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籼型杂交稻博优7118的选育及应用

2018-01-17王世杰韦明军严意明

种子 2017年12期
关键词:籼稻父本母本

曾 璐, 王世杰, 韦明军, 黄 锦, 李 梅, 严意明

(1.海南临高县农业技术中心, 海南 临高572025; 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530007;3.广西博白县龙潭镇农技站, 广西 博白537600)

博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80年就大面积在广西中部和南部地区晚稻季节种植,由于该系列的杂交水稻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所以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高而且持续时间长,广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00万hm2左右,种植面积排名全国第三,其中,杂交籼稻种植面积约占50%,培育和推广优良杂交籼稻品种是广西长期而重要的农业基础工作。博优7118(博 A/R 7118)是王世杰、韦明军等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水稻专家合作,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成的感光型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在小区试验和区域栽培试验中表现突出,米质优,饭味好,2013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3017号)。

1 选育经过

1.1 恢复系 R 7118的选育

2003年春季在南宁,从[辐恢838变异株(籼)×R 273(籼)]F2的杂交后代中选择抗性、品质优秀的株系,经测交,并结合籼型杂交稻特异标记检测,经过在南宁点连续3年春秋两季加代筛选,至2006年选育出优质籼型恢复系R 7118种群3个优良单株,通过与博A、博ⅢA、龙特甫A、Ⅱ-32A、星火A等不育系测配,筛选出其中1个优势株系,用作博A的特定恢复系,恢复系定名为R 7118。该恢复系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实粒多,花粉量足,熟色好,谷粒细长,米质优。田间表现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有较强抗性,在南宁市春季播种至始穗天数85~90d,主叶17叶。

1.2 母本博A的选定

博A是非常传统的籼型水稻不育系,该不育系配置的杂交晚籼稻品种在华南地区大量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 300万hm2以上,为我国华南地区的水稻栽培作出了突出贡献。博A水稻不育系叶色深绿,分蘖能力强,综合抗性优秀,株型比较紧凑,熟色好,米质较优,丰产性好,较抗白叶枯病。剑叶开张角度较小,剑叶较短,该不育系群体整齐一致,不育性非常稳定,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率结实率高。株高85~90cm,主茎叶片数15~16叶,长势旺,茎基部紫色,剑叶比较挺直,叶鞘浅绿色。穗长22.3cm,每穗总颖花数165,一般情况下无包颈,颖尖紫色,谷粒顶端无顶芒,谷粒长7.3mm,长宽比2.6,千粒重20~22g,谷壳黄色。在南宁市春季播种至始穗80~85d。历经近20年的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为博A不育系的杂交组配和生产制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杂交制种、区域试验、大田推广过程中都有十分丰富的参考模式可以借鉴,是一个制种、推广、应用过程中安全系数都非常高的成熟杂交优势模式。

1.3 杂交组合博 A/R 7118的选育

2004年早造从辐恢838×R 273杂交后代F4株系中选出5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分别与不育系博A等进行测交配组,经过连续多年多点组配、观察、试验,2007年晚造种植观察其F1杂种优势,表现为博A×R 7118组合群体整齐一致,株叶型好,茎秆粗壮,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色好,耐肥抗倒,杂种优势明显。2008年早造用父本7118与博A进行试制,2008年晚造进行大区种植,群体表现整齐一致,杂种优势突出,比对照博优253增产7.3%,生育期相当,组合定名为博优7118。

恢复系R 7118是2002年早稻用辐恢838为母本,以R 273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代筛选,于2007年育成稳定品系“辐恢838//R 273”,命名为R 7118。

2 博优7118在各项试验中的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11年初试,6个试点平均产量510.9kg/667 m2,比博优253(ck)增产6.66%(显著);2012年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505.6kg/667m2,比博优253(ck)增产4.21(显著);2年试验平均产量508.05kg/667 m2,比博优253(ck)增产5.4%,增产点比例80%,全生育期平均118.4d,与博优253(ck)相当。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12.1kg/667m2,比博优253(ck)增产5.96%。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有效穗数16.3万/667m2,株高110.5cm,穗长24.3cm,每穗总粒数162.3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4.9g。米质主要指标(12年):糙米率80.1%,整精米率66.0%,长宽比2.7,垩白米率32%,垩白度3.4%,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含量15.1%;抗性(11~12年):苗叶瘟6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指数47.8%,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7.3~8.3;白叶枯病致病Ⅳ型5级,Ⅴ型7~9级。

博优7118选育系谱图

表1 博优7118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和生育期(2012年)

该品种经2年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给出的建议为:博优7118水稻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感至高感稻瘟病、中感至高感白叶枯病,米质较优,已完成品种试验程序,建议申报自治区审定。

2.2 生产试验

博优7118杂交水稻品种于2012年晚造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在南宁市北部郊区五塘镇组织的看禾选种活动,在杂交晚稻新组合品比(感光组)中表现优秀,平均产量519.3kg/667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6.32%,达显著水平。

表2 博优7118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和生育期(2012年)

2.3 高产试验

2012年晚造,为了验证几个感光品种的生产潜力,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桂中南地区近年主栽的晚稻品种进行综合性状比较试验。博优7118参加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杂交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在博Ⅲ优273、博优629、博优998等10多个感光晚籼主推品种中,博优7118品种熟期较对照博Ⅲ优273晚1~2d,综合性状表现优秀,平均产量537.11 kg/667m2,比对照博253增产7.3%,比对照博Ⅲ优273增产6.2%,收获时田间保持青枝腊杆,熟色好,收获后1周,稻米煮饭食味评价,该品种饭味香,米软硬适中不粘牙,冷饭不回生,食味好。

