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注:*与 L0管结果比较,P<0.05;轻度脂血:+~++,中度脂血:+++,重度脂血:++++,-:仪器无结果。

3 讨论

医学决定水平是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对低于或高于生物参考区间的各指标的实验结果,临床通常依赖该指标的医学决定水平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因此为了保证给临床提供一个准确的结果,实验室除了检测技术和方法特异性不断提高和完善外,对样本的溶血脂血也应引起重视[2]。本实验中随着溶血指数增加对AST产生正干扰,ALT产生负干扰,与文献报道[3]一致。临床上通常认为20U/L是排除值,低于此水平时可排除多种与AST、ALT增高有关的疾病;60 U/L是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当超过此水平时,多种与AST、ALT增高有关的疾病均应予以考虑,如肝细胞损伤、心肌梗死、肌肉与骨骼疾患、肝后胆道阻塞等;高于300 U/L通常为急性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而一般酒精性肝炎、心肌梗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测定值均在此水平以下。本研究中溶血指数≥++时,AST医学决定水平20 U/L的结果达到甚至超过参考区间上限, 60 U/L的结果均>60 U/L,300 U/L的结果干扰偏差不影响其临床意义 。而ALT医学决定水平20 U/L的结果干扰偏差不影响其临床意义,60 U/L、300 U/L结果低于60 U/L或300 U/L。因此,溶血导致AST、ALT医学决定水平限值的偏差,给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错误的信息。

因临床接近7.0 mmol/L的K样本很少,本实验仅选择了K的低中浓度医学决定水平进行研究。红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是血清的22倍,所以溶血会造成K结果的正干扰[4-5〗,这与本实验结果一致。K限值3.0 mmol/L是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若测定值低于此值,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5.8 mmol/L高于参考范围上限,若测定值高于此值,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溶血指数++时,医学决定水平3.0 mmol/L结果已在正常生物参考区间,5.8 mmol/L结果已超过7.0 mmol/L。当ALB溶血指数>+++即重度溶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溶血时HGB本身颜色对检测的光学干扰,HGB在431和555 nm波长附近均有吸收峰,本研究ALB的检测方法主波长为630 nm,与555 nm接近,增加比色吸光度值,从而产生正干扰[6]。而ALB低于20g/L,一般在肝病患者提示严重预后不良;低于35 g/L时,各种引起白蛋白降低的因素均应列入考虑范围,如肾病、肝功不全、严重的营养不良、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高于57 g/L以上的,应考虑脱水的可能性。因此重度溶血时,医学决定水平20 g/L、35 g/L已无其限值的临床意义。且脂血指数+++即中度脂血时,ALT无法检测出结果,各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差均>10%,K产生正干扰且已偏离低值医学决定水平临床意义,与文献一致[7-8]。

综上所述,溶血脂血样本导致部分生化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偏离其临床意义,且溶血脂血程度越高干扰越显著,尤其对低中浓度医学决定水平限值的临床意义影响更大,故中度、重度溶血脂血样本不适宜直接检测生化项目。

[1] Sonntag O.Hemolysis as an interference factor in cl-inical chemistry[J].Clin Biochem,2002,24: 27.

[2] 王燕.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6,5(22):63-64.

[3] 贺伟.溶血标本对48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012.

[4] 王伟.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47-48.

[5] 黄琼坚.55例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6,18(11)72-74.

[6] 尹玲,张静,吴倩,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1):118-119.

[7] 林景涛,翟锬,代艳杰,等.高脂血对血清酶类活性测定影响及处理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7(15):1542-1546.

[8] 朱征,丁显平,杨敏,等. 高脂血对临床生化测定影响及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3(20):2533.

猜你喜欢

限值生化医学
ICNIRP限制电磁场暴露的导则(100kHz~300GHz)解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