2.4 自行安排的大区生产试验结果

2009年晚造,选择博优品种比较集中的钦州地区钦南区那丽镇,自行安排连片“100亩”以上的大区种植生产试验,经过多点实际收获产量测试,折合产量537.11kg,比对照博优253增产7.3%,生育期119d左右,与博优253相当。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博优7118属感光籼型三系组合,在桂南感光晚籼稻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18d左右,株高110cm左右,株叶型紧凑,叶片浓绿,叶鞘、柱头、稃尖均为紫色,剑叶挺直,穗型大、集散适中,着粒密,分蘖中等,有效穗数16万~17万/667m2,穗长23~25cm,每穗总粒数175粒左右,结实率83%,谷粒黄色,颖尖紫色,无芒,千粒重25g,耐肥抗倒性强,后期熟色好,田间种植表现较抗稻瘟病。

3.2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1%,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6.0%,粒长6.2,长宽比2.7,垩白粒率32%,垩白度3.4,透明度2级,碱消值4.7,胶稠度64,直链淀粉含量15.1%,蛋白质含量9.3%。

3.3 田间抗性

据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菌鉴定:苗叶瘟6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指数47.8%,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7.3~8.3;白叶枯病致病Ⅳ型5级,Ⅴ型7~9级,感至高感稻瘟病、中感至高感白叶枯病。

4 栽培技术要点

1)晚稻7月上旬初播种;中稻5月底到6月上中旬播种,大田用种量2.2kg/667m2。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稻田种植,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2)培育适龄多蘖矮壮秧。采用无纺布育秧技术,晚稻7月上旬播种,秧龄18~25d,一般抛(插)秧叶龄3.5~4.0叶。

3)适当密植,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建议抛(插)栽密度2.1万穴/667m2,每穴栽插2~3粒谷苗。

4)中等肥力田一般需施纯氮12kg/667m2、五氧化二磷6kg/667m2、氧化钾13kg/667m2。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耙田时施入25%水稻专用复混肥50kg/667m2,栽后5~7d结合施用除草剂再追施尿素10kg/667m2,孕穗期施氯化钾8kg/667m2,基肥和分蘖肥占总施肥量80%~90%。

5)适时补施粒肥。在幼穗分化4~5期施尿素4kg/667m2作保花肥。齐穗后第3天和第15天,各用500g/667m2尿素,加200g磷酸二氢钾,兑水50 kg叶面追施1次。保持齐穗后植株不早衰。

6)科学水分管理。泥皮水抛秧,浅水返青立苗,分蘖前期湿润,分蘖期干湿交替促分蘖,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

7)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情和虫情预测,结合实地田间观察,及时采取和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5 制种技术要点

1)花期安排:把握最佳扬花和授粉时期,定准父母本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和授粉良好。由于不同的制种地点气候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类似品种的制种经验和当地物候期特点,对制种亲本的播种期和插秧期做相应的调节。在南宁,第1期父本2月上中旬播种,正常情况下母本与第1期父本叶龄差3~4叶;在海南,第1期父本1月上中旬播种,母本与第1期父本叶龄差4~5叶。

2)化控技术:适时适量喷施“920”,博优不育系对“920”比较敏感,宜在母本见穗15%时第1次用“920”,用量4g/667m2,第2天或隔日再用4g,第3次补喷分蘖穗,用2g/667m2,“920”共分3次施用,总用量为8~10g/667m2,也可按2∶3∶2分3d连续喷施,以建立合理的穗层结构为目的,每次喷施“920”兑水量不得低于30kg,07:00—10:00时和17:00时后为合适的喷施时间,父本单独加喷“920”2g/667m2即可。

3)辅助授粉:天气晴好时,博优7118品种的母本开颖时间为10:00—12:30时,阴凉或者其他不良天气,母本开颖时间相应延迟;正常天气,父本散粉高峰期为10:30—12:30时。开花期每天10:00—12:30时母本颖壳张开后人工辅助赶粉,赶粉工具可以用2~3 m光滑竹竿或者50~100m光滑绳索。每天赶粉3次,一般连续赶粉5~7d即可。

4)其他管理技术参照博优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执行。

[1]彭健伯.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栽培思想方法范式系统研究—再论自主创新的法宝[J].系统科学学报,2011(2):80.

[2]邓国富,韦昌联,陈仁天.广西近30年水稻育种的主要成就、问题与展望[J].杂交水稻,2010(S 1):75-78.

[3]王华银,任勤,孙采菱.超级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4):88.

[4]白和盛,周长海,王宝和.江苏省杂交籼稻育种回顾与展望[J].杂交水稻,1998,13(4):1-3.

[5]吴住谋,刘河,钟朝永,等.桂中稻作区超级稻“中浙优1号”生产分析[J].广西农学报,2007,22(3):28-29,54.

[6]吴让祥.杂交籼稻协优64的选育和利用[J].种子,1987,6(1):9-11.

[7]谢华安.中国特别是福建的超级稻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4(2):7-10.

[8]廖伏明,周坤炉,阳和华,等.籼型杂交水稻与亲本的稻米品质比较[J].中国水稻科学,2003(2):134-140.

[9]郑加诚,吴朋喜,黄文胜.超级稻中浙优1号在浙南作连晚试种结果与栽培技术集成[J].中国稻米,2005(4):29-30.

猜你喜欢

籼稻父本母本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播期对中油杂2号母本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进展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